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奥斯陆市的雕塑“母亲与孩子”
金秋好友相约,第四次飞往欧洲。此行目的地是俄罗斯与北欧四国。关于俄罗斯的美景及厚重的文化底蕴暂且不谈,直视北欧,值得表述的题目也确实不少。秋阳灿灿,緑树葱葱,蓝天白云,大地静谧,雕塑屹立,海天辉映……,北欧一副副优美的画面不时浮在脑海,一种温馨恬适的感觉不时溢满心头。这里只能撷取美景中的一瞥,记叙一些见闻与感受同大家分享。那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北欧雕塑的诉说。
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市标与象征,犹如城市的眼睛;它作为物化的载体,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品味与个性,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行在北欧许多城市,随时都可以观赏精美的雕塑,无论在街头路边、花园绿地、广场海边或密集的建筑群间,形态各异的雕塑比比皆是,令你目不暇接。
城市雕塑彰显民族精英的风采
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雕像与“大海女神”阿曼达是芬兰人家喻户晓的著名雕塑。芬兰是我们离开俄罗斯之后踏入的第一个北欧国家,也是笔者有机会两次游览的北欧国家。因此,上述两个著名雕塑几年前已深深地留在笔者的记忆之中。
西贝柳斯在芬兰被誉为“音乐之父”、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芬兰颂》成为芬兰的第二国歌,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被纳入“世界十大著名小提琴协奏曲”的宝库。他是芬兰为之举行国葬的“民族之魂”。为纪念这位芬兰人引以自豪的音乐大师,在赫尔辛基市中心有一个以“西贝柳斯”命名的公园,园内有传神的西贝柳斯雕像;在旁边的青松环抱之中还竖着另一个造型独特的纪念雕塑,它由600根错落有致的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这就是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6年心血完成的杰作——西贝柳斯管风琴纪念碑。每当海风吹来,钢管不时发出和谐的风鸣声,仿佛大自然在为逝去的伟大音乐家演奏着永恒的乐章。
“大海女神”阿曼达屹立在赫尔辛基南码头广场。她彰显着芬兰19世纪著名雕塑家维莱.瓦尔格伦的雕塑成就。这位在巴黎学习与生活了36年之久的雕塑家,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祖国。1905年,瓦尔格伦以一位在巴黎留学的芬兰少女为模特,创作出这座阿曼达裸体青铜雕像。据说,此雕塑曾遭受一些保守人士的不解与反对,但少女阿曼达凝望大海,托腮深思的神情和雕塑富有的优美动人的线条,不仅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一位清纯少女的自然美,更寄托了雕塑家深深的爱国情怀,从而博得了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并赋予其“大海女神”的美称。听当地市民说,如今每年4月末,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南码头广场举行戴帽节,为他们喜爱的阿曼达举行戴帽仪式。西贝柳斯纪念雕塑与“大海女神”阿曼达早已成为赫尔辛基的符号与象征。
诺贝尔是瑞典人的骄傲,他是为人类科学进步奉献毕生的伟大化学家,他所设立的诺贝尔奖更是全球闻名。诺贝尔虽于1896年逝世,但百余年来其在全球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也就是每年12月10日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举行颁奖典礼的地方(和平奖除外),看到了诺贝尔的雕像,这是一个凸于壁面的圆形金色浮雕头像,位于通向兰厅的长廊上,雕像呈深思的神情,令人敬仰。几乎来自各国的游人走到这里,都会久久地驻足仰望这位瑞典的科学巨人。
