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吴为山作客“市民学堂” 用雕塑传承中国文化

更新时间:2008-05-12 09:16:26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宋广玉 编辑:batty84 浏览量:137

    “一个国家没有文化建设,没有民族精神,可持续发展就会有问题。”昨天,登上第88期新城市“市民学堂”讲坛的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说,这些年,他塑造了几百个历史文化名人,是因为他想“用雕塑传承中国文化”,把中国的文化、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用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从而影响一代代人。 

     现为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的吴为山,在南京创作了很多有影响的雕塑作品。昨天,他结合自己在南京的雕塑作品,阐述了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雕塑历史文化名人,要把他们所在的时代精神吃透,这样,现代观众才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邃,从而把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吴为山说,他在秦淮河边雕塑的一组反映“秦淮流韵”的浮雕作品,塑造了秦始皇、王羲之、顾恺之、李白等很多与南京、与秦淮河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形象。为这些人塑像,吴为山能够参考的只有他们的作品和画像。以顾恺之为例,顾恺之虽然留下不少传世绘画作品,但他本人没有画像留下来。怎么办?吴为山的做法是从顾恺之的绘画入手,从顾恺之创作的绘画人物中体会六朝时文人的气质,然后把它用到顾恺之塑像上。如此,顾恺之的塑像让人一看,就是六朝时的文人形象。

  在吴为山看来,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有人文理想、人文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他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做雕塑期间,曾看到一篇报道,说有一群青年到纪念馆参观,在遇难同胞名录前,一边喝饮料,一边说笑。他看了很不是滋味,心想,这一方面说明这群青年自身有问题,不知道尊重历史;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从热闹的大街上一下子进入纪念馆,心理上没有一个预热的过程。于是,他就创作了一组反映逃难者的群雕,放在通往纪念馆的路旁。这样,当参观者一走进纪念馆大门,就能从这组雕塑上看到当时的历史,就能逐步进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精神。

  就这样,有着人文理想、人文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吴为山,为南京塑造了王献之、李白、颜真卿、郑和、朱自清、俞平伯、徐悲鸿、林散之、高二适等历史文化名人形象,展现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剪影的创作手法,为南京塑造了“五二〇”学生运动的学生群像,描述了一个历史故事;为南京大中小学校塑造了杨振宁、顾毓秀、匡亚明、陶行知、吴健雄等当代名人形象,通过他的雕刻锲而不舍地传承着中国文化。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