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收藏/拍卖>正文

2007 谁是藏界英雄

更新时间:2008-04-18 08:45:29 来源:中国收藏 编辑:batty84 浏览量:325

    回眸2007年,民间收藏走过了丰富多彩且令人欣喜的一年。这一年,内地艺术品拍卖业迎来了15周年,也走到了发展与竞争的关键点;这一年,民间收藏进一步由盲目炒作向理性沉淀迈进;这一年,不论国有、民营,博物馆建设越发热火朝天,收藏市场数量和规模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一年,众多的收藏协会和各式各样的收藏类展会开始在竞争中大浪淘沙;这一年,民间收藏在各类法制和法规的完善中走向“标准化”——这一年,中国民间收藏的主题是“提升”。

    提升,表现为一些领域的生机勃勃。

    槌起槌落间,艺术品拍卖业走过了翻天覆地的15年:成交记录不断翻新,拍卖内容更加丰富,人们在2007年惊喜地看到艺术品拍卖业正逐步形成稳定的格局,拍卖市场规范化的呼声也显得格外强烈。

    另一边厢,民间收藏活动在2007年可谓一片红火,大大小小的展览和交流交换层出不穷。从京城的“国际火花珍品展”和“珍藏西藏——叶星生抢救、保护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成果展”到河北、上海、天津等地的展会、交流会,我们发现这一年的民间收藏市场少了炒作,多了理性,“藏出文化味儿”成为广大收藏者的共识。

    提升,表现为一些领域的强力萌生。

    从年初到年尾,奥运收藏在国内的氛围越来越浓。北京奥运特许商品发布了更多的新品,奥运收藏活动越来越多,更多的藏家开始进入奥运收藏行列,且越来越专。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的首个夜场拍卖会在北京保利推出,成绩斐然;新文物出境标准、翡翠分级国家标准等相继将“标准”二字推向了2007年关键词的风口浪尖;“航母”级的收藏品市场遍地开花,上演了一出声势浩大的群雄争霸战;各类博物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6月至10月间的统计,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正以平均每两天开一家的速度持续增多……

    提升,表现为一些领域的归于沉寂。

    走过2007,一些名震一时的民营博物馆悄然无声,一些原本就表现平平的收藏家协会显得愈加寂静,一些原以为会爆出天价的拍品黯然流拍……这是市场繁荣的另一种表现,也是艺术品收藏界大浪淘沙的先声。一个更为规范、更为理性、更为健康的市场正在向我们靠近。

    2008年是奥运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

    年度人物叶星生

   上榜理由

    一个人也许挽救不了一种文化,但通过他的努力,至少可以给这种文化一个存活、延续和重新散发出光彩的机会。叶星生之于西藏民间文化,正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

    2007年11月22日,首都博物馆迎来了一批远道的客人,精美的唐卡、古老的木雕、神秘的宗法器物、精湛的金铜佛像以及普通却罕见的带有西域风情的民俗生活用具等等,吸引了来自首都各界人士的目光。上至政府要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发出啧啧的赞叹。值得一说的是,这也是北京文物艺术品新的圣殿——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第一个民间收藏家个人藏品展。

   这场名为“珍藏西藏——叶星生抢救、保护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成果展”的大型展览上的全部480件(套)西藏传统文化藏品都出自民间收藏家叶星生的私人收藏。展览通过远古文明、生产生活、餐饮文化、服饰与家具、木雕艺术、唐卡艺术、佛像艺术、宗教法器等八个类别的展示,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古老、神秘、博大、精深的西藏传统文化。

   西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而独具特色,但是长久以来却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不为人知。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叶星生深入藏区,数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在西藏的大小县市、草原牧区,抢救和保护古老的西藏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西藏民族文化的救护者”。

   从这个展览中所能看到的,不仅是那些震撼人心的西藏传统文化、美妙绝伦的西藏风情艺术,更有一个普通收藏者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文化情结。这些民间收藏者没有任何头衔赋予的责任,更没有物质利益的牵动,他们有的只是一腔热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民间文化遗产、对于那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一片纸、一块砖的热爱与追求。而正是凭借这发自内心的冲动,中国民间文化才得以更加完整、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入微地被保护、延续和传承。如同叶星生这般凭一己之力将西藏文化带到更广阔的空间,其为弘扬西藏民间文化所做出的努力又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收藏者的定义。

