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古画群鬼“出游”当代鬼雕“出世”

更新时间:2007-12-03 08:39:19 来源:东南早报 编辑:小路 浏览量:147
  泉州小伙以宋代画作《中山出游图》为原型,创作出“鬼”雕群

  一幅古老的国画成就了一组当代雕塑。泉州籍雕塑家陈敬忠近日一反平常轻松的风格,围绕着“鬼”题材创作了“鬼”群雕塑,那些面目狰狞、神态各异的“鬼”,活脱脱就是从宋代画作《中山出游图》里走出来的。

  陈敬忠这 个名字,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今年春节期间,白鹭洲摄影广场上展出一个贺岁雕塑《一团和气》,近百只神态各异的粉红色雕塑猪就出自陈敬忠之手。

  “鬼”题取自宋代国画

  陈敬忠此次创作的“鬼”群雕塑取名为《出游》,是根据宋末元初文人画家龚开的作品《中山出游图》创作的。生活在宋末元初的龚开对社会污浊状态极为不满,把统治者的爪牙视为妖魔鬼怪,因而也就借助钟馗这个唐宋以来流传的驱邪除害的正义形象创作了《中山出游图》。

  《中山出游图》为纸本长卷,纵32.8厘米,横169.5厘米,现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画家以水墨代替设色法,利用干湿浓淡变化和简约的线条组合,勾勒渲染了钟馗与妹妹出行游乐的场景。

  “鬼雕出游”更有人样

  在创作现场,这些用玻璃钢制作的“鬼”雕塑“复原”了画中的30个“鬼”,整个行进队伍的排列与画中一般无二,栩栩如生。30个“鬼”排起来的长度大约有12米,在暗淡的灯光下显得有点阴森。

  现场见到的“鬼”雕塑神态要比画中更加鲜活,有的被他刻画成独眼龙,有些鬼的脸蛋则被设计成跟猿猴的脸差不多,有的身体则是一堆瘦骨,活像木乃伊。就连那些被吊着的、提着的、小得看不清画中模样的小“鬼”,都被陈敬忠通过想象赋予了面部表情。

  “画中的‘鬼’比较动物化,而我塑造的‘鬼’更有人样。”陈敬忠说,在创作其中的一个小女鬼时,他突然想起了曾让他“内心震惊”的一个邻居女孩子的“兔唇”,于是无形中就在创作中移植了女孩子的“兔唇”。他试图借此来表现生命中的一种渺茫,“很多东西,诸如残缺,都不是人可以控制的”。

  “鬼”雕有望年底展出

  从创作可爱的贺岁猪到塑造阴森恐怖的“鬼”,陈敬忠的创作走向了两个极端,连他的朋友都感到意外。他自认富有西方浪漫主义精神,不是追求美的、英雄主义的,就是表现地狱般的残酷,而并非中国式的中庸。

  陈敬忠从去年8月份开始设计小稿,今年正式动工,前后历时将近1年才大功告成。如今,他正在厦门努力寻找一个合适的展览场所,争取年底能够展出。他希望那是一个很好的环境,里面有几盏射灯,让人一走进展厅,就进入了神秘的意境,继而尽情思考生死和人生。他甚至可能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展览。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