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厦门将安放99匹奔马群雕

更新时间:2007-12-20 08:58:26 来源:厦门网 作者:周湘瑜 刘东华 编辑:朱红娟 浏览量:225

    制作铜骏马用上拖鞋,鞋底一刮,马的肌理就有了;

    厦门市将在3处安放99匹奔马群雕,目前泥塑过程已基本完工

    领头的骏马四脚腾空,在嘶鸣,身体拉得平平的,代表它很兴奋;奔跑在后方的马匹,三两成群,耳鬓厮磨,传情达意。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设计部的甘炜苹说,他们从内蒙古学来了马的表情和情感。

    按照计划,2008年1月1日,他们设计的奔马群雕要在观音山落成,厦门市民可以通过33匹铜马雕塑感受北方骏马的体态和情意。

    A、99匹骏马从岛内奔向岛外

    事实上,33匹铜铸马只是系列奔马中的一部分。

    据介绍,厦门市将在3处安放99匹奔马的群雕,分别“奔跑”在五缘湾和集美大桥两侧,由岛内贯穿岛外向前奔驰,象征着大厦门以跨越式的发展趋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规划蓝图。奔马群组寓意“永无止境”。

    第一组成型雕塑将放在观音山海滨旅游休闲区。记者昨日从设计该群雕的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获悉,该组33匹骏马泥塑过程已经基本完工,共有99米长,计划明年元旦可落成。另外两组雕塑的落成时间还未最后敲定。

    B、内蒙古实地考察,捕获骏马情感

    群雕制作的步骤非常繁琐。第一步搜集资料设计手稿,六七个设计人员特意在内蒙古呆了一个星期,“体验生活”。方式很简单,到马场里,把骏马放出来,让它们撒开脚丫子跑,任它们翻滚打闹,就取那最真实的点点瞬间。

    据说,他们拍摄的视频做成了两张光盘,每个人还拍了八九百张照片。回到厦门,几个人躲在屋子里看图像、对照片研究。材料一大堆,“我们可能只取一点马的骨骼形状”,甘炜苹说,他们更看重马的神态。牧民告诉他们,什么表情代表高兴,什么表情代表悲伤。

    一行人观看了套马。一匹马被套住,摔倒在地,一只脚断了,一瘸一拐,但游戏还在继续。当人们再一次套住它时,另外两匹马狂奔而来,把断脚马上的“绳套”狠狠地“撞破”,驱散人群,救回同伴。之后,设计图案中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两三匹骏马搭着脖子窃窃私语,用嘴巴蹭着脸蛋儿含情脉脉。“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理解不了马的这种真性情,就无法表现。”

    他们还获得了一些与马相关的知识,并融入到创作当中。甘炜苹说,头马通常会昂首嘶鸣,奔跑时身体比较平,尾巴会直起来,“这代表它很兴奋”。头马不只是一匹,可能是一大群,为此,观音山要放置的群雕里,头马有8匹。牧民的马有好有劣,一行人又去了部队里观看军马,“军马体态比较匀称,每一匹都是骏马”。

    C、近1吨的泥马用完就敲掉

    设计人员完成手稿,接下来是制作泥稿。采用的是油泥,与雕塑泥不一样,油泥长久都不会干裂。“烤一烤就软了,如果设计有改动,直接在上面修改就行。”甘炜苹说,“我们经常要改。”

    泥稿大概只有20厘米高,之后要按照正常马匹的1.2倍制作成型的泥塑骏马,用的是从龙海运过来的雕塑泥。雕塑泥有粘性,没有沙子。大的泥稿完成之后,再在外面敷上石膏膜。因为石膏膜的内面才有真正的骏马外形,所以要卸下石膏膜继续造型。不过,每一匹马的石膏膜卸下时,近1吨重的泥稿就不需要了,而且在取石膏膜时,泥稿往往会被敲打得支离破碎,完全“废掉了”,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在石膏膜内面泼上玻璃膏膜,等它凝固,再把石膏膜敲掉。“留下的玻璃膏膜上有马的形状、肌理,拿它去铸铜,再打磨上青铜色,就可安装成骏马了。”

    这33匹泥塑骏马一直从今年6月份做到现在。据介绍,成型的铜铸马每匹都将近1吨重,高度在2.5米-3米之间。

    D、拖鞋也是专业工具

    除了铸铜,其他工序都是纯人工操作。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杨老师把历届最优秀的学生召集在一起,专门打造这99匹代表厦门城市精神的骏马。

    “奔跑的时候,马的嘴巴多是闭上的,扭头的时候,它的脖子会产生不对称的纹理,这些都要专业的雕塑人员才能做。”泥塑的工具很简单,除了竹制的刮刀、锤子等,随手拿一个木块,也能在泥塑骏马的身上打磨出肌理来。夏天,拖鞋是顶好的工具,一匹马身上有细微的纹理要制作,就随手拿起拖鞋,拖鞋底部的条纹是最适合的,在泥塑马上“刮”过去,精致的肌理就显现了。杨老师说:“拖鞋有橡皮的质感,做出来‘泥味儿’很浓。”

    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既要表现骏马奔跑“腾空飞跃”的状态,还得保证整组雕塑的重心合适。为此,在两匹腾空飞奔的骏马间,要设计一些自然的连接。33匹骏马间,常常有前一匹马的尾巴“牵”着后一匹马身体,这样的衔接既可以保证雕塑的稳固,还保证了自然体态。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