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作为脍炙人口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利用名扬中外的黄杨木雕艺术表现形式来再现四大名著系列经典故事情节,来全面展示传统黄杨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全国尚属首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副主席高公博进行了这方面的积极探索。昨天,高公博大师告诉我们,经过一年的潜心创作,至今他已完成其中七件。他计划用5年至10年时间,完成四大名著系列作品的创作。
黄杨木雕和东阳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及潮州金漆木雕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黄杨木雕源远流长,唐宋时期所盛行的刻印制版和明代流行的木梳子以及木雕家具上的浮雕和镂雕图案,就已经以黄杨木为上等材料配用。黄杨木雕作为立体圆雕工艺品的出现,至今有据可查的是留存在北京故宫的元至正年款的《铁拐李像》,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明清以来,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以其贴近社会和民俗的生动造型而备受人们的喜爱。黄杨木雕的主产地在浙江温州、乐清,乐清为发祥地。建国后,黄杨木雕得到了发扬光大,并出现了叶润周、高公博、虞金顺、王笃纯等一批黄杨木雕大师。黄杨木雕不仅名扬海内外,而且还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元首和国际友人。2006年,乐清黄杨木雕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极具权威的《中国美术全集》如此记载: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雕刻。黄杨木是一种珍贵木材,生长于高山峻岭或悬崖峭壁,生长缓慢,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光洁,色调浅黄。年代久远者颜色由浅而变深,色泽沉着文雅。多用于雕镌小件案上雕刻。
高公博大师目前完成的这七件作品是《三英战吕布》、《关公黄忠双雄会》、《智取生辰纲》、《武松大闹飞云浦》、《真假李逵》、《齐天大圣孙悟空》、《西天取经》。这些作品场面恢宏,造型优美,气韵生动,显得古朴雅致。黄杨木因生长缓慢,素有“千年黄杨做不成拍”的说法,故一般作品尺寸很小。而在当前,黄杨木因稀少而更显得弥足珍贵。在创作四大名著系列经典故事作品中,高公博为寻找上好材料颇费心思,最后从大量的黄杨木中,选用了800年至1000年树龄的上好黄杨木进行精雕细刻。在具体雕刻过程中,他精湛地运用传统圆雕技法的同时,还采用了深浅浮雕、镂雕以及黄杨根雕、劈雕等意境和技法。完成的每件作品高约六七十厘米、宽约三十厘米,人物众多、神态各异。据介绍,接下来他即着手雕刻《红楼梦》经典故事。“一直以来,我就想通过黄杨木雕去创作、再现四大古典名著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延伸历史的记忆,使人们在大的场景和耐人寻味的故事中得到经典著作直观的了解和黄杨木雕艺术美的享受。”他如是说道。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我国根艺界和乐清黄杨木雕领军者之一的高公博,曾多次出访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阿联酋并进行黄杨木雕现场表演,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从事黄杨木雕40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黄杨木雕精品,其中代表作有《飞天》、《屈原》、《敦煌乐天》、《爱的倾注》、《白衣天使》、《济公百态》、《蓑翁》等,分别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首都博物馆等机构珍藏。为弘扬黄杨木雕这一艺苑奇葩,高公博在出版《高公博黄杨木雕艺术》大型书籍的同时,还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委托撰写了《黄杨木雕工艺》,并被收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篇》。高公博以在仿古木雕(圆雕)、根雕、劈雕实现“三级跳”的艺术创新,被《人民日报》誉为“走出了黄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这次结合传统圆雕技法和创新技法创作,他自称是“开始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修行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悟道时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可以理解为是他跳出传统,认真审视传统,领会传统精髓后,又回归传统的精心之作。
高公博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系列经典故事作为黄杨木雕的创作题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黄杨木雕的创作题材,拓宽了黄杨木雕的创作视野,其在创作中所采用的技法,对黄杨木雕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