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中国第一“性”雕塑拆除后的思考(一)

更新时间:2007-11-01 08:42:53 来源:中国石材网 编辑:小路 浏览量:361
    一具重达五吨的巨型石材阳具雕塑亮相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连桥路上计生用品市场门前,被人们戏称为“中国第一性雕塑”。这座石材雕塑高5米、直径60厘米,花岗岩石材底部还刻有小字“人生性福才幸福”。是珠海市斗门区政协委员贾永清的创意,在他的计划中,“性雕塑”将会打造一座容纳五千商铺、世界最大规模的性用品批发市场。而这个巨型阳具只不过是他的雄心勃勃计划中的一次广告推广活动而已。

    日前一具重达五吨的巨型石材阳具雕塑亮相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连桥路上计生用品市场门前,被人们戏称为“中国第一性雕塑”。

    这座石材雕塑高5米、直径60厘米,花岗岩石材底部还刻有小字“人生性福才幸福”。是珠海市斗门区政协委员贾永清的创意,在他的计划中,“性雕塑”将会打造一座容纳五千商铺、世界最大规模的性用品批发市场。而这个巨型阳具只不过是他的雄心勃勃计划中的一次广告推广活动而已。石材雕塑一出,舆论哗然。尤其是网民们口诛笔伐,气势逼人。创意主人贾永清也因而倍感压力,拒绝了数家媒体的采访。

    如今由于各方异议,雕塑也已经搬离原地。贾永清也因此感叹道:“这是网友的胜利,中国性文化的倒退”。这样的观念差异,对于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性”是公众文化中的禁忌,以直白的语言去描述“性”,在中国人社会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不仅在公共舆论中不能讨论“性”的话题,就连在家庭内部,这也是彼此比较忌讳的内容。因此在个性解放的80年代后期,“性”文化就成为一个思想解放的突破口,从泳装比基尼到美术学院的人体模特,从“黄色手抄本”的地下流传到今天性用品商店满地开花,“性”文化的兴起已经成为中国人个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

    这样一个过程同样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性”话题的不断粗鄙化,也是民间“性”文化泛滥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个巨型石材阳具雕塑的出现,表面上是称谓是“性文化”的展示,但是背后其实是试图利用这样的惊世骇俗之举,来获得其“性用品市场”的广告效应。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展示也挑战了公众的道德认知。在现有条件下,“性”仍然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话题,这不仅是中国人对“性”表达的习惯。更为关键的是,“性文化”的含蓄也是维系中国家庭结构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尽管在今天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群体性的婚姻危机,但无论如何,公共空间中的“性文化”并不能够脱离社会习俗的约束。

    这种说法或许会被人嘲笑为“保守”,但是当代中国“性意识”的崛起带来了个人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家庭与两性关系危机,个人越来越成为仅仅 “欲望的动物”,而不愿意承担必要的家庭责任。

    “性觉醒”在社会进步的幌子下演化成为自己无限制的欲望开脱的借口。 关于巨型石材阳具雕塑的争议背后,并不仅仅是网民的胜利与性文化的退步,而是反映了中国人在个人意识觉醒后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维持个人的自由,同时也要顾及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的一些规范,或许值得我们认真考虑。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