世界著名的戏剧大师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民族的骄傲”。行在挪威,随时都可以看到易卜生雕像。我们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国家歌剧院前看到这位文学巨匠的站姿雕像的。歌剧院的浅黄色外墙与易卜生的青铜雕像浑然一体,易卜生身着长大衣,满头卷发,神情严肃地面向挪威议会大楼。易卜生在挪威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据奥斯陆火车站信息咨询处的一位职员介绍,2006年,在易卜生逝世100周年之际,挪威举行了易卜生“名人年”,在全国各地连续演出了大师的戏剧。挪威许多剧院、街道、停车场都以“易卜生”命名。那位职员强调说:“其实,易卜生一直活在我们每个挪威人的心中”。
汉斯·赫里斯蒂安·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最著名的童话作家。提起安徒生,会使人即刻想起《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夜鹰》等脍炙人口的童话名篇。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似乎这里的空气中到处洋溢着安徒生的气息。在市政厅广场的一角,我们看到了安徒生的雕像,大家高兴地聚在一起,在这位童话大师雕像前拍了一张“全家福”。这尊安徒生雕像是高3米的坐姿青铜雕像,大师身着西装长袍,头戴高顶礼帽,左手拿着拐杖,右手握着一本用食指隔开书页的书,头部向左仰望着儿童“梦工厂”——蒂沃利公园,似乎仍在进行着新的童话构思。广场上一位老人告诉笔者,丹麦人没有将安徒生雕像安置在特别场地,而是安放在市政厅广场一角的人行道旁,就是让人伸手可及,让本民族的文化名人依然活在人们中间,活在现代人的心目之中。
城市雕塑宣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
传统民族文化就是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学艺术、民间传说、民风民俗及思想道德领域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着力宣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北欧城市雕塑的另一个特色。
“小美人鱼”是到丹麦的游人不能不看的雕塑。她位于哥本哈根海滨公园港湾水中的一块巨石上。她以安徒生童话的魅力和完美的艺术形象吸引着全球的游人。“小美人鱼”雕塑是丹麦艺术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创作的。传说海王小女儿15岁时曾救过乘船触礁的王子,并爱上了那位王子;但王子已定有婚约,离她而去。但她仍日复一日地仰望大海等待着王子归来。忧郁凄美的“小美人鱼”雕塑,凝聚了丹麦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成为世人皆知的哥本哈根城市标志。
“神农喷泉”雕塑也是丹麦艺术家弘扬传统文化的杰作。告别“小美人鱼”,沿着兰格里尼长堤漫步,不到10分钟的路程就会看到“神农喷泉”(也称吉菲昂喷泉)。一个发辫飘扬、半身裸露的女神,左手扶犁,右手挥鞭,赶着4头奔牛正在劳作,水从牛鼻和犁铧间喷射而出。在哥特式教堂的映衬下,这组铜雕气势磅礴,极具力量美。传说古代瑞典国王戈尔弗曾答应吉菲昂女神在一昼夜内可以任挖国土,凡挖走的国土均属于女神。于是,女神就将4个儿子化为4头神牛,在瑞典的国土上挖出一大块土地填到海上,填海的这块土地就是今日哥本哈根所在地——西兰岛,而被挖的部分就是今日瑞典的维纳恩湖。从地图上看,丹麦西兰岛的海岸线与瑞典维纳恩湖的形状十分相似。因此,有人将吉菲昂女神视为丹麦的创世纪女神。
木马是瑞典的高贵礼品,也是瑞典的一个知名符号。瑞典的达拉木马与传说中的希腊特洛伊木马齐名。在斯德哥尔摩皇后大街的许多商店里都有木马礼品出售;在市政厅显眼的入口处,立着一个比人还高的木马雕塑,这是一个用整棵橡木雕成的彩色木马,2002年6月置于市政厅前,招徕了许多游人与其合影。据传,17世纪瑞典达拉娜地区的伐木工人常用木头雕成木马玩具,休假时带给孩子与家人,后来木马礼品在瑞典广泛流行,并以原产地达拉命名,逐渐形成一种象征国家的独特的木马文化。
