“当代人对传统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应该是当代人的角度,并非是站在传统的道路上进行往回走,或者往未来走,毕竟走在一条路上,它的两边完全设置了一个很高的墙,实际上是走在一个胡同里”
主持人:各位TOM网友大家好,在这里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李铁军。今天能够作为本次访谈的主持人,首先我感谢TOM网,另外今天到场的嘉宾,波士顿哈佛大学当代艺术研究院秦风先生在我们现场。因为最近两年,您一直在就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包括艺术方面的一些活动,是在国际上非常频繁的往来的艺术家,我想知道你站在一个国际的舞台角度,怎么样看待中国当代当下这种文化现象?我也知道,你这么多年来一直从事不光是艺术家,同时也是做一些艺术教育事业,你在哈佛大学做了东方艺术研究院,在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人,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从你的角度来谈一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文化,你的一些个人观点?
秦风:就在西方生活这些年,我感受最深的,感觉非常大的变化,近几年西方艺术层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尤其明显。就我个人而言,我参与了一些活动,在十几年前,只是作为一个西方当代文化艺术一种现象中的一个配角,或者一个点缀仅此。近两三年来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他们更多关注中国当代的文化艺术发展,以及国家的整个格局的发展,相当于对国际的方面参与,有一定平台并且给予机会,比如说2003年几次重要的几次展览,刻意安排了东方,尤其亚洲艺术一些重要活动,在这样顶好的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来说,特意安排这些,是与中国当代艺术现在兴起的热潮有关,而且在很多海外文化人这几十年的努力有关系。回头介入教育,像在哈佛大学当代任教期间,我感觉国内整个体制也在变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意识着中国意识形态特征逐渐在打开它的循环,接受国际文化方面的互动,等等方面的一些信息,和一些项目。因此,我也非常有兴趣地参与这些教育方面,还有一些艺术活动方面,尤其在两年前间隔中国在北京当代艺术馆这样一个平台关注投入和运作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以及国际当代艺术进入中国的一个直接的直线平台,我感受到通过同仁,和西方一些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同仁们,为此也做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这是我回到中国以后感受颇深的。
主持人:现在你的作品在世界上,从你个人的语言符号上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同时,你现在又在不断努力,在探索自己新的这种语言形式。把你近年来得到的一些知识,不断传达给国内正在学习的,正在做研究的一些研究员,这样的话,你怎么样来对待知识的问题,以及您包括您所获得的这些知识,为什么能够在您多次讲学过程中,都能够感觉到您一个比较迫不及待的感觉,想把这种传达给国人?
秦风: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由于经历了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全过程,以及90年代初中国第一家职业馆、画廊,以及对新潮运动的一些现象和一些活动,我直接参与了这个过程,在欧洲等等一些展,从另外一些层面,使西方文化艺术和中国文化发生直接的关系。最后一段时间,由于在体制内的一些问题,和一些艺术界的问题,我觉得需要调整一种方略,于是我去了德国,在德国生活,在德国国家艺术大学里面教学,由于这样一个机会,我第一时间接触到西方当代艺术界,并不是排斥一种新鲜的东西,或者亚洲文化现象的东西,他们会很谨慎和你相处,和你交流以及共同做一些有关学术艺术方面的一些交流活动。因此我感受到,他们还是对东西方话题很感兴趣的,因此我们做了一系列计划,学术研讨,以及展览等等,收到很好的效果,从90年代初,以及最后到德国,以及到美国,做类似这样的活动,做这样的展览,受到西方当代艺术层面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之后我们共同也做了一些项目,也受到极好的效果。但让我们感受到回来以后相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层面上的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很尴尬的情节,我觉得这是到现在不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这是非常的问题和矛盾,当然这种情节,我觉得延续到今天,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整块的格局划分我觉得带有私人情结过重,无利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既然中国当代艺术定格在西方当代艺术影响的背景下,甚至当代艺术的基本现象是在做西方的一个功课,今天这个功课快做完了,因此派生出来一批商业市场,以及时尚文化层面上的一些明星,这种现象我觉得也是我们作为学者和艺术家,艺术研究者值得关注和反思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这里面我也能够感受到你在思考这些问题,最近你做了“秦风致八大山人”的展览,我们网友,包括关注秦风国际上各个媒体,一些收藏家都比较关注这次展览,可以谈谈八大山人对你艺术上的启发,如何看待当代水墨画与传统的对接呢?
秦风:当时“秦风致八大山人”的概念的定义,就是基于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从八大三百年前完成和经验的一种过程,今天艺术家实际上在回避一些最社会化的问题,八大时期已经关注对社会的关照,就像鲁迅一样,提出了一些问题,反思了一些问题,甚至批判性的。“致八大”从某种意义上更关注给中国当代艺术界提供反思,必须要把自己功课做完以后再做西方功课,还是把西方功课做完以后延续传统,对传统的一种革命。这些地方可以另设可以去讨论,我觉得空间很大,很有意思。
主持人:网友也在问八大山人对你的艺术有什么样的启发?更具体一点讲?
秦风:从形式上,概念上,以及对社会关照上,八大非常注重,我对艺术探讨近三十年来,所经历的过程中,我觉得我没有放弃对社会文化批判地态度,对传统的一种尊重和延续的空间,和语境这种探索,因此找到与国际间,尤其其他文化融合互动的概念,比如我把主题定在西方东水,把范围扩大到人类文明发展综合的,宏观的角度去概述。通过平面,以及架上的东西,反复实验和印证这样一种概念。
主持人:的确在你的谈话中能够感觉到你对于传统的把握。包括对当下文化的这种理解。这里面也是非常清晰想知道当代水墨与传统的对接,怎么看待当代水墨的这个问题?毕竟你使用的材质跟中国传统水墨有一定的关系?当跟传统的对接,你是什么样的一个认识呢?
秦风:我对传统艺术,尤其中国画的这种理解,在西方尤其看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时候,我比较更冷静和理性判断这样一个一脉相承,以及承传下来的文化,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材质,和表现形式,尤其观念上的一种改变,不可能对当代做出一种可能的一个突破。我觉得简单的理由就是当代人对传统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应该是当代人的角度,并非是站在
传统的道路上进行,往回走,或者往未来走,毕竟走在一条路上,因为它的两边完全设置了一个很高的墙,实际上是走在一个胡同里。走的空间有多大,就像走到今天,我也有过同类这样的朋友探讨,到今天他最大的痛苦和挑战,往下不知道怎么再往下延伸,笔墨的功底,精神上的祭奠,使他更加沉重,步履艰难。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的空间,可以讨论的,如果我们试想,我们改变一种态度,使用所有今天现代化的工具,驾驭设置另外一种新的传统,就是未来的一种传统。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