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微妙能量”引起观众极大兴趣
意大利当代雕塑的趋势是走向灵动
今天的艺术家更注重感情的表达
用5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镶嵌的马桶、用光与影营造的流动的“雕塑”,用纸剪裁而成的“水桶”,昨日,“物质的微妙能量——意大利当代雕塑回顾展”带领深圳观众走入一个另类的雕塑世界。本次展览由意大利贾鲁佐视觉艺术学院、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共同主办,展览汇集了31位艺术家的50余件、组雕塑作品。参展艺术家既有意大利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也有年轻的艺术新锐,作品从上世纪60年代到新世纪初,时间跨度长达40年,反映了意大利当代雕塑走向“轻灵”的历史趋势。展览将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至6月25日。
漂浮在空中的雕塑
“物质的微妙能量——意大利当代雕塑回顾展”是意大利艺术家专门为中国观众量身打造的展览,展览此前曾在北京、上海展出,引起强烈反响,深圳是本次巡展的最后一站。与人们通常所认识的雕塑展不同,本次展出的作品大多使用一些轻灵的材料,这些用奇异材料制成的雕塑是对传统雕塑艺术的一次巨大颠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使用5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镶嵌打造的马桶,由艺术家尼可拉·波拉创作,设计师是想用华贵与污秽的对比来告诉观者,貌似高贵的物品其实也很平凡。
有光线、有声音,甚至有变化,这个展览可以说几乎颠覆了雕塑的一切概念,雕塑家们基于一种“轻盈”的艺术理念,用各色各样的轻便材料设计雕塑,配合光线、色彩、影像的效果,让那些看起来沉重的材料在作品中失去固有的分量,遮蔽了雕塑实体的“笨重”感,使其悬浮于空中,让观众仿佛进入到一个立体的空间,充分感受忽隐忽现的视觉张力,领略物质的微妙能量带来的奇妙感受。展览在探索雕塑与建筑设计、音乐、哲学、摄影以及光影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中,产生一个有声有色、物质与虚幻相连接的艺术空间,使得当代雕塑的概念更为丰富与生动。
从单一到多元的当代艺术
“艺术其实就是一种能量,这个展览就是希望物质能够通过艺术这个载体迸发出本身的能量。”策展人马里萨·维斯科沃女士这样解释展览主题。她介绍,自19世纪末叶起,雕塑所承载的“纪念性的”、“古典的”印象就逐渐褪色,20世纪的艺术家不断尝试新的材料,其特点是在审美上无定式、可变形、透明、发光、具有瞬时性和隐喻性。而当代年轻的艺术家则致力于赋予艺术品独特的艺术语言,甚至打破其与已经被认知的现实的关系。传统的花岗岩、大理石、玻璃钢等雕塑材料在本次展览中销声匿迹,艺术家开始采用更多材料进行创作,从单一到多元,本次展览正是体现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雕塑艺术在这一时期的变化。
自先锋派大行其道以来,雕塑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被技术化和诗化。从展出的作品中不难发现,雕塑家们基于一种“轻盈”的艺术理念,用各式各样的轻便材料设计雕塑,配合光线、色彩、影像的效果,从而令人感受视觉的冲击,领略物质的微妙能量带来的奇妙感受。与此同时,雕塑艺术也逐渐与装置艺术、影像艺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融合。维斯科沃表示:“60年代的作品,艺术家更注重于艺术语言的分析与运用,而今天的艺术家则更注重感情的表达。这正是从现代主义向当代艺术转变的重要特征。”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