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雕塑知识>正文

观十届美展雕塑作品有感

更新时间:2007-12-25 08:48:43 作者:赵建峰 编辑:ivan 浏览量:567

  对于一个从事雕塑教学才两年的我来说谈雕塑教学实在不敢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在看了十届美展的雕塑作品后,结合我们这次硕士课程的学习,简要的对我们现在的雕塑教学有一点感触,下面随便谈两句。 

  纵观我国的雕塑教学,1949年以后苏式雕塑席卷中国,直到1979年还是匆忙地利用这种方式,把它和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结合起来,解决它的宣传功用问题;1979年以后,则是如何学习西方现代主义雕塑,对中国雕塑进行语言形式上的推进的问题。到今天我们的雕塑课程的设置都基本没有改变,从附中的头像写生到大学四年级的人体课程都以写实为主,如今我国的雕塑观念随着人民的生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社会需要富有中国特色、富有创新精神的雕塑人才。做为全国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第十届美展,他的确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当前的雕塑现状:基本以西方的雕塑理念为主,特别是后现代主义、集合主义、装置艺术。它们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时代特色。这次美展的雕塑作品在厦门进行展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同时也给我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感触:首先是雕塑内容的丰富性、体裁多样化。在这次美展中有以名人肖像为创作体裁的,如相声演员马三立、西部歌王王洛宾、长安画派的石鲁、大作家莎士比亚、瞎子阿炳等。特别是一批以反映我们现实生活为内容的作品:有都市生活的如《在车上》、乡村生活的《马老爹》、《幸福生活》等,民工生活、少数民族风情、异国的思乡情结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还有反映我国重大政治事件的如歌颂我们航天事业的杨利伟塑像、以非典为主题的《假如是我》、和抗洪事件的众多雕塑创作等,雕塑内容的丰富性带来了雕塑形式和材料的多样化。这些雕塑的创作手法有写实的如一些名人肖像作品;有些是意象的如《河塘月色》、《猫》、《秋山图》等;有一些是装置性的如《时空隧道》、《家》等,这些装置作品以现实生活用品为创作材料,使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使的作品更加富有现代生活气息。还有一些集合艺术作品,他们巧妙的运用一些废旧机器零件,通过作者奇特的构思,使这些冰冷的钢铁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林岗的《西冷语话》、余彭的《电闪雷鸣》等。材料的多样性是这次美展的特色,也是现代雕塑的一种标志。许多作品充分的运用了材质的自身特有的美,使得作品更加真实感人如木头的温情、怀旧、亲切如作品《马老爹》,仿佛使我们回到了黄土高原的农家,听到大马驾车的隆隆声;青铜的高雅、深沉再现了历史名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大理石的洁白、细腻完美的表达了少女纯洁、细腻的内心世界,如钟志源的《清风》;有机板的空灵、通透使的时光倒流,昨天和今天一线之隔,如万向东的《穿越》等。。。。。。软材料海绵的应用扩充了现代雕塑的容量,使得作品手感独特,更为真实、自然如韩璐的《向左走,向右走》。与此同时,多种材料的巧妙组合增强了雕塑作品的现代感,综合材料的运用是这次雕塑的一大特色。

  现代雕塑材料上的突破要求材料加工技术的优良。熟悉常用材料的特性是熟练加工材料的前提。构思巧妙、形式优美、制作精良、造型独特是现代雕塑的要求,那么对于我们的教学我们要紧随时代,面向未来,融入国际性的雕塑潮流之中,为培养富有中国特色的雕塑人才而努力。

  首先,我们的雕塑教学要立足于我们现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写实能力之外还要求他们关注社会、关爱自身,提高综合的文化修养。只有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对当代社会具有使命感、紧迫感。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创作个性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主观方面各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明显特征的总和”在艺术创作中如果缺乏个性,只知无谓地照搬重复,机械地模仿,那么也就没有任何人生的意义,更无艺术价值可言。学生来自于四面八方,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各自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所以注重他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发挥他们的个性的创造力的培养,是今后艺术创作个性化的一个前提。创作的个性化在现代雕塑艺术创作中首先是形式和材料上的突破,所以雕塑教学上材料课的开设就显的非常重要如金属加工、木雕、石雕课等,使学生接触材料,熟悉材料的美,并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加工技能,为日后的创作增添更为多样的创作途径。现代雕塑要求主题深刻、形式新颖、制作精良,这也是未来雕塑发展的需要。以前雕塑的材料单一,形式平淡、主题空乏、雷同已不在适应现代的人民生活。人民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日益强烈、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这些都要求雕塑作品简洁、真实、个性突出,当然材料的真实是作品更为完整、自然。