   民间收藏者的收藏与文化情结,个中由来外人无法说清,但也许正如叶星生曾在他的文章中写到的那样,当与自己钟爱的收藏在一起的时候,“俨然是一个精神上的贵族”。

    年度拍卖保利夜场

   上榜理由

    2007年5月31日晚8点,北京昆仑饭店二层会议厅,高大的摄像机、摄影机早早地就在大厅里摆开了阵势,摩拳擦掌的买家、藏家,翘首顾盼的业内人士从四面八方赶来,将偌大的会议厅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指针指向8点15分时,拍卖师敲响了木槌,场内原本就已经很火热的氛围立刻被引爆,65件中国现当代艺术精品竟让在场的藏家、买家们鏖战了3个多小时。

    发生在2007年春拍期间的这一幕相信所有熟悉艺术品拍卖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个由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推出的内地首个艺术品拍卖夜场无疑成为了2007年内地艺术品市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何为“夜场”?“夜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一家拍卖公司推出夜场拍卖会在内地市场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这里面当然大有说头。

    关心艺术品拍卖的人对“夜场”应该不会陌生。2006年11月8日纽约佳士得成功举办了“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夜场拍卖,最终以4.91亿美元的成交额创造了单场拍卖成交金额的历史新高。这一骄人的成绩就得益于佳士得自1999年以来精心打造的“夜场”战略。

   “夜场”的英文原为“Evening Auction”,近来更多地使用“Evening Sale”,用来区别白天的拍卖场次,即“Day Sale”。这个分类方法主要是用于同一主题的艺术品,而且“夜场”时间通常会安排在“昼场”之前。例如,纽约苏富比于2006年11月14日晚上7点举行“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会,11月15日则进行“当代艺术”白天专场拍卖。不过,“昼场”和“夜场”之分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艺术品收藏价值上的差别。正是由于艺术品之间的品质差距,昼、夜场才会有根本的标尺。而“夜场”的出现也映射出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成熟和细分。

    一直致力于与国际接轨的北京保利正是看中了“夜场”这一剑指高端的特殊品质,在对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日趋成熟的态势进行分析后,率先推出了内地首个夜场拍卖,并且在春拍夜场获得极大关注后,于2007年秋再度推出夜场拍卖,拍品种类也从单一的现当代艺术扩展到中国近现代书画、瓷杂、古代书画和现当代艺术四大门类,使其夜场成为全世界关注中国艺术品拍卖的藏家必定要赶赴的盛会。“夜场”无疑已成为内地艺术品市场对高端路线的一次有效尝试,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艺术品中精作对于藏家有着极大的诱惑。

   年度市场重庆泰古·三峡古玩城

   上榜理由

    它是重庆惟一经重庆市文物局批准的古玩专业市场,它的出现,填补了重庆市以往没有专业古玩市场的历史。它就是重庆泰古·三峡古玩城。在全国古玩市场中,成立两年多的三峡古玩城只能算个新兵,但这个新兵却很不一般。

    三峡古玩城地处重庆人民大礼堂旁,与三峡博物馆相望,占地7000多平方米。与其他古玩市场不同的是,除了古玩、字画、钱币、珠宝、奇石等常规经营项目外,三峡古玩城还邀请了当代画家、雕刻家等入驻,打造了一条“文化艺术长廊”。此外,重庆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落户古玩城,4家专业的拍卖公司也驻扎于此,从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格局。

