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 岭南三杰之——高剑父

更新时间:2008-01-11 09:02:30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王翯 编辑:ivan 浏览量:224
    20世纪初,随着政治上掀起的火焰,绘画也导致了革新的运动。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和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了“岭南画派”,而其创始者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则被并称为“岭南三杰”。“岭南画派”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反对国画停滞于仿古的阶段,提倡师法自然,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其艺术宗旨的确立以及艺术成就的取得,与其创始者的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高剑父(1879-1951)原名麟,字爵廷,广东番禺人。自幼失去双亲,家境萧条。少年时在族叔的药店中做学徒,其族叔能医善画,使高剑父从小对绘画产生了兴趣。17岁时,转入澳门格致书院(今岭南大学前身),受法国传教士麦拉指导学习西画,后又从日本画家山本梅崖处接触到日本绘画。通过与二者交往,高剑父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外国艺术的滋养,从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传统中国画的志向和决心。

    1906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以求深造。在东京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结识,同住一处。先后加入白马会、水彩画会、太平洋画会等日本绘画组织,研究日本及欧洲绘画。同年加入同盟会,任广东支会会长,多次参加黄花岗起义、光复广州战役等民主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后加入中华革命党,致力于声讨袁世凯和护法运动。民国初年与弟弟高奇峰在上海创立审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宣传革命思想,倡导美育,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孙中山去世后,他多次拒绝国民党政府及汪精卫伪政府的邀请,公开表示永不做官,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和创造。抗战前,高剑父在广州设立“春睡画院”,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才。后历任中山大学国画教授、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1年6月于澳门病猝,终年72岁。

    高剑父活动于辛亥革命的风雷之中,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主张“折衷中西,融会古今”,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他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大胆融入日本和西洋画法,追求透视、明暗、光线、气候、空间的表现,尤重色彩或水墨渲染。他既擅长写意,又能画工笔,山水、人物、花鸟以致草虫禽兽,无所不能。其山水气势磅礴、秀逸中见刚劲;其花鸟不拘一格,寥寥数笔即生动传神。

    抗日战争时期,他目睹祖国饱受侵略者摧残,同胞流离失所、受尽凌辱,遂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创作了《东战场的烈焰》,期冀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作品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右下角刻有印章:“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高剑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