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0日,内蒙古巴林草原碧草连天、花香满径。以“四大名石、和谐共举”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巴林石节暨第三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在“巴林石之都”——巴林左旗落下帷幕,青田石以14金、15银、22铜、1个优秀奖胜出,技压群芳,独占鳌头,成为本届石雕艺展的最大赢家。
“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夺天工。”在本届石雕艺术展上,青田石再度引起国人的关注,而“第四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明年将在石雕之乡——浙江青田举办,届时,四大名石——浙江青田石、福州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齐聚青田“论剑”,各路专家学者、石雕艺术家汇聚一堂,共商中国石文化发展大计。
实际上,近年来,青田石已扮演了中国名石界“盟主”的角色,传统精湛的雕刻技艺为弘扬古老的青田石雕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也使青田石雕成为引领国内各名石(种)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石不能言最可人”。作为闻名遐迩的“石雕之乡”,青田石雕起源可上溯至距今6000多年历史“崧泽文化”时期。现收藏于青田石雕博物馆的“青田石璜”,将青田石雕的历史由先前认定的1700多年又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自十九世纪以来,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获得极高的声誉。建国后,青田石雕作为国礼赠与前苏联、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元首,是中国四大国石候选石之一。青田石雕业目前拥有6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名字和青田石雕一样璀璨。
有“令玉称臣”之称的青田石雕,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被喻为“在石头上绣花”,令人叹为观止。青田石还是最受篆刻家推崇、应用最广泛的印材,不仅见证了一个国际级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崛起的春天,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也多用青田石治印;而且使沿袭20个世纪的金属印时代寿终正寝,引发了中国篆刻史一场用材大革命;同时,青田石雕与“敢闯敢冒、与时俱进”的青田人飘洋过海,造就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侨乡;还与一代帝师、千古人豪刘伯温同出灵秀之乡,名誉千秋,成为人类智慧的象征、地域文化的化身……
无论是“所取尽青田,欲所谓灯光冻者,后来无石不印。求其坚刚清润,莫青田石也”的“印石鼻祖”文彭,还是“吾心似青田之石,坚刚而不屈,清润而泽,廉而不刿,折而不饶,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的刘基,都对青田石推崇备至,历代还发生米芾拜石、东坡题石、白傅品石等许多佳话。
“鬼斧夺神工,人巧胜天然”的青田石雕艺术,不仅受到历代的推崇,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1996年,青田县被国务院文化部、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青田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还登上了国家名片———邮票,在全国公开发行。
2006年6月1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田石雕名列其中。消息传来,青田石雕界沸腾了。15岁就从事石雕事业的大师倪东方说:“我雕了60多年的石头,觉得现在政府是真正重视石雕业!我总算看到了石雕艺术繁荣的景象!”
石雕文化如今已成为青田县地域文化的一大品牌,不仅是青田石雕产业的强大支撑,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横岩下,直岩腰,十万两黄金耀,谁人开得,千贯银债一时销。”这首题在封门“老坑”岩壁上的古诗,道出了青田名石的身价之高。据统计,青田石雕博物馆现馆藏西泠印社篆刻大家篆刻一百多方,青田原石各类珍稀品种十大类,青田石雕自“崧泽文化”时期至今的历史性各阶段作品300多件。刘基印、郭沫若题诗手迹,当代大师张仕宽的《葡萄山》、林如奎的《高粱》、倪东方的《秋》、张爱廷的《喜悦》等都已价值连城。目前,石雕大师作品的价格早已不逊于名家书画……
石雕文化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青田县正在精心打造组团城市的发展战略,将石雕发源地———山口镇定位为组团城市文化中心,突出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文化与经济、商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充分融入石雕文化,使县城更具文化品位。如在城市公园、火车站广场等门面场所摆放各类青田石雕,在宾馆饭店的大厅摆设石雕作品,在县城开设以欣赏石雕精品为主题的酒吧、茶座,处处体现了石雕之乡特有的城市风格。
近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在着力石雕文化产业的培育与挖掘方面,成效斐然,先后建成了“112”工程,即建成了1个全国首个石文化主题博物馆———青田石雕博物馆,1个石雕工业园区,2个专业工艺品市场。同时,培育出一个从业人员3万多人、销售大户200多个、年产值4个多亿的石雕文化产业。今后还将定期主办中国石文化论坛,加大力度对新型石雕工艺品市场和园区的投入开发,做响、做大这一文化品牌,努力把青田打造成中国名石的“展示中心”、“研讨中心”和“交易中心”。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