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雕是雪以介质的一门艺术,"靠天吃饭"是它的本性。是造雪机的成功运用,改变了天气对雪雕制作的制约,使雪雕作品品质和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活动和娱乐项目迅速跟进,各项赛事相继推出。冰城人民智慧的结晶———雪雕艺术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成为冰雪节中一项极具分量的冰雪文化活动。
靠天赐雪受自然因素影响
1990年至1992年间,原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积极组织雪雕游园活动,将其命名为哈尔滨市太阳岛雪雕游园会,并正式列入第六届哈尔滨冰雪节活动方案。
当时,做雪雕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完全是"靠天吃饭",太阳岛依靠天然雪成功举办了前两届雪雕游园会。由于天然雪耐不住风吹日晒,雪雕展出时间只有20天左右。受天然雪的局限,作品数量也较少,主要是参赛作品。
购造雪机不再等天降雪
1990年冬,受暖冬影响,哈市降雪量非常少。原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从亚布力滑雪场租来一台滑雪场专用的造雪机,却因机械故障而无法使用。工作人员无奈之下紧急在岛内和松花江面收集积雪,同时以每立方米3元钱的价格向农民购雪,才如期举办了第三届太阳岛雪雕游园会。
随着太阳岛雪雕的发展,太阳岛风景区管理部门决定购置制雪机。1991年秋,他们从加拿大购进了第一台造雪机,改变了依靠老天赐雪的被动局面,雪雕艺术进入快速发展期。
人造雪登场 雪雕会赢利
第五届雪雕会首次部分使用了人造雪,当时仅堆成两块雪坯子,《遥远的松花江》是哈尔滨市第一件用人造雪雕塑出的雪雕作品。 人造雪与天然雪相比,不但获取更加方便,抗风化、抗日晒,更多了几分光泽和靓丽,更适合制作雪雕。
从第七届开始,雪雕会甩掉了亏损的帽子,赢利5万元,其后利润逐年增加。到1998年初,办会资金从政府补贴变为自筹。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