挪威地处欧洲北缘,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内,每年有4个月的积雪期。首都奥斯陆被誉为“世界滑雪之都”,在西郊霍尔门科伦山上有海拔412米的滑雪跳台,附近设有世界著名的滑雪博物馆。因此,滑雪成为挪威传统的运动文化。挪威老国王奥拉夫五世钟情于高台跳雪运动,经常攀上霍尔门科伦山。今日在此山麓竖有一座“国王奥拉夫五世与其爱犬”的雕像,这座雕像也成为奥斯陆的标志之一,因为它与挪威的滑雪文化密切相关。
城市雕塑弘扬生命主题
奥斯陆维格兰公园的雕塑令人震撼,那里的每件作品都是挪威人朴素生命观的具体展示。这个雕塑公园是奥斯陆西郊最大的弗洛尼尔公园的“园中之园”,缘于这里的雕塑以生命为主题,此公园又称“生命公园”。在占地80公顷的公园内,有用石、铜、铁、木多种材料雕成的150组群雕。在这些群雕中,有192座雕像和650个人体浮雕,都是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的杰作。园内全部雕塑分为生命之桥、生命之泉、生命之柱三部分。在河畔石桥的栏杆上,雕有58尊人像。天真烂漫的儿童、活力洋溢的青年、深情的夫妻、慈爱的父母、忧郁的老人……,神情各异,姿态万千。其中有一座“愤怒的男孩”雕像,他顿足挥拳,嚎哭不止,惟妙惟肖,人见人爱,在濛濛细雨中引来众多游人与之合影。走过石桥,便看到“生命之泉”的组雕,4尊石雕巨人共托着一个硕大的石盘,清泉从盘中高高喷起,给石盘蒙上层层白纱;石盘底座则由60幅巨大的浮雕组成;石盘四周有20尊依树而息的男女群像,细致刻划了人生奋斗的历程。行至公园的最高点,就看见一个类似华表的“生命之柱”,雕塑家以高难度的雕技在柱上雕塑了121个浑圆健硕的男女浮雕,他们相互交错,盘旋而上,共同在一个高17.3米、直径3.5米、重270吨的石柱上展示着人生百态。在“生命之柱”周围,还以辐射状排列着36座花岗石人体雕像,题为“生命的赞歌”。走到公园的尽头,还有一个“生命之轮”的雕塑,轮中有头脚相接的4个成人和3个儿童的塑体,寓意周而复始的人生循环。看完雕塑,在濛濛细雨中沉思:人们虽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历程,但人类共处在同一个地球上,应在短短的人生中和谐相处,相互关爱,相互宽容,珍惜生命,珍惜亲情。我们所得到的启迪,大概就是雕塑家所宣扬的生存理念。
挪威人酷爱雕塑,尤其是人体雕塑。奥斯陆像罗马一样,被誉为“雕塑之城”。除雕塑公园之外,行走在奥斯陆大街上,随时可以观赏到精彩的雕塑。在市政厅门前,我们见到多尊颂扬劳动者的雕塑,其中正在拉锯的伐木工人雕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个食品店的老板告诉笔者,他在偏远的小镇里曾见过不少筑路工人的雕像。他说:“这里的人和职业不分高贵与低下,大家都是平等的,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听到这里,笔者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这片土地如此和谐、宁静的因素之一。
城市雕塑伸张和平理念
“和平奖”是著名的诺贝尔奖项之一,“和平”是北欧人的重要理念。因此,北欧国家拥有许多体现“和平理念”的雕塑。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大街上,我们见到一个将一支手枪的枪筒扭为一个死结的独特雕塑,这就是著名的题为“无暴力”的青铜雕塑。它是由瑞典“无暴力基金会”资助,由瑞典雕塑家卡尔.弗雷德里克.
雷乌特斯韦德创作的。1995年,瑞典女王维多利亚公主曾为这座雕塑的落成剪彩。十多年来,“无暴力”雕塑成为斯德哥尔摩吸引游人的重要景点之一。
众所周知,诺贝尔“和平奖”是在挪威评奖并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举行颁奖仪式的,以示瑞典与挪威的和平睦邻关系。因此,在奥斯陆市政厅前,有一个完美的“和平女神”雕塑;在市政厅广场及码头花园也竖立“母亲与孩子”等多组和平题材的著名雕塑。特别有趣的是,我们看见许多和平鸽不时落到这些和平雕塑上,使这里的幸福、温馨、和平、静谧的气氛更为浓重。我们在百货商店广场漫步,也见到与一组漂亮喷泉相映成辉的柱顶石雕,题为“平衡”,一对青年男女耸立在高高的和平柱上,象征着和平、和谐与平衡。在这座主雕塑的周围,还有许多娃娃浮雕,启迪人们要更加珍惜和平环境与温馨幸福的生活。
