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谁来赞助艺术?

更新时间:2008-04-24 09:35:41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朝晖 编辑:batty84 浏览量:344

一、楔子  

    谁都知道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个人日常生活消费属于私人的事情,不能进入公共领域和历史,而艺术品是人们在温饱,甚至是富有之后寻找精神交往和沟通的方式之一,所以也就进入了公共生活领域。为个人日常生活费买单用只能叫消费,而为艺术品的生产,流通,保管,展示而付帐,则叫赞助。在历史的长河中, 没有艺术赞助的历史,往往是苍白沉闷压抑而不堪回首的历史,艺术赞助风行的时期,往往是安定,富有,创造力充沛,幻想可以自由驰骋,理想可以实现的历史。谁赞助了艺术,谁就赞助了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从公共赞助来说,国家政权赞助的艺术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的故宫,雄伟的金字塔,以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艺术殿堂的珍品。从私人赞助来说,18世纪在扬州因为贩卖盐而积累起巨大财富的商人们收藏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的大量作品,19世纪巴黎的新资产阶级支持了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先河。而在现代国际社会,赞助艺术变得体制化和多样化, 赞助艺术的功能更为社会化。例如资助展览,收藏艺术家的作品,建立艺术基金会,成立艺术博物馆等等。欧美日本大大小小的非赢利性艺术博物馆的运营费用主要不是来自政府拨款,而是来自各种各样的民间赞助。

    目前中国的各个城市纷纷投资建立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馆,但政府的决策可以拿出几千万,甚至几个亿来盖一座艺术馆,但政府肯定又拿不出每年成百上千万的运营和管理费用。所以民间赞助变得格外重要,否则,就会重蹈中国工艺美术馆变成百盛购物中心的覆辙。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支持,民间赞助艺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缺少艺术赞助的尴尬

     手头有一份资料,成立14年之久的吴作人美术基金会一直靠出售大师的作品来维持自己的运转。2002年3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的“吴作人和他的朋友一吴作人精品暨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接受捐赠作品展”看起来是一次老中青画家喜气洋洋的聚会,但它背后苦涩的事实却是成立于1989年的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在支撑了13个年头以后举步维艰。基金会秘书长商玉生先生说,他们不想总靠卖吴作人先生的画来维持基金会运转,还是希望能把吴先生的画更多地留给国家,留给大的博物馆,所以才希望通过卖掉画展上部分作品筹集资金。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困境引起了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众所周知,国外发达国家的艺术基金会、学术基金会主要是企业赞助来支持的,特别是大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对文化艺术等公益事业的投入,比如著名的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等。

     在中国为什么很少有企业赞助文化艺术事业?据商玉生先生介绍,国外企业赞助文化艺术事业是因为国家通过减免税收实行相应的鼓励政策。我国虽然也有类似政策,但除了个别教育、慈善、红十字会等捐助项目免税幅度很大外,更多的公益捐助项目上,企业只免去应纳税额的3%,这个力度比较小,不足以鼓励企业赞助文化事业。商玉生先生强调:“对于公益事业免税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它相当于国家把自己的税收拿出一部分给予公益事业,把企业、民间、个人的资金吸引到公益事业上来,是一举两得的事。”

     另一份是寄自多伦多的“电子城市艺术节”的宣传材料,在致谢的封底,印有花花绿绿的40余个Logo图标。 这些赞助机构包括企业,航空公司,酒店和传媒公司。而且根据赞助的多少,分出金、银和铜三类。所以,这个艺术活动的组织者找到充足的赞助资金,所以邀请40位包括笔者在内的,来自世界26个国家的艺术家和学者参加展览和论坛。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机构愿意慷慨解囊赞助,一是因为赞助公益事业是有效的是社会形象宣传, 二是因为,赞助艺术活动等公益事业,可以得到政府的免税,而后者是最为关键的。

    同是艺术事业,在海外发达国家就办得十分红火,在国内就很可怜而寒碜。在当代全球化的商业社会,商业机构的赞助艺术机构和艺术活动,并获得国家减免税赋的鼓励,这已经是一项“国际惯例”。

