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冬宫博物馆
冬宫博物馆馆长米哈伊尔·彼得罗夫斯基
全球四大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馆长及代表悉数出席,与中国故宫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馆的馆长及专家齐聚在沪,共同探讨如何让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变得更频繁更有效,让身处各地的民众能通过了解异域文化观照自身文化,指引人类未来发展方向。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何实现“人类文明的共享与弘扬”?昨日,在润物无声的春雨中,全球博物馆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球四大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的馆长及代表悉数出席,与故宫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馆馆长及专家一同思考人类文明瑰宝如何滋润21世纪人类内心世界的命题,举办如此规格的博物馆界高层论坛在中国尚属首次。
这是一次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的对话,不单是馆长与馆长间的,更是不同文明间的一次对话。有资料表明,全体中国人中有机会去国外博物馆参观的,不足千分之一。这次论坛的命题可视作是一次哲学意义上的命题,但它具有实践操作的需求,如何让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变得更频繁更有效,让身处各地的民众能通过了解异域文化观照自身文化,指引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文化共享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JH:PAGE]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菲利普·蒙德伯勒
回顾:文明交流盛事
与会的各博物馆馆长坐在中式座几间,从本国本馆视野出发,眺望全球各地人类文明共享的状况,回顾各大博物馆间在近年来开展的各种文化交流盛事。
英、美、俄各大馆长几乎都特意找来馆藏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融合具代表性的特殊展品。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雷戈介绍大英博物馆创立之时,伦敦作为全球首个世界级大都市,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理解人性,改良社会的呼声、人文互助的要求日益高涨,学者提醒众人,世界是个整体,是个互相关联的大系统,以后包括卡尔·马克思在内的有识之士们在大英图书馆内追根问究这一命题。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只瓷盘,成为当时世界各地文化融合的一个见证。瓷盘整体纹饰风格是英国的,但其制造地却在广东,在瓷盘的左右两边分别描绘的是伦敦和广东的山水风貌。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菲利普·蒙德伯勒带来了馆藏14世纪中国的百花凤凰刺绣作品中四角具有伊朗文化纹饰。
冬宫博物馆馆长米哈伊尔·彼得罗夫斯基向中国观众展示了冬宫收藏到由中国工匠设计的叶卡捷琳娜皇后使用的梳妆镜、首饰盒等日常起居用品。
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种交流也从未终止。2008正是伦敦中国年,大英博物馆已决定与Kew皇家植物园一起,在博物馆内建造一个中国景观庭院,文化与植物一样呈现多样性与生命力。未来庭院内种植的中国竹子与馆内已有的竹制工艺品,以秀竹入画的中国绘画文物一起为参观者构筑了一个立体直观的感受,文物不再是冰冷凝固的,它处于文化背景中。同时在中国文化节活动举行期间,博物馆还会推出中国小食品尝,各国文化从昨天到今天的脉络得以清晰呈现。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菲利普·蒙德伯勒回忆道,1979年,在上海博物馆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行《伟大的中国青铜器时代》期间,老馆长马承源走遍了博物馆的每一角落,拷贝了博物馆的管理体系。为今天上海博物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冬宫与上博更是在论坛召开前的一小时内签署了冬宫在2010年举办回访上博精品特展的协议。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雷戈
馆长们一致认为,展出文物并不是进行特展的根本目的,最重要的是借助展览让各地区有相互了解学习的机会,上博与故宫的管理者及专家们在近几年间有机会赴上述博物馆接受培训,展开研究。
讨论:文物出口禁令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菲利普·蒙德伯勒秉承了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惯有姿态和思考方式,他对中国政府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目的对1911年以前的文物禁止出口的政策制度发表了自己的建议。菲利普认为中国政府应适当考虑在此问题上能寻求更灵活可行的解决方式。一味的闭关,导致的是文化传播的割裂。他更列举了尼日利亚贝宁文化由于政府同样禁止文物的出口而导致了西方国家民众对该国璀璨文化的认识盲区。
对于这样的借口,一位参加论坛的普通观众表示,这并不是文物实现自由买卖贸易的理由,如果真的是出于传播交流的需要,复制品也一样可以具备这样的功能。蒙德伯勒馆长同时表示,中国国内正在进行的各项考古活动,可以邀请更多的海外博物馆专家参与共同发掘,并共同出版发布研究成果。
[JH:PAGE]
卢浮宫每年参观人次达830万
卢浮宫客流部主任凯瑟琳·古刘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