倾听北欧城市雕塑的诉说,自然想起我国城市雕塑的状况,觉得差距甚远。笔者孤陋寡闻,但也到过国内一些城市,个人认为目前能让国人足以自豪地拿出来作为城市名片的雕塑,似乎尚未出现。而我国拥有可供雕塑的丰富资源,彪炳史册的民族精英与文化巨人不胜枚数。当今时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居住环境,越来越成为国人的热切愿望。因此,利用民族丰富资源,加速发展城市优秀雕塑,应该提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日程上来了。
[JH:PAGE]
丹麦哥本哈根市的安徒生雕像
城市雕塑彰显民族精英的风采
赫尔辛基的西贝柳斯雕像与“大海女神”阿曼达是芬兰人家喻户晓的著名雕塑。芬兰是我们离开俄罗斯之后踏入的第一个北欧国家,也是笔者有机会两次游览的北欧国家。因此,上述两个著名雕塑几年前已深深地留在笔者的记忆之中。
西贝柳斯在芬兰被誉为“音乐之父”、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芬兰颂》成为芬兰的第二国歌,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被纳入“世界十大著名小提琴协奏曲”的宝库。他是芬兰为之举行国葬的“民族之魂”。为纪念这位芬兰人引以自豪的音乐大师,在赫尔辛基市中心有一个以“西贝柳斯”命名的公园,园内有传神的西贝柳斯雕像;在旁边的青松环抱之中还竖着另一个造型独特的纪念雕塑,它由600根错落有致的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这就是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6年心血完成的杰作――西贝柳斯管风琴纪念碑。每当海风吹来,钢管不时发出和谐的风鸣声,仿佛大自然在为逝去的伟大音乐家演奏着永恒的乐章。
“大海女神”阿曼达屹立在赫尔辛基南码头广场。她彰显着芬兰19世纪著名雕塑家维莱.瓦尔格伦的雕塑成就。这位在巴黎学习与生活了36年之久的雕塑家,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祖国。1905年,瓦尔格伦以一位在巴黎留学的芬兰少女为模特,创作出这座阿曼达裸体青铜雕像。据说,此雕塑曾遭受一些保守人士的不解与反对,但少女阿曼达凝望大海,托腮深思的神情和雕塑富有的优美动人的线条,不仅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一位清纯少女的自然美,更寄托了雕塑家深深的爱国情怀,从而博得了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并赋予其“大海女神”的美称。听当地市民说,如今每年4月末,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南码头广场举行戴帽节,为他们喜爱的阿曼达举行戴帽仪式。西贝柳斯纪念雕塑与“大海女神”阿曼达早已成为赫尔辛基的符号与象征。
诺贝尔是瑞典人的骄傲,他是为人类科学进步奉献毕生的伟大化学家,他所设立的诺贝尔奖更是全球闻名。诺贝尔虽于1896年逝世,但百余年来其在全球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也就是每年12月10日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举行颁奖典礼的地方(和平奖除外),看到了诺贝尔的雕像,这是一个凸于壁面的圆形金色浮雕头像,位于通向兰厅的长廊上,雕像呈深思的神情,令人敬仰。几乎来自各国的游人走到这里,都会久久地驻足仰望这位瑞典的科学巨人。
世界著名的戏剧大师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民族的骄傲”。行在挪威,随时都可以看到易卜生雕像。我们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国家歌剧院前看到这位文学巨匠的站姿雕像的。歌剧院的浅黄色外墙与易卜生的青铜雕像浑然一体,易卜生身着长大衣,满头卷发,神情严肃地面向挪威议会大楼。易卜生在挪威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据奥斯陆火车站信息咨询处的一位职员介绍,2006年,在易卜生逝世100周年之际,挪威举行了易卜生“名人年”,在全国各地连续演出了大师的戏剧。挪威许多剧院、街道、停车场都以“易卜生”命名。那位职员强调说:“其实,易卜生一直活在我们每个挪威人的心中”。
