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何香凝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的“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透视的景观”昨日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开幕,艾未未、谷文达、陈长伟等近30名中外艺术家带来了一场当代雕塑的视觉盛宴。这次跨年度的大展将一直展出至明年5月20日。
始于1998年的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是中国重要的常规性国际当代艺术展事之一。策展人冯博一介绍说,此次展览的主题可体现为以“非雕塑”或“超雕塑”的概念向城市景观插入“自然态”。应邀参展的艺术家们改变以往对雕塑属性的视觉理解,利用天然的材质传达复杂和如诗般的理念,表述艺术家对人为的城市规划与自然形态关系的态度。
[JH:PAGE]
24K金包裹人骨头颅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参展艺术家们的作品给大家带来了视觉冲击的震撼,同时大概也令一些参观者思考起了文化冲突等严肃的人文命题。
在主展场的外墙,由霓虹灯管组制的标语“OCAT(OCT当代艺术中心的缩写),OH SHIT!哦,我的妈呀!”让人瞠目——在这个著名艺术家谷文达的作品中,路人皆知的粗话被用来表达语言转译过程的不精确性并以此论证文化间的“不可翻译性”。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冯峰则以24K金包裹的头颅和人骨展示了“外在改变”给人视觉审美带来的颠覆效果,极力讽刺了消费时代的拜金主义。
三位中国年轻艺术家组合UNMASK的作品《半透明》中,几具洁白的人体悬挂在半空中,造型圆润流畅,肢体却是错位而残缺的,形成了巨大反差。作品古典唯美的气息仍然非常浓厚,而性别被淡化了。
废弃棕麻造出《山水图》
本次展览的另一大特点是所谓的“超雕塑”,许多艺术家都选择了自然材料进行创作,让平凡的器物焕发新的价值。艺术家秦冲的作品《极限》是在九个金属台上展出是净水制作的九个不同水纹图形作品,作品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以表达一种消逝的美。
著名艺术家徐冰的作品《背后的故事》从表面上看临摹的是清代著名画家龚贤的作品《山水图》,创造出镶嵌在磨砂玻璃底下的山水画效果,运用的却是一些废弃材料。整个作品以棕和麻表现山的走势和皴法,通过贴得紧或松来表现笔法的虚实。
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在自然材料的运用上也表现突出。来自希腊的Harris Kondonsphyris,在巨大空心的“崩溃”汉字中种入了“水花生”这种繁殖能力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植物,借此表达环保的理念。本报记者陈志凌、鲍文娟通讯员李彧莎
①《失重》
骇然“出现”在城市楼群中的巨大鱼骨架。
②《崩溃》
希腊艺术家以“水花生”为原材料,传达环保理念。
③《金骨头》
有点像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名作“钻石骷髅头”。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