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马拉松群雕是厦门史上最大的群体雕塑;而奔马群雕则是厦门史上体量最大的群体雕塑。
33匹骏马奔腾
1日上午,记者来到观音山海滨休闲区。道路和沙滩间,有一块即将铺上草坪的狭长带,20多名工人围着十多匹2米多高的骏马雕塑忙碌,有的忙着平整沙土,有的在植草皮,有的在安装骏马。
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设计部的甘炜苹告诉记者,即将“落户”此处的33匹骏马雕塑都已经在工厂里成型,这几天开始分批运到海边安装。
记者看到,十多匹骏马一大半已经固定在了地上。工人先在地上挖好坑,打好基础,使马腿连接的钢筋牢牢插入地里,再浇注上水泥,使上面的骏马雕塑更牢靠。甘炜苹说,水泥上还将铺上厚厚沙土,再植上草皮,最后市民看到的效果就是骏马奔腾在草地上。
一匹就重1吨多
安装现场,记者看到吊车也被用进来,要移动马的位置,将它放在设计图纸圈定的地方,就得靠吊车长长的“手臂”。因为,一匹马就重1吨多,吊车发挥了大作用。
甘炜苹说,安装雕塑用到吊车,并不少见,但要如此频繁地使用到吊车,却是少见的。33匹骏马,每匹安装时都要费好大功夫。奔马雕塑中,每匹马和真马按照1.2:1的比例浇注。
一匹马重1吨,33匹就有33吨。甘炜苹说,马拉松群雕是厦门史上最大的群体雕塑;而奔马群雕则是厦门史上体量最大的群体雕塑。
甘炜苹说,在安装中,难度最大的要算整匹完全腾空的骏马。因为四肢完全离地,就得利用骏马的身体接触作为连接,比如尾巴、腿等,使各方的力量相互牵拉。
原形来自内蒙
记者看到,已经安装固定的十多匹骏马,形态不一、姿势各不相同,有的蓄势待发,有的撒开四蹄飞奔,有的向上冲腾跳跃,有的昂首向前。甘炜苹说,33匹骏马的姿势形态也都各不同。
她说,奔马群雕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制作前的设计。大家对人的骨骼、情感很了解,但对马却不太了解。为此,六七个设计人员特意到内蒙古呆了一个星期。他们到马场里,拉开栏,上百匹骏马飞奔而出,他们就在旁边拍了近千张照片,录了两张光盘的视频。
回到厦门,他们仔细研究骏马的骨骼,奔跑时的姿势、形态、表情,骏马的习性,马与马之间的感情,比如马兴奋时,会昂首嘶鸣直起尾巴。
正在安装的骏马,呈现出灰色,还有许多焊接点露出金属的颜色,显得不协调。甘炜苹说,这没关系,等铸铜骏马全部安装好后,工人还要再为骏马打磨,磨掉焊接点,再最后上一层青铜颜色。
甘炜苹告诉记者,33匹骏马都是朝着岛外奔腾,由岛内奔跑向岛外,延绵99米。奔马群雕一共有3组,各33匹,除了观音山,另外两组放置在五缘湾和集美大桥集美端,整组群雕由岛内贯穿岛外向前奔驰,寓意“永无止境”。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