三、赞助艺术,成就历史

     当然,在海外发达的商业社会,艺术的商业赞助的法律保护机制也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法律没有建立之前,封建宫廷和贵族家族是艺术的赞助人,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二百年的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美第奇家族是许多艺术大师们的赞助人,罗马和佛罗伦萨的许多名垂青史,让后人留恋忘返的建筑,雕塑,绘画和壁画都是在美第奇家族的资助下,由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人完成,因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艺复兴文化。 纵观美帝奇家族作为艺术赞助人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资助人也受到人文风潮的影响, 从而把资助艺术作为宣扬家族甚至个人财富与博学的手段。白手起家的美帝奇家族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上帝的关照和自强不息的奋斗,这也给他们身为成功人士的自豪,而这种对人类本身的自信与骄傲不正是人文主义所宣扬的精神吗?人们有理由认为没有这些被称为赞助者(patrons)的人物,就没有文艺复兴,就好像没有那些天才艺术家就没有文艺复兴一样。文艺复兴的产生绝不仅仅是艺术家和文学家天赋与努力的结果,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被称为“资助人”(patron)的英雄。因为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艺术赞助人,所以他们也就赞助了这段辉煌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纽约取代巴黎成为世界当代艺术中心的原因之一,是纽约人对现代艺术的赞助大大超过巴黎。两位著名的女赞助人为奠定纽约的艺术中心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位是派吉·古根海姆,索罗门·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的建立者之一, 一位是惠特尼·宛德比尔特,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建立者。

     派吉·古根海姆赞助艺术的资金与1912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有直接的关系。她的父亲本杰明在这场悲剧中遇难,这位矿业大王的死只为女儿留下很小的一部分遗产,因为她结交太多的艺术家男朋友而“有辱门风”。但这五十万美元的遗产在1912年也使她成为亿万富姐。20-30年代,她的大部分时间在欧洲学习和收藏现代艺术,尤其是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前夜,艺术家和画廊主纷纷打点行装准备逃亡的时候,她以极低的价钱收藏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包括毕加索,布朗库西,杜尚,莱热,康定斯基,布拉克,达利,米罗,玛格利特等。1941年,她带着作品回到纽约,在57街建立了自己的画廊世纪美术馆。50年代初,她又资助原来是油漆工的波洛克,使他成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一部电影〈波洛克〉中讲到这个故事。20年后,波洛克的每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以百万美元计。派吉的个人藏品成为以她叔叔索罗门·古根海姆的名字命名的艺术博物馆的藏品的主要精品。她不仅积累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艺术品,而且是无价的美国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她也成为艺术赞助的典范。

     惠特尼·宛德比尔特(1875-1942)是一位居住在纽约的雕塑家,美国航海业和铁路业巨头的女儿和金融家哈里·佩因的妻子。但她热中艺术,不愿意人们将她的艺术和地位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她艺术生涯的早期,经常以匿名参加展览。成年以后做过雕塑,公园和公共碑设计。但她又十分沉迷于格林威治村的波西米亚式艺术家生活。1913年, 她赞助了在美国艺术史上著名的纽约“军械库展览”,第一次向美国公正大规模地介绍美国和欧洲的现代艺术。以后几年,她又成立的惠特尼艺术工作室和艺术俱乐部, 为无名艺术家创造交流和展示艺术的条件。她不仅大量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而且赞助艺术家去欧洲留学。1929年,她将自己收藏的500件艺术精品,包括著名艺术家爱德华·霍珀的作品,甚至连同建立美术馆和作品保养维护的所需费用一起捐献给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希望美国新兴的现代艺术在美国最大的艺术殿堂中有一席之地。但大都会美术馆的保守负责人和董事会竟然拒绝了惠特尼女士的捐赠,理由是“美国的现代艺术没有收藏的价值”。1931年,惠特尼·宛德比尔特在格林威治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博物馆,专门收藏和展示20世纪的美国现代艺术,并建立惠特尼美国艺术双年展,成为最为著名的美国全国美展。
[JH:PAGE]
     这座博物馆位于纽约上城麦迪逊大道的富人区,与大都会美术馆和索罗门·古根海姆相比邻。今日成为人们领略美国现代文化和艺术魅力的最重要的展示中心,参观者无不为这些美国现代艺术和文化的赞助者和奠基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而感动。因为她们用自己的远见,真诚,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实际的行动成为铸造美国现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位赞助美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三世。作为慈善家的约翰洛克菲勒不仅建立了资产在数亿美元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而且出于对亚洲文化艺术的崇敬,他在1956年资助建立了亚洲协会,负责亚洲地区与美国在学术,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 其中有美术馆,专门展览亚洲的古代和现代艺术。1963年,在他的倡议和鼎力资助下,又成立促进亚洲与美国的艺术交流的基金会,亚洲文化理事会,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这个基金会资助了三千多名亚洲艺术人才,涉及电影,音乐,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领域,极大的促进了太平洋两岸的艺术交流。

    最近几年,中国的许多优秀艺术家得到基金会的资助,例如电影界的陈凯歌,音乐界的谭盾,舞蹈界的金星,文慧,以及美术界的栗宪廷等。洛克菲勒家族不仅曾经是美国经济强大的象征,而且因为大力赞助艺术与文化,也成为美国文化艺术赞助体制的重要象征。战后美国现当代文化的兴起与美国的赞助人和对美国当代艺术赞助体制分不开。

