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迪拜现象

更新时间:2008-04-07 10:49:30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叶滢 编辑:batty84 浏览量:316

(迪拜艺术博览会现场)   

    FarhadMoshiri,一位来自德黑兰的艺术家,目前在阿联酋的迪拜工作,他受人瞩目的是并不是他从伊朗到阿联酋的工作履历,而是宝龙拍卖行在迪拜举办的首场拍卖会上,他的作品《爱》(Love)拍出了104.8万美元的高价,成为了中东首个突破百万美元成交价的艺术家。

   “和你们中国的岳敏君一样,他刷新了中东艺术家的纪录。”约翰·马丁说。尽管两年前才涉足迪拜,作为迪拜艺术博览会的总监,约翰·马丁对于中东当代艺术市场的状况已经颇为了解。

    事实上,他也是这个快速增长的艺术市场的推手之一。2008年3月17日开幕的第二届迪拜艺术博览会非常年轻。今年的博览会比去年的画廊规模扩大了一倍,去年有38家画廊到此,今年则上升为68家。

   对于两年前由于私人旅行而被迪拜的商业和金融环境吸引的约翰·马丁来说,这两年的艺术市场拓展经历看似惊奇,但也是有备而来。作为中东最开放的城市和金融港,迪拜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任何大型的艺术博览会,约翰·马丁的合作者、博览会的财务总监本尼迪特·弗洛德也在投资银行从业多年,来自英国。他们找到了迪拜的当地合伙人阿斯马·阿·沙比比,在中东拥有50亿资产的阿布拉阿之基金是博览会的主要赞助商。这个团队将迪拜艺术博览会当作一个有成长性的商业模型来运作。

  去年画廊博览会的成交额约为1000万美元,今年则达到了2500万到3000万美元,虽然这个数目并非巨大,但也超过了博览会组织者的预期,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是这个博览会最重要的发展背景。

     为什么去迪拜

    “继中国和印度之后,阿拉伯将出现新的当代艺术景观,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和艺术家将蜂拥而至”。艺术 评 论 人 FabriceBousteau,BeauxArtsMagazine杂志的主编在一套名为 《在今日的阿拉伯世界》(IntheArabWorld…Now)的丛书中写到。

    作为阿联酋的七个酋长国之一,迪拜已经成为中东最为开放的城市,迪拜为金融、物流和房地产等行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这里的免税政策和精简的政府管理,吸引了全球的金融和投资机构,每年5000亿的石油收入,也使得本地投资和建设异常活跃。

    在90年代初,迪拜开始出现数不胜数的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饭店和人造滑雪场,以七星级帆船酒店为代表的各种高级消费场所,将位于亚洲阿拉伯世界的迪拜与国际性奢华旅行中心的形象联系在了一起。

    建筑和艺术成为了购物中心和豪华酒店之后,迪拜新的都市发展环节。迪拜现象并非孤立发生,2007年,迪拜宣布要建立新的艺术大区,与迪拜相距两小时车程的阿布扎比以及相距一小时的沙迦,在阿联酋新一轮的都市营造中,构成了一个互动的艺术区域。

    预计于 2008年完工的世界第一高楼 BurjDubai,以每星期一层的速度在迪拜市区拔地而起。BurjDubai位于迪拜的Burj大道,总高度超过800米,在市区各个方向,都很难忽视这个新地标,这个建设中的“世界第一高楼”像一个倒置的圆规,正在冲向它最后的高度。

    而据Designboom的报道,库哈斯、扎哈·哈迪德、ClaudioCatalano、DavidFisher等建筑师都在迪拜有大型项目的设计,全世界建筑工程中12.5万部起重机,有15% 到25%就待在全部本地居民仅有160万的迪拜。

    而阿布扎比也邀请了几乎所有世界著名建筑师,参与修建一系列符号性建筑,卢浮宫和古根海姆定下在阿布扎比修建分馆之后,新的建筑计划更为引人注目,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承接了卢浮宫分馆的设计,而弗兰克·盖里负责古根海姆分馆,阿布扎比在同时营造的两个艺术中心则直接搬来欧美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博物馆,快速修建中东新的艺术巴比伦城。

    在艺术博物馆的计划和修建过程中,包括迪拜、阿布扎比和沙迦在内的大艺术区也逐渐成型,与2007年开始的迪拜艺术博览会相比,更有中东本地色彩的沙迦从1993年就已经开始组织艺术双年展,“艺术在阿联酋正变得比石油更重要。”FabriceBousteau的判断不无夸张,而FabriceBousteau所说的“艺术”,或许并非指艺术创作本身,而是这里的艺术市场。
[JH:PAGE]

(迪拜艺术博览会总监约翰·马丁)   

    蓬勃的艺术市场

    以下是刚刚结束的迪拜艺术博览会刚刚公布的数字:

