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李福昌:倾情雕塑四十载

更新时间:2007-11-18 08:31:23 来源:水母网-烟台日报 作者:凌云鹏 编辑:朱红娟 浏览量:417
    城市雕塑是我的生命

    李福昌最令人称道地还是他的雕塑设计,在烟台,无人不晓的城市雕塑要属月亮湾的标志性建筑“月亮老人”了,它是烟台大学孙学城教授创意,李福昌设计创作,于1989年修建完成的。

    “以前的月亮湾一带是海军基地,一直对外封闭着。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封闭解除,市里决定要在月亮湾修建一处城市雕塑。就这样,有了我和孙学城教授的合作,也酝酿出了今天的‘月亮老人’。”李福昌告诉记者:“‘月亮老人’的创意设计是以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为主题,体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因此,让‘月亮老人’安坐在远离岸边的一座礁石上。从岸边到‘月亮老人’安坐的礁石间,有一些礁石相连,退潮时可踏着这些礁石到‘月亮老人’身旁。为了满足人们亲近‘月亮老人’的愿望,我还设计制作了五座形态各异的石雕,放在礁石间,使通道变得顺畅,这些石雕均为海洋生物,分别是:海龟、海豹、海豚、海星和大螃蟹。 ”

    “现在的‘月亮老人’被大家接受了,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这座雕塑却受到了一些市民的质疑,认为它‘阴阳颠倒、误导游客’。一些市民认为‘日为阳,月为阴’,因此,‘月亮老人’应该是婆婆身份,不应该是公公的身份。”李福昌说:“创作时考虑的是一种‘人月合一’的艺术境界,而根本没去想要创作成‘月下老人’。但是,市民在理解时却普遍将其当成了‘月下老人’的形象,以致每逢有婚庆喜事之时,便要到此举行相关仪式,近年也演变成一种新风俗。其实,这完全是一次误会。但也是这次误会让‘月亮老人’名声大振。”李福昌表示,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却往往超然于生活,不会囿于传统文化等限制。所以,需要欣赏者理解。

    除了“月亮老人”,“海娃”、“大海儿女”等一批城市雕塑也都出自李福昌之手。当记者问李福昌一生究竟设计建造多少件雕塑时,李福昌说:“具体多少实在记不得了,2000年以前芝罘区的129座雕塑都是我审验的,大约有十分之一是我设计的。”

    愿为美化烟台献余热

    从李福昌创作的雕塑中,记者发现他作品是可以倾诉的。他以他对烟台城市景象的深爱,用色彩和阳光及时地记录下历史古旧的神情,把一件件生动的作品呈现于我们面前,这是目光之驻足,更是心灵之驻足。

    正是这份执着的爱,让李福昌对烟台所有的人、事、景都饱有自己的深邃观察。1991年是烟台第一任市委书记许端云被害逝世60周年。当年,市里为了纪念这位老书记,决定为其建造一座雕塑。这个任务当仁不让地落在了李福昌的身上。为了给老书记将塑像做好,李福昌和同事们历时数月精心设计,在同年9月塑像落成。当许端云的子女和在场的人看到塑像后,都沉浸在对老书记的深深思念中。

    为了感谢李福昌对许端云塑像的潜心设计,市文史办代表市里给李福昌送了2000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李福昌推辞不掉只好收下,但李福昌想:“搞雕塑设计是我的工作职责,不能因为是给老书记设计就得到这笔钱财。”次日一早,李福昌有了一个念头:“将这笔钱捐给英陵山吧,正好那里需要经费进行改造。”李福昌骑上自行车直奔民政局捐了这2000元钱。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对李福昌的行为十分感动,想邀请媒体对李福昌的义捐进行宣传,但被李福昌谢绝了,只要求给自己打个收条算做纪念。当李福昌拿着收条走出民政局的大门时,工作人员对他说:“您真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李福昌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今天的采访至今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李福昌认为:那次捐献是他对艺术的尊重。

    如今,李福昌已退职赋闲,但退休之后的李福昌仍对画画和雕塑情有独钟,用他自己的话讲,“一天不作画、不捏泥巴都觉得不舒服”。老伴也很理解他,专门为李福昌在体育馆附近租下一间平房做画室。李福昌现在每天都自己的画室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正是这份热爱和执着,让李福昌能保有对艺术的纯真,也是对人生的纯真。

    采访结束时,李福昌向记者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为烟台的城市美化贡献光和热,为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