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800个核桃片粘出“第一鼎”

更新时间:2008-05-07 08:40:45 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孙建荣 刘磊 编辑:batty84 浏览量:296

 

陇原第一鼎  

    核心提示: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于民间。在普通人的眼中,核桃仅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的干果,而在玩核桃人的心中,核桃不仅是健身器材,也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而是集玩、健身、观赏于一身的“掌上明珠”。这不,从甘肃省地震局退休的赵明安师傅就把皱巴巴的核桃精心雕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在第二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民间工艺美术类”评奖活动中,作品《陇原第一鼎》获得金奖的赵明安师傅。

  核桃雕塑化腐朽为

    神奇赵明安师傅最拿手的手艺活儿就是核雕。昨日上午,记者在赵师傅的工作室里看到,工作室的壁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核桃雕塑品,晶莹剔透的掌上明珠、古色古香的香熏盒、憨态可掬的乌龟,近百个核桃雕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且这些雕塑品都是利用核桃壳的纹理或者截面的花纹重新塑造而成的。但是这么精细的活儿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而赵师傅却喜欢琢磨怎么将平凡的东西“化腐朽为神奇”。赵师傅说,有一次他去天水的弟弟家看到被采摘回来的野核桃,于是就要了几颗想掰开放在鸟笼子里做装饰品,但是当他准备掰开时意外地发现核桃的外观很怪异,“颜色和纹理像空中的云彩”,把它们做成雕塑品应该很有趣,心里想着便立即动手雕琢,一件简单的工艺品就出炉了。从此,他便和核桃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来,连挑核桃他都有一套心得,“铁核桃”比普通核桃纹路更有趣,更适宜雕塑。同时,他还根据不同核桃的形状和纹理,把它们雕琢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核桃”“长”得像啥,就雕成啥模样。贴粘手工变废品为宝贝在赵师傅的工作室里有一件特殊的工艺品很是惹人注目,它就是被赵师傅命名的《陇原第一鼎》。说它特殊是因为从远处看,它就像是用木头做成的一个四角的大方鼎,但是当你走近跟前仔细一看,四角方鼎的表面都是用一片一片切割好的核桃片粘接上去的,表面晶莹剔透。赵师傅介绍说,把核桃切成片雕琢是一项很烦琐的工作,就拿这座《陇原第一鼎》来说,他先是选择鼎的样品,然后选择实木做内胎,第三步就是根据形状、颜色等选择核桃,把核桃切成片,经过掏仁、清洗、打磨等几道烦琐的程序,最后再一片一片地粘接上去。所以这个长56公分、宽45公分、高55公分的《陇原第一鼎》总共用了800多片核桃片粘接而成的。在2007年11月由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民间工艺美术类”评选活动中,赵师傅的作品《陇原第一鼎》获得金奖。除此之外,赵师傅还花了近百日时间,用1000多片核桃片雕琢了一艘高达1.2米的帆船,样式也是别具一格。

  工艺精细编织美丽梦想

    赵师傅痴迷于手工活儿,有时候为把一个小核桃雕琢成构思中的模样,他几乎全天都泡在工作室里,半夜睡觉的时候想到一个创意,他会马上起床画草图,这就是赵师傅的退休生活。

    他不断地制作着自己的宝贝,也编织着晚年生活多姿多彩的梦。

    赵师傅说:“我的生活很充实,每天看着我的宝贝,我感觉很幸福。而且在玩核桃的过程中,人们利用核桃的尖刺、凸起的棱角,采取揉、搓、压、扎、捏、蹭、滚等技法运动双手,压扎掌上穴位,刺激手上反应区,达到舒脉通络、活血化淤、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因核桃皮厚质坚,经过手的长期搓揉,汗的浸润,油脂的渗透,时间的打磨,最后成为一件亮里透红、红中透明,不是玛瑙胜似玛瑙的自然艺术品,所以核桃作为甘肃的特产,他要把核桃做成甘肃的特色文化,丰富甘肃的旅游文化市场,让其走出甘肃,走向世界。”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