  其次, 对我们本民族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掘上显的不够。看过这次雕塑美展后,也让我感到一丝欠缺,缺乏一些震撼人心的、富有强烈个性的精品大作。有些作品作为全国美展我觉的分量不够。另外这次展览的雕塑作品大多受西方雕塑观念的影响如:后现代主义、集合艺术等,而发掘我们本民族传统的东西却较少。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原始社会的质朴、纯真;商周青铜艺术的神秘、狞厉;秦汉的强悍、博大;大唐的雄伟、壮阔,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无时无刻的滋养着我们。在现代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必不开少,但对我们本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显的更为重要,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近些年虽然我们的传统美学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和我们的艺术创作很好的结合起来,西方艺术的一统天下,更要求我们要合理的吸收和利用,并充分的发挥我们本民族的优势,毕竟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吗。那么作为我们的雕塑教学,我们要加强对传统课的学习力度,或单独设置研究我们古代雕塑的学科。我国的古代雕塑大体上分为三部分:一是陵墓雕塑;二是佛教雕塑;三是亭院雕塑。如今我国四大石窟名誉海内外,还有散落与各地的众多古寺庙,它们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甘肃这几个省份。这些年来,虽然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护它们,但由于地方众多等原因使的有些古代雕塑受损或丢失。那么如何有计划有步骤的列入我们教学,确实是一项重大的事务,我想应该按年级、按照我国的历史顺序,遵照有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有感性到理性的规律逐步的进行学习研究,当然我们并不是放弃现在的课程。例如大学一年级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画石膏像之外画一些我国传统雕塑的临摹品和优秀的壁画,有条件的话临原作更好,还可以聘请有关专家来我院开专项讲座,提高我院的学习氛围。大学二年级有老师带队到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进行实地考察,因为敦煌位于河西走廊尽头,是中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宝库,这里不但彩色塑像云集,而且壁画艺术精湛。了解学习敦煌莫高窟是了解我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前提。随后可以参观学习与之相邻的麦积山石窟,因为这里荟萃了西秦、北魏至明、清历代7600余尊泥塑石雕,被誉为“东方雕塑宫”。到三年级可以带领学生到山西大同云岗石窟进行考察,云岗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云岗石窟是我国现存石窟群之一。云岗石窟中的昙曜五窟体现了北魏佛教的艺术特点,主佛像形体高大,在这里是王权与教权的利益。昙曜五窟造像采用“山前看山”的手法,从主像到前壁距离很短,迫使人必须仰视,给人以大佛顶天立地之感,这些对于我们的雕塑构图课有诸多有益的影响,同时昙曜五窟还继承了汉代雕刻和画像石的传统技法,往往在造像浑圆的身体上,用阴线刻划衣纹。许多大像利用大面积保持完整统一效果的手法,给人以鲜明、雄伟的印象。主佛博大、恢宏的气魄和撼动人心的力度征服了观众,代表着我国早期佛教造像的高超水平。三年级下学期,可以到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进行考察,龙门石窟是云岗石窟的继续和发展,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石窟宝库”。龙门石窟中的奉先寺是唐代艺术的代表作。石窟正中的卢舍那坐佛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它那宽泛、包容的神秘的微笑可以与蒙娜丽莎相媲美,使无数信徒为之倾倒。大学四年级可以对我国明清时代的雕塑进行考察。当然,我们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学习不是为了做佛像,而是吸收、借鉴它们高超的表现手法和大师们对雕塑语言的创新如对人体解剖、比例的艺术处理等。天王力士的劲悍、雄壮可以与西方的布代尔的《拉弓的赫尔利斯》相媲美。对我国传统雕塑课的开设,首先是对任课教师的能力的培养,使师生能够共同地对我国古代的雕塑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合理的借鉴西方的创作理念为大四的毕业创作做出更为精彩的雕塑作品打下基础。

  在这一方面我国已有一批年轻的雕塑家作出了很好的尝试,例如雕塑家曾成钢的雕塑作品《动物系列》,对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吸收、借鉴较为直接:如夸张、变形、结构的对称、纹饰、体面之间的突兀、刚直的转折、尖锐的犀利的尖角,都具有一种鲜明的青铜意味。类似的还有《梁山好汉系列》同样保留了青铜意味,在造型上更加含蓄、深沉。它们在对于传统雕塑借鉴的同时,还吸收了现代雕塑的一些手法。曾成钢雕塑作品的意义在于他成功地在传统雕与塑创作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契合点。类似的雕塑家还有傅中望,他在传统资源中找到与今天生活经验相吻合的东方的文脉,成功运用了古人创造的榫头与铆眼技术。在利用民族传统的资源方面还有杨其瑞、邹峰。他们主要表现在对传统雕塑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借鉴上。

  总之,看过十届美展的雕塑作品之后,我觉得我们的雕塑教学要适应当今社会现代雕塑的发展规律,加强对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宽口径,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综合的文化知识修养,营造学术氛围,多聘请雕塑专家和现代美学大师来我院授课,这样中国的雕塑将会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呈现在世人面前。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