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容貌俊美的裸体少女半骑在一匹疾驰骏马的脊背上,奋力张弓,目光深邃有力,除了她要射击的目标外,置其他而不顾。这就是在1979年轰动全国,并引起持续争议的著名雕塑——《猛士》。 少女形象旨在表现“文革”中被残酷迫害的女英烈张志新。之所以用裸体少女,作者唐大禧认为这样更显大无畏,也能体现对革命的赤诚、真诚和坦诚。而马,自然就是时代风云变幻的象征。
[改革开放30年回顾:裸女雕塑展出曾被指“下流”]
·1979年2月28日,唐大禧着手创作他的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三个月后,这尊名为《猛士》的雕塑震惊了全国。作品还有一个副题———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
·1979年10月,“广东省美术作品展”正式开展。在这次展览中,《猛士》获得了优秀奖。尤其是其裸体女子形象,直接引发了此后的大争论。当时的观众对作品并不叫好。相当多的人认为其“下流”、“出格”、“不合国情”。也正是有这样的争论,《猛士》最终未能前往参加全国美展。
·没能参加全国展览,但《猛士》造成的影响仍在继续扩大。当时广州颇具影响力的《作品》、《花城》两本杂志,先后将《猛士》刊登在封面上。之后,《文汇报》、《文艺报》等参与报道。一场持续了大半年,波及全国的争论就此拉开序幕。
·1984年,广州市人民公园布置了七部雕塑作品,《猛士》被纳入其中。从此,《猛士》正式进入到社会中来。今天,《猛士》已是广东美术馆重要标志性雕塑之一。唐大禧说,人们已褪去当年异样的眼光,心平气和地从艺术角度来欣赏这部艺术作品了。(摘编新京报)
展出的是裸体 开放的是思想上世纪初期,刘海粟、潘玉良等画家就冲破世俗观念,把西方裸体艺术引进中国。但到1979年,唐大禧的裸体雕塑《猛士》仍然惊世骇俗,被人斥为“下流”、“有伤风化”,甚至要求查办作者。
如今《猛士》被誉为中国雕塑艺术的里程碑。自此三十年,裸体艺术在中国逐渐走进平常视野:1983年,电影《原野》被禁,因为女主角的胸前扣子开了;又过5年,1988年电影《疯狂的代价》里出现了浴室裸体镜头;1989年,电影《寡妇村》打出“少儿不宜”的招牌,票房热卖;此后的电影《画魂》、《红樱桃》、《红河谷》等都有裸体镜头;去年,王小波的赤裸雕塑引起广泛关注。
这些事件被记录下来,多半是因为它们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争论跟上个世纪初相比,并没有什么进步,还是在色情、道德、国情等浅薄的层面踏步,一不小心就转着圈倒退回去了。
这反映了整个社会公众长期形成的狭隘和猥琐心态,常常使艺术作品遭遇严重的轻慢和侮辱。1927年,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一文中就对此现象进行感叹:“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赤裸身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不妨举一个例子:同样是1979年,美国有一位女权主义艺术家朱迪·芝加哥,展出了大型装置作品《盛宴》,39个女性生殖器形状变换而成的图案,摆放在39张餐桌上,由此表达作者的女权主义观点。对于这样的作品,你可以欣赏或者不欣赏,理解或者不理解,但是如果用色情、道德或者审美来评判,作者只会感到对牛弹琴了。
因此就裸体艺术而言,这三十年只是一个开始,与其说是被欣赏,不如说是被容忍。欣赏无止境,可以不断地探索;而容忍有限度,随时都有可能禁止。
什么是裸体艺术,为什么要有裸体艺术?媒体总是告诉人们说,人体是美的,圣洁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这些道理当然没有错,但是说得太简单,太抽象和太唯美了,有点假大空嫌疑。一般人听了这些说法,总是为自己面对裸体艺术的不自在和性意识而感到羞愧。
陈醉在《裸体艺术论》中对“人体美”的定义是:“人体美是以审美感为存在形态的性感、美感和羞耻感的统一。”而吴冠中在1988年北京油画人体艺术展的前言中说得更明白:“西方造型艺术在人体中探索了几千年,翻来覆去表现着人体,在人体表现中透露了、铭刻着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审美情趣、思想感情和不断递变着的社会思潮。”
事实上,艺术固然表现为审美的形式,但任何审美的背后都是思想。古希腊人的裸体雕塑背后,是他们对奔放的力量的赞美,以及对世界本质的追寻。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裸体艺术,表现的是人的觉醒以及人对自由的向往。现代绘画中常常用扭曲的人体来表达画家对多元世界的感受和思考。裸体正因为其性感、美感和羞耻感,以及它的直接、坦荡和禁忌,才成为一种有力的思想方法。
因此,对裸体艺术的限制,本质上是对思想自由的限制。未来还会有赤裸身体艺术和赤裸身体事件发生,希望在思想解放喊了三十年的今天,裸体艺术不会再陷入低层次的争端中。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