    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经营环境和近几年兴起的三峡文物收藏热,都为三峡古玩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三峡古玩城“居安思危”,看到了自己的劣势:成立时间不长,品牌效应不佳,怎么办?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三峡古玩城决定以活动赢得人气,以人气激发活力,以活力带动人力,以人力创造财力,这成为了三峡古玩城信奉的宗旨。于是,从建立之初始,古玩城就举办了一系列收藏活动,尤其是在2007年更是精彩纷呈。其中,2007年6月下旬,第十届(重庆)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的召开,可以说是三峡古玩城的一个大手笔。此次博览会,全国10多个古玩市场加盟,成都、上海、杭州、武汉等地的500余家商户“捧场”,每天人流量超过1万人次,总交易额超过4000万元。此后,三峡古玩城又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如10月份的“爱我中华 情系国庆”字画展销会,11月的“当代书画作品展暨写生创作研讨会”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三峡古玩城赢得了人气,更赢得了影响力,使它成为巴楚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007年还有一笔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三峡古玩城加入了“古玩艺术品长江发展共同体”,而这一“共同体”的第一次负责人会议即在三峡古玩城召开。该“共同体”的目标是:通过长江流域古玩市场的联动,实现资源的共享。这不仅有利于古玩收藏品的流通,能使古玩商户互动起来,变无序的自发的经营为有序的有组织的经营,以此规范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古玩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年度展会上海艺博会首届国际当代艺术展

   上榜理由

   对于去年9月举办的上海艺博会首届国际当代艺术展,有人曾这样评价:来自“艺术之都”的意大利人在上海策划的当代艺术展首次亮相,就令本年度所有的中国本土当代艺术博览会黯然失色。先不说“失色”与否,必须承认的是,在2007年国内艺术博览会市场群雄逐鹿的情况下,上海艺博会首届国际当代艺术展给这个市场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定位准确、策展专业无疑成为此次展会最为成功之处。随着亚洲国家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不断进步,亚洲很多地区的艺术氛围异常活跃,亚洲当代艺术近两年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大放异彩。然而,当前国际当代艺术界的焦点多在美国和欧洲,所以亚洲急切地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国际艺术博览盛会——呈现亚洲艺术、联系国际藏家、发现亚洲艺术新锐的平台。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定位在既是一个属于亚洲的,又是一个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展。它以“亚洲”为焦点,辐射国际,在参展的130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廊中,中国本土画廊约有30家,除了亚洲的顶级画廊之外,展会组织者还精心挑选了来自欧洲和美国的画廊。其中“杰出艺术家”和“惊喜的发现”两个特别策划项目更体现了本次展览的专业性。在“惊喜的发现”单元中,具有潜力的艺术家们带来了他们最新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博览会具有“临时”美术馆的功能。

    据了解,4天的展览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25000多人,参展的东、西方画廊大多取得了理想的成交量,很多参展商还表达了对2008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的良好期待,很多国际买家也纷纷现身此次展会。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纽约艺术经纪人詹姆士·科恩在此次展览中分别以26万美元和45万美元的高价售出的美国影像艺术大师比尔·维奥拉的影像作品和韩国录影艺术之父白南准的雕塑作品……”

   事实上,这次当代艺术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国际一流的展会模式,更重要的是对于国内目前群雄割据的艺术博览会局面的巨大冲击。2007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博览会市场竞争本就异常激烈,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本土艺博会都希望能够在这样一番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上海当代艺术展刚一出场,就赢得了满堂的喝彩。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完善服务、如何突出自身的特色,上海当代艺术展也给中国本土的艺术博览会留下了一道思考题。
[JH:PAGE]
   年度协会北京收藏家协会

  上榜理由

  “国际火花珍品展”、“收藏与奥运同行——奥林匹克体育收藏品展”、收藏展览进社区……2007,北京收藏家协会接连举办了几个颇具影响力的活动,他们希望能用这样的活动将民间收藏文化带进最高的文化艺术殿堂,更好地推广大众民间收藏文化、向社会介绍这些民间收藏家。

    2007年9月5日,由该协会主办和发起的一场“国际火花珍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惊艳了整个京城。这一活动也是北京收藏家协会2007年工作的重头戏。他们请来了世界上最大的火花组织——英国皇家火花协会,他们参展的一些藏品是火柴刚发明后生产的早期火花,距今已有100多年,而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摩擦火柴纪念品实物,见证了火柴发展早期的历史,弥足珍贵。不仅如此,亚洲火花协会也受邀参加了这次展览,在新加坡、泰国火花部分,很多都是仅存孤品,其中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帝百年火花,是泰国最早的火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中国参展的火花,分不同专题和类型,有名山大川、体育运动、红楼梦、戏曲、母子标等,这些火花不仅时间跨度大,类型多样,而且体现了中国特色。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此展览在火花界都堪称“经典”。