汉斯·赫里斯蒂安·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最著名的童话作家。提起安徒生,会使人即刻想起《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夜鹰》等脍炙人口的童话名篇。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似乎这里的空气中到处洋溢着安徒生的气息。在市政厅广场的一角,我们看到了安徒生的雕像,大家高兴地聚在一起,在这位童话大师雕像前拍了一张“全家福”。这尊安徒生雕像是高3米的坐姿青铜雕像,大师身着西装长袍,头戴高顶礼帽,左手拿着拐杖,右手握着一本用食指隔开书页的书,头部向左仰望着儿童“梦工厂”――蒂沃利公园,似乎仍在进行着新的童话构思。广场上一位老人告诉笔者,丹麦人没有将安徒生雕像安置在特别场地,而是安放在市政厅广场一角的人行道旁,就是让人伸手可及,让本民族的文化名人依然活在人们中间,活在现代人的心目之中。
[JH:PAGE]
丹麦哥本哈根市的雕像“神农喷泉”
城市雕塑宣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
传统民族文化就是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学艺术、民间传说、民风民俗及思想道德领域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着力宣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北欧城市雕塑的另一个特色。
“小美人鱼”是到丹麦的游人不能不看的雕塑。她位于哥本哈根海滨公园港湾水中的一块巨石上。她以安徒生童话的魅力和完美的艺术形象吸引着全球的游人。“小美人鱼”雕塑是丹麦艺术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创作的。传说海王小女儿15岁时曾救过乘船触礁的王子,并爱上了那位王子;但王子已定有婚约,离她而去。但她仍日复一日地仰望大海等待着王子归来。忧郁凄美的“小美人鱼”雕塑,凝聚了丹麦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成为世人皆知的哥本哈根城市标志。
“神农喷泉”雕塑也是丹麦艺术家弘扬传统文化的杰作。告别“小美人鱼”,沿着兰格里尼长堤漫步,不到10分钟的路程就会看到“神农喷泉”(也称吉菲昂喷泉)。一个发辫飘扬、半身裸露的女神,左手扶犁,右手挥鞭,赶着4头奔牛正在劳作,水从牛鼻和犁铧间喷射而出。在哥特式教堂的映衬下,这组铜雕气势磅礴,极具力量美。传说古代瑞典国王戈尔弗曾答应吉菲昂女神在一昼夜内可以任挖国土,凡挖走的国土均属于女神。于是,女神就将4个儿子化为4头神牛,在瑞典的国土上挖出一大块土地填到海上,填海的这块土地就是今日哥本哈根所在地――西兰岛,而被挖的部分就是今日瑞典的维纳恩湖。从地图上看,丹麦西兰岛的海岸线与瑞典维纳恩湖的形状十分相似。因此,有人将吉菲昂女神视为丹麦的创世纪女神。
木马是瑞典的高贵礼品,也是瑞典的一个知名符号。瑞典的达拉木马与传说中的希腊特洛伊木马齐名。在斯德哥尔摩皇后大街的许多商店里都有木马礼品出售;在市政厅显眼的入口处,立着一个比人还高的木马雕塑,这是一个用整棵橡木雕成的彩色木马,2002年6月置于市政厅前,招徕了许多游人与其合影。据传,17世纪瑞典达拉娜地区的伐木工人常用木头雕成木马玩具,休假时带给孩子与家人,后来木马礼品在瑞典广泛流行,并以原产地达拉命名,逐渐形成一种象征国家的独特的木马文化。
挪威地处欧洲北缘,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内,每年有4个月的积雪期。首都奥斯陆被誉为“世界滑雪之都”,在西郊霍尔门科伦山上有海拔412米的滑雪跳台,附近设有世界著名的滑雪博物馆。因此,滑雪成为挪威传统的运动文化。挪威老国王奥拉夫五世钟情于高台跳雪运动,经常攀上霍尔门科伦山。今日在此山麓竖有一座“国王奥拉夫五世与其爱犬”的雕像,这座雕像也成为奥斯陆的标志之一,因为它与挪威的滑雪文化密切相关。
[JH:PAGE]
丹麦哥本哈根市的雕像“小美人鱼”
城市雕塑弘扬生命主题
