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对象:
分布在成都市城区的雕塑等城市景观
行动地点:
科华北路、春熙路、金牛公园、老成都民俗公园等
行动参与者:
成都商报城市文明监督别动队记者和武侯区、金牛区城管局工作人员
3月3日,本报“城市文明督查行动”进入第三天。记者对科华北路、春熙路、金牛公园等城市景观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城市景观遭到不同损坏,个别的甚至成了一堆垃圾。
记者直击
棋局雕塑被破坏 街道失色
3月3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科华北路99号附近。夹在众多汽车中,一个布满灰尘的“老人”孤独地坐着,他的胡须、额头、胸部、背部都被人涂上了染料。面前是一个石头做的象棋残局,但棋子已被人挖走了,残局被印上了“办证”号码。对面的对弈者已不知所终。原本为街道“增色”的雕塑,如今使街道“失色”。
记者在调查时,附近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说,2005年这个雕塑新建后,成为附近居民一个休闲的场所。不少居民都仔细研究这个残局,讨论下一步该怎么走。然而,由于缺乏管理,不久以后被人抠去了棋子,扳倒了一座塑像。后来,附近停车的人也逐渐忽略这组塑像的存在。再后来,“办证”广告也写到棋盘上了。
严先生2004年就住在了科华北路附近,每天晚上和爱人沿科华北路散步。2005年,这组“对弈”雕塑出现在科华北路,每每经过,他们总是手拉着手站在棋盘边,看着那副残局,下棋的两人仿佛在沉思。
严先生说,闹市中的这副雕塑,给街道增添了淡定的韵味。可是现在,看着残破的雕塑,起初有点伤感,“后来就‘习惯’了。”
督查行动
维护受损雕塑 市民想看到效果
3月3日下午,记者将此事反映给武侯区城管局景观管理科科长熊雄。接报后,熊雄随即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情况后,工作人员着手将这个“失色”的雕塑移走。熊雄说,该雕塑最初由市容局修建,关于雕塑被损坏的情况他们之前就掌握了,巡视人员发现后向辖区派出所报警,同时上报了有关部门。但究竟由谁修复,需要进一步调查。
类似情况还发生在磨子桥广场,该广场一个铜像的铜手臂被人“砍”走了,估计该铜手臂值点钱。事发后,城管部门干脆将断臂铜像搬走了。对于辖区的雕塑管理,熊雄说,每天都有人巡视,但仍无法避免雕塑损坏。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过路市民。周女士说,残缺不全的雕塑的确跟街道极不协调。周女士觉得,毁坏城市雕塑,是需要大家共同谴责和制止的,如果这样的谴责多一些,主动一些,就能有效杜绝类似行为。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在巡视过程中一旦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不光要进行管理,更应该让公众看到管理所取得的效果。 “如果雕塑在损坏后很快被修复或进行合理处置,大家一定会默默为我们管理部门鼓掌。”
法律空白
维护雕塑 期待新管理办法出台
3月3日晚8时许,记者采访了武侯区城管局法制科科长胡茂宽。他认为,目前,对于市民有意或无意破坏城市景观不好约束,无法可依,还是一个法律空白,期待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的出台。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提出类似立法建议。
四川迪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长珍认为,城市雕塑的建设管理工作无序,主要原因在于无相关法律可依。目前,成都市城市雕塑的管理工作依据的还是1993年文化部和建设部共同制定的《城市雕塑管理办法》,10多年过去了,这个《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为没有相关法律依据,《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更直接意味着《城市雕塑管理办法》的失效。在新的城市雕塑管理法规出台前,既不能拆除未经审批的城市雕塑,也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促使城市雕塑建设单位对雕塑进行维护,这给城市雕塑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步播报
金牛铜像满是疤痕
春熙雕塑也有损伤
茶店子西街金牛公园里伫立着一头硕大的金牛,牛背2米多高,下面的基石少说也有1.5米高。3月2日中午,记者看到,牛脊背上竟是一道长长的“铁色疤痕”,牛的后腿和臀部泛着磨蚀的痕迹。肚子两侧仍是金黄色,却被人用笔写着“金牛”等字样,而且字写得很差劲。另外,胸口还被人写上了“牛王”两个大字。对此,金牛区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这头金牛已经刷新过两次了,一次是刚修建时,一次是移到金牛公园时。随后,金牛区城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茶店子街办刚刚接手管理这个公园,他们和街办已经联系过,今天将对金牛再次刷新。
春熙路的铜像神情逼真,不但反映了老成都的历史人文景观,也反映了现代成都的文明形象。3月2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春熙路,发现这些铜像有不同情况的损伤。春熙路北口,一个身穿马褂长袍,手拿旱烟的老人铜像与7个现代男女彩色泥人摆在一起,紫色衣服女子的背包轻微脱漆;另一名女子的大腿出现裂痕,靴跟处已经破裂,钢筋裸露,掉下的泥块落在地上。一名男子的右侧购物袋被剥离腿部,钢筋伸出了一截,断面清晰可见。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