   而去年北京收藏家协会的另一重要活动则是几个奥运收藏展。8月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收藏与奥运同行——奥林匹克体育收藏品展”,展出包括与历届奥运有关的各国奥运藏品,以及体现中国百年奥运历程的相关藏品,如人们对北京奥运支持的各类签名、绘画及北京奥运的纪念品等。此次共展出收藏品120余组件,较珍贵的有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邮票、1900年第2届巴黎奥运会奖牌——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次和惟一一次方形奖牌、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上首次使用的有五环标志的胸章、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火炬——也是首次圣火传递的火炬等。另外,其联合首都博物馆在京城世界花卉大观园举办的一场名为“迎奥运体育纪念品收藏展”暨“古都北京民俗文化展”的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平民百姓的参与。

与以上几个大型活动相比,收藏展览进社区虽然算是小动作,但却是2007年协会工作的一个重点。该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国家提出建设“和谐和会”,收藏文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收藏协会的作用就是要不断推广和推动这一文化的发展。博物馆里办展览固然提升民间收藏的档次和地位,但是将展览带入社区更能方便人们了解收藏、认识收藏,更容易拉近普通百姓与收藏的距离。据了解,去年一年中,该协会在社区举办的各种展览七八次。

    事实上,收藏协会就是一个服务机构,为民间收藏者服务、为民间收藏服务,推广收藏文化、向社会推出收藏家,谁能踏踏实实地为藏友服务,谁就会得到藏友以及社会的认可。

    年度活动报国寺收藏市场十周年庆典

    上榜理由

    这是一个可以让民间收藏欣慰的时刻。

   从报国寺收藏市场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是属于民间的,并为此已经坚持走过了十年。十年之后,它用“十个第一”为自己做了总结:中国民间收藏产业的第一个倡导者和实践者,全国第一个民间收藏的综合基地,全国第一个大众拍卖的市场,全国第一个系统组织交流交换的市场,全国第一个建立民间收藏馆群落的市场……等等,而这所有的一切,来之于民间,也必将还之于民间。

    在十周年庆典活动上,报国寺收藏市场为与报国寺结缘的10位经营者、10位藏家颁了奖。这些佼佼者拥有不求虚名、孜孜以求的精神,与报国寺市场一道在民间收藏的发展中享受着收藏带来的感悟与快乐。这是属于报国寺的“一代人”,也是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一大批随着报国寺十年所成长起来的收藏者与从业者。报国寺从来不乏全国各地的“粉丝”,也在独特的凝聚氛围中形成了属于报国寺的民间收藏风格。在贵族观念盛行、万众眼球被千金一掷所吸引的时代,报国寺始终坚守着民间的底色与民间收藏的多姿多彩。钱当然是需要的,但是收藏需要一种风骨、一种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收藏的意义又在哪里?

    十周年庆典之际举行的“报国寺民间收藏论坛”所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声音——“收藏不只是富人的游戏”、“快乐收藏”、“大众收藏”……这是足以让为数众多的大众收藏者感觉温暖的表达。这样温暖的表达,在2007年的其他场合你几乎都听不到,遑论是隆重盛典上正式举起的一面旗帜,它是十年实践历练出来的内力深厚的呐喊。眼下,一部叫做《士兵突击》的电视剧激起全国无数观众对于纯真的感动和痴迷。越是喧嚣浮躁的时代,越能衬托出本色的可贵,而这一点与报国寺有颇多相似之处。说潮流难免有附和之嫌,但让民间收藏者长于民间,让大众收藏永远不用妄自菲薄,让民间收藏者没有自弃的理由……这种态度的传达,应该让民间收藏走得更坚定、更蹋实,而这对于收藏界有多重要,圈内人自然心知肚明。

    年度国有博物馆湖州博物馆

   上榜理由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国立博物馆已经陆续完成了自身基础硬件设施的改善,有的建设水平甚至已达到了世界水平,但是很多中小型博物馆却还没有解决门庭冷落的根本问题,更不用说能够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

