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楼效果图
宝安区在创建了观澜国际版画产业基地和海上田园汉白玉雕塑产业基地之后,又以独特的视角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投放到具有巨大市场潜力摄影文化产业上。在本届文博会上,作为分会场的中国(南方)摄影文化产业园如期开园。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摄影艺术为主题大型文化产业园,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摄影文化产业的初步形成。
“这是一个比印钞票还挣钱的行业”
从2003年开始,每年一届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成为国际摄影界一件盛事。但直到2007年大展组委会才提出了“展览照片就是拍卖照片”的市场理念。展会上,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名摄影家携1万多幅摄影作品参展,其中的300多幅由作者本人定价并贴上标签。中国一位摄影爱好者名为《洞·景》的两张照片被一名外国人相中。对方让他先开价,他犹豫了一下,说“那就500元吧。”过后旁人告诉他这样的作品,至少得开500美元。
作为一种记录手段,摄影捕捉着历史的瞬间,记录下生活的印迹。在国外,摄影作品很早就进入市场,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拍卖场成为与书画同样的投资保值产品。2006年,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的作品《池塘月光》以290万美元的天价被成功拍卖。
“这是一个比印钞票还挣钱的行业……”在平遥中国摄影作品投资与典藏研讨会上,一位学者这样说。但在中国,照片多收藏于家庭相册内,或发表于报刊上。一些优秀作品被出版社或新闻单位购买,还有的被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摄影这种艺术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它有着非常雄厚庞大的市场产业基础。然而,摄影及其附属品作为一种具有规模的文化产业在中国市场几乎还是一个空白。宝安区将摄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点产业规划、发展正是瞄准了这样一个广阔的市场前景。”昨日,宝安区文产办负责人信心十足地向记者描绘了摄影产业的美好前景。
中国摄影发展中心南方基地正式落户宝安
2007年12月17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宝安区政府、深圳市景晟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方签约,中国摄影发展中心南方基地正式落户中国(南方)摄影文化产业园。这是中国摄影发展中心在国内设立的第一个区域性经营活动基地,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实践摄影艺术和文化产业化转移及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机构。基地由深圳市景晟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营,旨在通过产业化、市场化和大众化手段使摄影艺术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签约仪式上,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李前光说,选择深圳是因为深圳文化产业在政策、人才、设施等配套环境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在产业创新、融资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具有良好的地域优势,可以辐射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非常方便摄影艺术及相关产业与海外同行的交流合作。
打造中国第一个摄影文化产业基地
中国(南方)摄影文化产业园位于西乡街道庄边路河西工业区,总建筑面积为117146平方米,整个产业园由40栋旧厂房组成,一期工程已完成3万平方米、6栋旧厂房的改造。
负责项目策划运营的封昌红女士告诉记者,景晟昊文化传播公司将依托中国摄影家协会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优势资源,结合深圳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与环境,对产业园进行五大核心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一是建立中国(南方)国际摄影器材交易中心,从事包括专业摄影器材、道具服装、化妆用品、喜庆用品、图书资料等涵盖摄影行业全部产品及配件交易;二是成立中国(南方)摄影创作中心,提供用于各类摄影创作、比赛和广告等用途的开放的公共专业摄影棚;三是建设一条集婚纱、艺术、儿童、广告等专业摄影服务的影楼步行街;四是依托中国摄影家协会资源提供各类摄影专业培训的摄影培训中心;五是提供摄影作品、数字多媒体产品制作和加工服务的摄影及多媒体产品制作。目前,中国(南方)摄影器材交易中心已经被深圳市贸促会授予“深圳国际采购商业圈指定采购基地”。
在产业园的诸多项目中,最大的亮点是总建筑面积超过4200平方米的摄影博物馆。这是迄今中国唯一的由民间出资兴建的摄影博馆。该博物馆以摄影作品、摄影器材的收藏与展示为主,承办相关的展览、比赛、论坛、拍卖、会议等活动,同时参与并承担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著作权工作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