    伦敦的BenBrown画廊带来的安迪·沃霍尔作品卖出了195万美金。

    受到追捧的不仅有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总部在纽约的SundaramTagore画廊售出日本艺术家HiroshiSenju的作品价格为45万美金。

     一个海湾地区的收藏家以12万美金的价格买下了伊朗女艺术家MonirShahroudyFarmanfarmaian的雕塑作品,这件作品经由来自迪拜的第三线 (ThirdLine)画廊售出。

    对于一个举办仅有两届的艺术博览会来说,以上的数字谈不上惊人,博览会的总监约翰·马丁也一再强调,希望做一个不大的但高水准的博览会,让这个海湾城市的博览会有其独特之处。

    这次博览会开幕前,已经有约350家画廊申请参与,但最后博览会接受的画廊为68家。事实上,游说画廊的工作进展得并不困难,很多国际画廊近年来已经接触到中东的藏家,也代理了中东艺术家的作品。2005年以来中东艺术市场发展迅速,苏富比、克里斯蒂和宝龙拍卖行纷纷在迪拜建立了分支机构。

    从开罗和孟买到迪拜的飞行时间都不过几个小时,居于中东,也同样与北非和南亚在地理上有密切联系的迪拜,试图在MENASA (MiddleEast,NorthAfricaandSouthAsiaRegion,中东、北非、南亚)地区扮演市场中心的位置。阿布拉阿之基金的执行总裁弗兰德里克·斯科热说,“我们的未来不是仅仅建立在修了多少道路、停机坪或者跑道上,而在于这个地区的人们互相有多少尊重和了解。”而他认为,艺术是这个地区建立对话和沟通的有效方式。

    从历史和人文环境来看,迪拜与开罗、贝鲁特和德黑兰这些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相比,并无特别的优势,但由于政治和经济环境的限制,这些城市却不能像迪拜这样,以自由市场政策经营艺术市场,这也是迪拜艺术博览会选择在这里举办的重要原因。

    迪拜艺术博览会的日程表上,除了位于MadinatArena酒店的画廊展区之外,还设置了不同层面的外围展。约翰·马丁称,这些小型外围展是这个博览会与其他博览会的不同之处。

    在博览会现场,有专门介绍巴基斯坦当代艺术的 “绝望地寻找天堂(Des-peratelySeeking)Paradise”主题展,这些作品中既有阿拉伯收藏家欢迎的油画作品,也有装置和录像作品,这个展览让来访者看到,除了在西方世界备受关注的印度当代艺术之外,同样居于南亚的巴基斯坦的艺术创作也非常活跃。

    而“艺术停车场”项目关注的是中东艺术家的录像作品,对于中东的主流收藏家来说,收藏录像并不是很受市场关注的选择,“艺术停车场”称“明日杰出的艺术家会走向地下”,这个项目选择在主会场MadinatArena地下停车场一隅作为展览空间,环境也没有主展场舒适,但艺术家的心态似乎也更为轻松,在展览的一角,艺术家、策展人和记者就展览的发起、作品的选择和录像艺术展开了小型的讨论,与主展场内的交易气息大为不同。

    虽然收藏录像艺术并非易事,但已经有很多博物馆来到这里,希望扩充他们的中东当代艺术的藏品,“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至少可以将中东艺术展示给西方的博物馆,这会给艺术家们很大的支持。”约翰·马丁说。

    由瑞士信贷集团发起的“艺术与创业精神”选择在MadinatArena酒店的入口处进行,来自16个国家的19位年轻艺术家被邀请用当代艺术演绎“创业精神”的五个方面:远见、知识、网络、家庭和社会责任。企业向艺术家发出邀请进行创作的合作模式,最近金融界和时尚行业颇多先例,艺术家与企业合作的边界在哪里?瑞士信贷的这个项目给了艺术家较大的表达空间,他们希望推崇的“创业精神”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得到体现,对于创作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主展场的海边临时搭建的帐篷中,正在进行的是艺术论坛,为期5天的艺术论坛是这个博览会讨论气氛最为严肃的部分,话题从文化政策、艺术赞助、博物馆运营到迪拜的都市营造均有所涉及,著名艺术家劳伦斯·韦纳、丹尼尔·布伦等都在这里发表了演说。

    从北京、上海到香港、东京,几乎每个城市现在都有了自己的艺术博览会,而巴塞尔画廊博览会这样的欧洲主要博览会,迪拜的博览会除了填补中东艺术市场的空缺之外,也在试图建立不同于其他博览会的特质。
[JH:PAGE]

(建筑蓝图勾画迪拜未来的城市图景,以Burj Dubai为中心,城市的天际线已经拱高到百米以上)   

