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打工仔首创打工艺术博物馆

更新时间:2008-03-20 09:06:08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余波 编辑:batty84 浏览量:188

 

博物馆一角展示的农民工子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场景。

 博物馆是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珍藏人类文明成果的场所。一个拥有伟大未来的民族,必然拥有珍视自身历史的强烈情怀。      ——题记

  暂住证、健康证、结业证、保安服、罚款单、工钱白条、家书、图片、铁锤、钢钎……这些见证、记录着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生活、学习的件件实物以展品的形式展现在眼前。

  北京各种博物馆有近百家,但“打工艺术博物馆”的出现还是让人们多少感到新鲜。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地处北京市朝阳、顺义、通州三区交界地的皮村,探访这座新建的博物馆。

  接待我们的是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带领农民工演唱《打工者之歌》的孙恒。他现在有了很多新的头衔:打工青年艺术团团长、同心实验学校校长、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等,如今,他又和工友一起办起了全国首个“打工艺术博物馆”。从与孙恒的交谈中,记者感受到这位河南小伙子的理想和抱负。孙恒说:“我作为打工族的一员,有责任把改革开放中农民工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展示出来。千百万个他们为城市人的衣食住行奔忙着,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创造了城市建设新的历史……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历史。”

  在皮村东侧有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废弃厂房,10多间原先的厂房成为“打工艺术博物馆”的展室,里面陈列着来自全国各地打工者的历史故事。从去年8月起,孙恒在工友程化旭的帮助下,与来自济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奋战了半年的时间,对厂房进行了改造和装修,并对搜集来的展品进行装裱布置,形成了现在的3个大展室、8个小展室,“打工艺术博物馆”初建完毕。

  “打工艺术博物馆”内展品是照片与实物相结合,一些实物大都是打工的工友发动身边的朋友搜罗的,还有的是外地工友邮寄来的。如一位在东莞务工十多年的女工就寄来了自己第一次离家打工乘坐的火车票、第一张上岗证、在单位的第一次获奖证书等。孙恒还特别嘱咐记者,新闻媒体报道后,有捐献打工物品的,一定与他联系,以便他们征到更多的展品来充实博物馆。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要做一座活的打工艺术博物馆,不仅用它来展示资料物品,而且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这个群体的变迁。希望每个来参观的人因为这个博物馆而有所触动,也希望社会能够关注和尊重我们打工群体。”孙恒说。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