    但在2007年5月,浙江湖州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名列第三。这对于一个地级市博物馆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在国内博物界也是非常罕见的。

    它的陈列充分释放了博物馆作为“城市客厅”的文化能量,吸引了众多市民、学生、农民、企业家和外地游客。不仅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地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而且还摒弃了通史序列和艺术鉴赏的传统模式,有力地突出了湖州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彰显出了湖州博物馆的文化品位。

    与此一脉相承,在国内众多中小博物馆在努力思考如何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湖州博物馆的展览却在发挥文化效应。2007年9月28日至10月17日,有39件国宝的“归去来兮——赵孟兆页书画珍品回家展”引起了世界对湖州博物馆的关注。更让人惊叹的是,作为一家地级市博物馆,却攻克了展品选择、借展签约、文物运输及展出安全、展厅设施的改造、文物借展审批等巨大挑战,向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浙江博物馆借得38幅赵孟兆页稀世珍品,与自己馆藏的赵孟兆页《归去来辞》书法手卷首度“会师”,推出了堪与2002年、2005年上海博物馆两次国宝书画展相比肩的真迹展。全国近30个省市(区)、港澳台及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的知名学者和画家,各地美院师生纷纷赶来湖州,浙江各地3/4左右的博物馆和书画院人士竞相参观。不仅唤起湖州民众的文化热情,也提升了湖州城市的形象。

    这不仅代表着湖州博物馆通过此次展览解决了如何把高雅艺术融入城市公共生活的难题,也为其他中小博物馆解决常见的门庭冷落现象提供了思路。另外,它在此次展览中的展品文字、布展拆展,尤其是展厅设施改造与各大博物馆的技术合作所体现的国内博物馆界合作,更是树立了我国中小博物馆展览水平的典范。

    年度民营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上榜理由

    2007年,观复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博物馆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的风雨历程。但这十年不仅仅是观复博物馆发展的十年,也是整个中国民营博物馆积极探索的十年。

    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举步维艰,甚至出现没开几天就关门的困境中,观复坚持了十年,也积极地摸索了十年。为了扩大民营博物馆在我国民间收藏中的影响,在我们还缺乏民营博物馆经验,又没有一定发展理论和成功模式的情况下,观复博物馆大胆地于2001年10月在杭州设立了它的第一家地方馆。此后,又在厦门开设了第二家地方馆。这段民营博物馆建设的探索之路赢得了国内收藏界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民营博物馆的一个传奇。

    国内民营博物馆大多是单一的私人收藏展示,展品单一、缺乏变化成了通病,这不仅影响了博物馆的日常经营,而且因无法与更多的民众沟通也大大削弱了博物馆所承担的文化传播功能。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观复博物馆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实行理事会制,将藏品用理事会托管的形式回归社会,这在中国博物馆制度发展史中也是空前的。

    也就是凭借着这些积极的探索,在中国的大多数民营博物馆目前还面临着经费高压的时候,观复博物馆的规模却在一步步扩大,其新展馆的面积现在已经是当初的10倍。但它仍然在积极地探索。在新馆的设计方面,其古典家具展厅专业、典雅,让自己的形象完全抛弃了国内博物馆高高在上和柜锁隔离的陌生感,而是通过参观者与文物亲切交流,来领略历史的沧桑和文明的精妙。

    谈到博物馆,不能不涉及它的展览。在国内众多民营博物馆的展览还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时,观复博物馆于2007年6月成功举办了“红色新闻兵的红镜头——李振盛见证香港回归”摄影展,引起了轰动,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民营博物馆对展览内容选择的开放性心态和国际化高度。而它定期策划的中外古代绘画美术作品等专题展览,以及它组织的文化交流讲座等活动却是对“观复”品牌打造和博物馆经营的有利尝试。2007年11月30日,在“首届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上,观复博物馆作为参展商中民间收藏力量的代表,其展出的精品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民间收藏的鉴赏水平和发展势头……

    虽然观复博物馆的发展轨迹不能代表我国民营博物馆的全部,但却是中国民营博物馆的成功探索。它所取得的成绩已得到了国人的认可, 2008年1月2日,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成了第一个登上《百家讲坛》的收藏人士。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