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海派黄杨木雕第一人辞世

更新时间:2008-01-18 08:45:41 来源:东方早报 编辑:小路 浏览量:177

  徐宝庆和他的作品资料图

  “我想用心制作一件木雕珍品献给上海世博会,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华艺术。”几年前,刚刚动过心脏手术的徐宝庆老人在病床上这样说,然而伴随着这位82岁的海派黄杨木雕创始人在前几日辞世,老人的心愿已经无法再实现。他的101个弟子中,已经没有专门从事黄杨木雕的人,这项刚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间技艺如何传承,成为徐汇区政府部门急切关注的问题。

  海派黄杨木雕“祖师爷”徐宝庆老人1926年生于浙江台州,从7岁那年起,他就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学习。当时,土山湾是中西方工艺美术融会之处,传授技艺的教师大多来自西班牙、法国等,徐宝庆慢慢地将中国传统雕刻与西方雕刻、雕塑、绘画技艺融合在一起,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1957年,徐宝庆赴京出席了“全国工艺美术人第一届代表大会”,1958年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成为解放后第一批工艺美术师之一。他创作的“农”、“林”、“牧”、“副”、渔”大型樟木雕作品,陈列在当时新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上海文庙孔子像、鼋头渚龙龟等都出自老人的手中。徐宝庆也被尊称为海派黄杨木雕的“祖师爷”。

  徐汇拟在学校推广技艺徐宝庆老人一生曾经收过101个徒弟,期望将自己的技艺广泛流传。但是,晚年老人开始发现,愿意学习木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的弟子中现在年龄最小的也已年过六旬,其中几乎没有人专门从事黄杨木雕工作,因此老人发出感叹“技艺到此结束”。

  去年,徐汇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海派黄杨木雕成功申报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为了实现这项民间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徐汇区和长桥街道于近期投资对海派黄杨木雕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广泛收集徐宝庆不同时期的黄杨木雕作品,成立专门收藏和展示的档案馆,并打算在徐老的徒弟中选择热心于弘扬木雕技艺者作为新的传承人和辅导老师,计划在一些学校开办木雕技艺辅导班,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的体系。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