奥斯陆维格兰公园的雕塑令人震撼,那里的每件作品都是挪威人朴素生命观的具体展示。这个雕塑公园是奥斯陆西郊最大的弗洛尼尔公园的“园中之园”,缘于这里的雕塑以生命为主题,此公园又称“生命公园”。在占地80公顷的公园内,有用石、铜、铁、木多种材料雕成的150组群雕。在这些群雕中,有192座雕像和650个人体浮雕,都是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的杰作。园内全部雕塑分为生命之桥、生命之泉、生命之柱三部分。在河畔石桥的栏杆上,雕有58尊人像。天真烂漫的儿童、活力洋溢的青年、深情的夫妻、慈爱的父母、忧郁的老人……,神情各异,姿态万千。其中有一座“愤怒的男孩”雕像,他顿足挥拳,嚎哭不止,惟妙惟肖,人见人爱,在濛濛细雨中引来众多游人与之合影。走过石桥,便看到“生命之泉”的组雕,4尊石雕巨人共托着一个硕大的石盘,清泉从盘中高高喷起,给石盘蒙上层层白纱;石盘底座则由60幅巨大的浮雕组成;石盘四周有20尊依树而息的男女群像,细致刻划了人生奋斗的历程。行至公园的最高点,就看见一个类似华表的“生命之柱”,雕塑家以高难度的雕技在柱上雕塑了121个浑圆健硕的男女浮雕,他们相互交错,盘旋而上,共同在一个高17.3米、直径3.5米、重270吨的石柱上展示着人生百态。在“生命之柱”周围,还以辐射状排列着36座花岗石人体雕像,题为“生命的赞歌”。走到公园的尽头,还有一个“生命之轮”的雕塑,轮中有头脚相接的4个成人和3个儿童的塑体,寓意周而复始的人生循环。看完雕塑,在濛濛细雨中沉思:人们虽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历程,但人类共处在同一个地球上,应在短短的人生中和谐相处,相互关爱,相互宽容,珍惜生命,珍惜亲情。我们所得到的启迪,大概就是雕塑家所宣扬的生存理念。
挪威人酷爱雕塑,尤其是人体雕塑。奥斯陆像罗马一样,被誉为“雕塑之城”。除雕塑公园之外,行走在奥斯陆大街上,随时可以观赏到精彩的雕塑。在市政厅门前,我们见到多尊颂扬劳动者的雕塑,其中正在拉锯的伐木工人雕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个食品店的老板告诉笔者,他在偏远的小镇里曾见过不少筑路工人的雕像。他说:“这里的人和职业不分高贵与低下,大家都是平等的,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听到这里,笔者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这片土地如此和谐、宁静的因素之一。
[JH:PAGE]
挪威奥斯陆维格兰公园里的雕塑“生命之柱”
城市雕塑伸张和平理念
“和平奖”是著名的诺贝尔奖项之一,“和平”是北欧人的重要理念。因此,北欧国家拥有许多体现“和平理念”的雕塑。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大街上,我们见到一个将一支手枪的枪筒扭为一个死结的独特雕塑,这就是著名的题为“无暴力”的青铜雕塑。它是由瑞典“无暴力基金会”资助,由瑞典雕塑家卡尔.弗雷德里克.
雷乌特斯韦德创作的。1995年,瑞典女王维多利亚公主曾为这座雕塑的落成剪彩。十多年来,“无暴力”雕塑成为斯德哥尔摩吸引游人的重要景点之一。
众所周知,诺贝尔“和平奖”是在挪威评奖并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举行颁奖仪式的,以示瑞典与挪威的和平睦邻关系。因此,在奥斯陆市政厅前,有一个完美的“和平女神”雕塑;在市政厅广场及码头花园也竖立“母亲与孩子”等多组和平题材的著名雕塑。特别有趣的是,我们看见许多和平鸽不时落到这些和平雕塑上,使这里的幸福、温馨、和平、静谧的气氛更为浓重。我们在百货商店广场漫步,也见到与一组漂亮喷泉相映成辉的柱顶石雕,题为“平衡”,一对青年男女耸立在高高的和平柱上,象征着和平、和谐与平衡。在这座主雕塑的周围,还有许多娃娃浮雕,启迪人们要更加珍惜和平环境与温馨幸福的生活。
倾听北欧城市雕塑的诉说,自然想起我国城市雕塑的状况,觉得差距甚远。笔者孤陋寡闻,但也到过国内一些城市,个人认为目前能让国人足以自豪地拿出来作为城市名片的雕塑,似乎尚未出现。而我国拥有可供雕塑的丰富资源,彪炳史册的民族精英与文化巨人不胜枚数。当今时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居住环境,越来越成为国人的热切愿望。因此,利用民族丰富资源,加速发展城市优秀雕塑,应该提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日程上来了。
[JH:PAGE]
挪威奥斯陆维格兰公园里的雕塑“生命之泉”
挪威奥斯陆维格兰公园里的雕塑“愤怒的男孩”
挪威奥斯陆的易卜生雕像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