四、当代艺术赞助的现状

     目前在国内的当代艺术赞助刚刚起步,主要有私人赞助,机构赞助,公共赞助和海外赞助等四种赞助方式。私人赞助主要包括收藏艺术家作品为主的购买,赞助画册,赞助展览。随着一些人财力的增强,他们看到了当代艺术可观的投资前景,纷纷从当代艺术画廊,拍卖会和展览会上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机构赞助主要是商业,企业等单位看中当代艺术的先锋和前沿性,希望通过赞助当代艺术展览来提高机构的知名度。实际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软广告行为。在介绍企业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的宣传册中,都将赞助艺术等公益活动作为行之有效的推广策略之一。例如1999年,上海星月家具商城邀请全国60多位艺术家,参加在商城举办的《家:当代艺术提案》的展览,曾经轰动一时。房地产大亨潘石屹的每一次举动,都少不了艺术家的参与和艺术展览或者活动的相配合。 一些企业甚至通过建立美术馆和自己的艺术收藏来达到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例如天津泰达集团的泰达美术馆,成都的成都现代艺术馆等。公共赞助主要来自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和收藏。 例如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国家美术馆目前也经常策划和组织当代艺术展览,同时会收藏展览会上的精品。

     然而,现阶段,国内当代艺术赞助主要来自海外。首先发达国家一直有收藏当代艺术的传统,其次,大陆的当代艺术在海外十分走红,成为许多收藏家和博物馆追捧目标。最后,从国际艺术市场的行情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的价位普遍偏低,而且不象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存在价位饱和与真假难辨的情况。中国当代艺术价位会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各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西方的收藏家纷纷来到中国,购买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从而赞助了年轻艺术家的艺术事业,例如瑞士前驻华大使希克收藏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在他的藏品库中,中国有才华的艺术家无一漏网。国家有关部门看到了这一情况的潜在危险,目前正投巨资来收藏当代艺术品,例如中国美术馆的收费从每年几十万元一下子增加到每年五千万,力图挽回中国当代艺术流失海外的被动局面。

    尽管如此,中国当代艺术赞助的体制还远远没有形成,公共美术馆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行政拨款。而这些行政费用往往只够日常开支和人头费。组织艺术研发的费用则需要从各方面筹集资金。但传统的美术馆体制没有市场推广和融资部门和专业人才。所以上海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每次举办三年展等大型活动时, 寻找赞助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么大型的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活动都难以寻找到赞助,何况前文提到“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靠卖画维持生计的困境和许多美术馆靠出租展厅度日的局面就不足为奇了。

    从当代艺术品市场来看,收藏者主要来自海外。据在北京红门画廊经营当代中国艺术11年之久的布朗华莱士介绍,来画廊收藏当代中国艺术品的中国人几乎少得可怜,尽管他经手过的艺术品达数千万的成交额。北京的几个大型拍卖公司,例如嘉德,太平洋,中商盛嘉,翰海等的成交中,当代艺术只占有很少的份额,而且通常是油画,而摄影,综合材料,装置,雕塑等则更为少见。这一方面是收藏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也与文化机构对当代艺术的回避政策有关。国家的美术馆,艺术博物馆很少想社会公众展示当代艺术,主流媒体也很少反映艺术的状况。

    从美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来自本国的对本土的现代艺术的赞助及其体制的形成,是美国建立自己的当代艺术形象的根基。而在日本,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日本文化交流基金会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日本的当代艺术在世界各地展出,试图建立自己在全球当代文化舞台的新形象。而韩国也通过社会各界和政府赞助的光州当代双年展和文化交流基金会的运作来提升当代韩国的文化新形象。当代艺术的成熟也往往标志着社会现代化的高度,因为当代艺术的成熟与社会化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发达,科技进步,制度运转完善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当代艺术的发展水平也往往和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水平保持对应关系。

 小结

    总而言之,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积累,人们逐步意识到建设自己的现代文化和当代艺术的重要性,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开始推出向国际化靠拢的,以推介国内外当代艺术多元化为宗旨的国际艺术双年展。各城市也纷纷建立美术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当代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尽快建立艺术保护法等鼓励民间投资艺术品和文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先富起来的人们通过赞助艺术,宣传和推广现代艺术,来培养和提高人们健康的当代审美水平。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精品,而这些艺术精品又浓缩了一段历史。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历史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产生精彩的当代艺术,而且也需要一切热爱艺术,追求高尚生活情操的人们去赞助艺术。赞助当代艺术,也就赞助了当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也赞助了我们身处其中的历史。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