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深圳人的一天》18雕像遭屎尿玷污

更新时间:2007-12-07 09:04:5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光明网 作者:王丹丹 叶淑萍 李辉 编辑:朱红娟 浏览量:496

    城市雕塑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内涵。然而作为深圳市政府宣传文化重点工程―――《深圳人的一天》雕塑公园内的18个雕像却遭到屎尿玷污,且伤痕累累。两天来,记者走访了深圳3个大型雕塑公园,发现城市雕塑不同程度都“受了伤”。

    《深圳人的一天》:被不同程度洒上尿渍

    位于红荔路荔枝公园对面的《深圳人的一天》雕塑公园建于2000年5月,逐渐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属于政府重点工程。然而,市民刘先生近日游园时发现,该雕塑公园成了又臭又乱的脏地,公园的黑色主题墙和18尊青铜雕塑人上,被不同程度地洒上了尿渍,太阳一晒臭气熏天,路人无不掩鼻而过。

    近日,记者发现18个青铜雕塑的表面已布满厚厚的铜绿和污渍。其中一组雕塑的座椅靠背被人折断后不知去向,而另一组代表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雕塑旁边,有一辆垃圾车的青铜雕塑竟被游客当成了真的垃圾车,里面扔满了瓜子壳和纸屑。一些游客骑到了雕塑上摆出各种POSE,让同伴拍照留念。

    据了解,雕塑遭破坏后,深圳绿化管理处曾多次请雕塑院的专业人员进行修复,该公园的雕塑群自建成到现在,用来维护和修复的费用近50万元。该负责人称,虽然事后做了修复工作,但有些细微的零部件已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简化,“原来单车上的铜丝现在用扁铁取代,防止被锯。”

    东湖公园:“丹顶鹤”头颅被砍

    杜鹃雕塑园以动物雕塑为主,30余个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像,宛如动物世界。但令人痛惜的是,动物们都“受了伤”。马耳朵被割、牛角被掰断不见踪影,老虎屁股被磨得发白、丹顶鹤头颅被砍,“伤势最重”的数大象母子俩,大象妈妈鼻子被割、背上被砸出一个脸盆大小的窟窿,跟在其后面的小象也未能幸免,背上留有一尺长伤口。

    东湖公园管理处工程部负责人称,雕塑已有10年历史,维修多少次了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

    华侨城:铜制雕塑屡被盗

    深南大道靠近世界之窗方向有一段约200米的雕塑长廊,10幅造型各异的城市组图雕塑吸引了无数游人驻足留影。记者了解到,这10幅逼真的城市造型均系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精心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日常修复由何香凝美术馆负责,据称一经损坏很难恢复原状。

    目前仍有三组雕塑残缺不齐:“母亲推着婴儿车”组图中,婴儿车被偷走,硬拆散母子俩:“埋头打电脑的男子”手中笔记本电脑被“抢”:“翻墙少年”身影不翼而飞。雕塑长廊被盗源于其材料为铜。据了解,废铜市面回收价格约20-30元/斤。之前华侨城保安值班时就抓获了一名盗窃者。

    管理部门:经费不够修复遇阻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公园均是开放式管理,除了人手不足监管力度有限外,管理部门也向记者大诉苦水。深圳市城市绿化管理处一负责人称,因为经费有限,加上修复工作极为繁琐,所以原来负责维护的深圳市雕塑院现在也不太愿意接修复活。记者了解到,在政府下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深圳人的一天》雕塑公园今年暂时还没有对该公园的雕像进行修复,只得加强监管力度,派治安员24小时巡逻。华侨城物业公司也已经采取加强巡逻和联防联治双刃剑齐抓共管。

    尿洒雕像折射了什么?

    12月5日《南方都市报》载,城市雕塑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内涵。作为深圳市政府宣传文化重点工程―――《深圳人的一天》雕塑公园内的18个雕像却遭到屎尿玷污,且伤痕累累。据记者调查,深圳其他2个大型雕塑公园的雕塑也不同程度都“受了伤”。

    自然,国人的不文明现象很普遍,并非仅仅深圳人如此。前些日子,网上出现了一张外国人骑牛(雕塑)的照片,部分国人竟因此沾沾自喜——原来不文明现象外国也有!于是也就很心安理得了。究其根源,这其实是一种奴才式的弱者心态。数千年来,国人生活于帝国时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专制文化语境里,于一切属“公”的东西没有所有权,自然也就谈不上负什么责任——对于属于自己的东西,恐怕很少会有人去随意地糟蹋,因此,在公共场所随意吐痰或扔垃圾的人到了自己家里可能很讲卫生——慢慢地便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缺乏公共精神的文化。另一方面而言,只要在没有外在力量的监督和没有被惩罚的危险的情况下,对公共空间的冒犯能给人一种隐秘的快感,人是追求快乐的动物,遇到了可以带来快感的机会怎么会轻易放过呢?

    可在笔者的心里,深圳人却不应该如此缺乏公共精神。因为,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八面来风,接受着现代文明的洗礼。更重要的,占人口大多数的深圳人大约从小到大在学校里都接受过“爱护公物”的教育——不管从那一个方面来说,深圳人都应该是摆脱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传病最彻底的人群。可“尿洒雕像”之类的事实证明,我们偏重于道德教条灌输的德育方式是多么地无力和脆弱,而历史文化的惰性又是多么沉重,多么地可怕。

    就连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都未能逃脱文化惰性的重压,由此可见,我们从历史文化惰性中获得解放的路仍然很长。文化的病还是得从文化和教育的方面着手来医治——除了要加强外部的制约力量,使不文明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外,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公民教育,改变将道德教条灌输等同于德育的落后教育教学方式,并搭建各种使国人参与公共事物管理的平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赋予国人更多的个人权利,以增强国人的自主性和对公共空间的认同。只有当国人对公共空间有了“主人”的感觉,并学会了尊重其他主人的权利,才会产生对公共空间的责任感,并自觉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