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石佛艺术公社两周年展——和谐石佛国际艺术大会昨天举行,约150名国内外艺术家在郑州高新区石佛村献上一道丰盛的艺术大餐。图为艺术家郭景涵身穿古装在砖墙上表演行为艺术“石佛棋局”。
2006年5月30日,河南第一个艺术家村落——河南石佛艺术公社宣告成立。继北京798、深圳大芬村后,郑州也有了石佛艺术公社。昨天,河南石佛艺术公社两周年展——和谐石佛国际艺术大会举办。约150名国内外艺术家,300余件作品,向全世界奉上了一道丰盛的艺术大餐。
上午9点,距河南石佛艺术公社两周年展览开幕还有一个半小时,石佛村大街已聚集了上千名四海宾朋。人群中既有来自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也有省内外的学生,还有石佛村的农民。
上午10点30分,在本次展览主会场——石佛大街179号门前,石佛村70多岁的民间老司仪操着一口河南话,庄严宣布:“和谐石佛国际艺术大会开幕!”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霎时锣鼓声震天。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ANGELAZITO对民间老司仪和锣鼓队特别感兴趣。她说,国际上一些展览经常是在酒会中开幕,她第一次在当代艺术开幕式上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河南石佛艺术公社发起人黄国瑞说,这次请石佛村村民锣鼓队走上大街和参会的行为艺术家一起进行表演,就是让先锋艺术和民俗艺术充分交融,共同营造一片祥和、热烈的和谐景象。
当天,大约150名国内外艺术家参加展会,带来作品300余件,展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行为、声音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不乏美国、德国等地顶尖艺术家的作品。大会设1个主会场、15个分会场,主会场设在石佛大街179号,分会场设在15个工作室。
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国强,河南省油画学会会长曹新林,东方今报社社长左光瀚等嘉宾当天出席了展览。
【嘉宾感言】
石佛繁兴是必然结果
昨天下午,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国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马国强说,河南石佛艺术公社是在河南文化发展、文化繁荣的外部环境下出现的,是在文化艺术多样性、文化产业化要求下促成的。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艺术不再作为事业,是艺术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必然结果。现当代艺术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补充和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视觉要求、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很宽广,但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目前,我们有意把河南石佛艺术公社纳入省美协专业委员会中,使现当代艺术融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中,为发扬中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为艺术产业化开辟一条路子”
【展会掠影】
写个“囚”
石佛村大街179号,艺术家一了在村民家建房用的混凝土搅拌机上挂满气球。粘满水泥的机器、鲜红的气球形成强烈对比。一了取出一把画笔、一桶颜料,开始挨个在气球上奋笔疾书“囚”字。“囚”字越写越快,转眼间,近百个气球上布满了“囚”。
一了又拖出一卷白布,轻轻地抖动着,长十多米、宽约两米的白布铺在布满沙子和尘土的大街上。一了拿起毛笔蘸满墨汁,笔尖开始在白布上飞快游走。不久,一个个“囚”字塞满白布。
一了向大家解释,现代文明的确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但每个人也都面临着各种困境,“囚”正代表一个人被外框所囚禁,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层次思考。
窒息的脸
摄影师张伟元穿着马甲,站在自己的展品前。他那幅名为《拒绝白色污染窒息生命》的大喷绘照片在风中不停鼓荡着,照片中一百多张被白色塑料袋裹着的脸庞显得触目惊心。“你看,他们有愤怒的,有喘不过来气的,有不好意思的,有冷漠的,有微笑的……这其实就是我们对白色污染的反应,有的人愤怒,比如我。有的人就漠然,比如大多数人。”张伟元说,他这么做就是想要让大家对环保有更深刻的认识。
80后的郑州
在众多的展品中,80后新锐影像展很不起眼儿。在距主会场较远的展览室内,挂着刘平、朱志远、王鹏、孟亮等6位年轻摄影玩家的作品。
这些照片出自数码相机、LOMO或者其他叫不上名字的摄影设备,构图简单、朴素,风格也并不诡异,但给人的感觉非常强烈,有些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郑州动物园系列》、《大院系列》、《望系列》……这些照片都取材于河南本土,很多是郑州的人和建筑物。这些照片的主人也几乎都是郑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
作者们说,他们拍摄这些作品更像是玩,用自己手中的“家伙”记录着自己身边的生活,记录着年轻一代眼中的郑州
【新闻附件】
1个人和1个艺术公社
2006年4月,旅美艺术家黄国瑞回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石佛村老家。对邻居来说,这只是黄家的儿子从美国回来了;对于河南当代艺术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
黄国瑞在自家楼顶建了画室,房顶是独特的红色“人”字顶。随后,圈中好友来了,慕名的艺术家来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农民的房顶加建红色的“人”字顶,形成独特的艺术家村落。他们还为艺术家村落起了个名字——河南石佛艺术公社。
本报最先发现这个艺术家的聚集地,并于2006年5月24日,刊发了《让石佛成为中国的佛罗伦萨》的两个版报道。
目前,石佛村已经从当初1个画家的落脚地,发展成为130多名艺术家的“部落”。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