    艺术与城市如何对话

    与同样是新兴艺术市场的中国相比,迪拜本地艺术市场起步较晚。今年有12家画廊来自中东,去年这个数字是5家,不到画廊参展比例的五分之一,其中迪拜的第三线画廊(ThirdLineGallery)被认为是最能与国际艺术界沟通的本地画廊。

    起步于2005年的第三线画廊将视线放在了中东地区的当代艺术和文化上,这个画廊不仅从事商业项目,也希望成为中东和伊斯兰世界向公众推荐本地区的文学、电影和手工艺。

    SunnyRahbar、OmarGhobash和ClaudiaCellini是这个迪拜的新兴画廊的创办人,他们敏感到市场的兴起也会让本地艺术家的创作被外界所了解,在画廊代理的22位艺术家中,多为中东裔,但很多人的艺术经历非常复杂,比如此次雕塑作品被高价收藏的MonirShahroudyFarmanfarmaian,她出身于伊朗的上层社会,去巴黎学习艺术,亦在70年代在纽约驻留,与安迪·沃霍尔等艺术家都有过交往,这个以伊斯兰的繁复纹样为创作资源的女性艺术家,作品并非是东方符号那些简单,在迪拜艺术博览会的论坛上,在与HansUlrichObrist的对话中,她娓娓而谈自己的成长,伊朗的传统文化背景和西方的教育、创作经历,在她优雅从容的谈吐和既当代又有伊斯兰文化色彩的创作中留下了痕迹,这也是第三线画廊努力寻找的一种“新语言”,这种语言不像过去那样被西方影响和定义,它是当代的、站在自身立场上的视觉语言。

     艺术家的身份由于移民、迁徙和工作旅行,国族身份正变得日益模糊,在“艺术停车场”中名为Heysa!(埃及俚语“大杂烩”的意思)的短片录像项目中包括了八名艺术家的录像短片。八名艺术家都是中东人,但只有两人在黎巴嫩和埃及常住,其他六人则在伦敦、巴黎、洛杉矶等西方城市进行创作。这些漂流在外的中东裔艺术家过去更多地为怎样融入西方而努力,而随着中东本地艺术市场的兴起,他们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本地区收藏者的欢迎,而西方博物馆为了扩大自身的收藏范围,目光也投向当代的中东,这些也为中东的当代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比如此次博览会的另一个外围展“WordintoArt”(词语进入艺术——现代中东的艺术家们)就是由大英博物馆策展,这个展览收纳了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90位中东艺术家的作品,作品主要来自大英博物馆近年来的收藏。

    这个遍布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金融和投资机构的城市,催生了新兴的画廊,但对于中东艺术家来说,这里并不是一个适合创作并驻留的地方。位于迪拜被改造过的老城区的XVA画廊更适合艺术旅行者的胃口,这是一个由美国人MonaHauser经营的艺术空间,在两层高的四合院中,画廊占据了一层的一半空间,XVA同时也经营餐厅和旅馆,非常适合西方的艺术游客,在迪拜艺术博览会期间,这里也在进行一个介绍中东艺术家的小型展览CreekArtFair,MonaHauser十六年前随丈夫从美国来到迪拜,三年前她开始经营这个艺术空间,这里不断收到新的艺术家的履历,但对于画廊的整体思路,XVA似乎并没有第三线画廊那样清晰,在新兴艺术市场中,年轻的中东艺术家正在受到关注,但来自西方的画廊经营者如何与艺术家进行有效的沟通,梳理出新的语言,对于同样是初入艺术领域的画廊经营者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本地人对于艺术的反馈是怎样的?”这也是前巴黎东京宫的馆长杰罗斯·桑斯对约翰·马丁提出的问题。杰罗斯·桑斯也是这套《在今日的阿拉伯世界》丛书的艺术顾问,他刚刚来到中国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担任馆长。

    约翰·马丁在回答杰罗斯的问题时强调,博览会有利于将中东的画廊和艺术家带到一个国际性的平台。但对于本地艺术家与迪拜的关系,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也坦言,这里并不适合艺术家做创作,所有的地方都是“五星级”的,艺术家的生存是无法负担这个中东金融港的高昂消费的。

    高级酒店和写字楼纷纷挂上了艺术家们价格昂贵的作品,这些都是向在这里办公或旅行的国际商务人士和游客展示的。在豪华的MadinatArena举办的迪拜艺术博览会,你很少会看到不知名的艺术家或者城市居民来到这里,艺术成为了奢华都市的一部分。很难想象,第三线这样的艺术空间,如果开展文学或者电影项目时,谁会是他们的观众?

    正如前文中弗兰德里克·斯科热所说,艺术如何真正成为本地区对话和沟通的有效方式?仅有西方的画廊、博物馆和中东的艺术市场,显然是不够的。

    当代艺术如何与中东地区的历史和生活形态建立有机的关系?市场会推动价格和艺术商业,而有机的生长过程和艺术的“新语言”则需要更为漫长而耐心的培育。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