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的《诗书画联璧卷》是近年来拍卖市场可见的石涛作品中的佼佼者,专家有专文论述此件作品,在文中评价“凡是研究石涛的人,不可不看这件作品,也不可不提这件作品”。该卷将于11月9日在雍和嘉诚拍卖公司亮相。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书画协会研究员许丽,她向大家介绍了石涛的这幅作品。
世间仅存3件
在中国绘画史上,石涛一直是艺术界热烈讨论的人物。他的身世、思想和艺术的曲折历程,有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不但人奇、事奇,而且画奇、书奇、诗亦奇。
作为乾隆时期丹青水墨大家,石涛的代表作《诗书画联璧卷》是十余年来坊间所见石涛的又一件珍品,堪称巨迹。与此图相仿者,目前仅上海博物馆所收藏的《书画卷》(见于他1680年所创作)和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石涛《双清阁图》。
石涛的《诗书画联璧卷》之所以称为巨迹,一是幅面比较大;二是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石涛一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书画联璧卷》为前画后书的合装。纸本,淡着色,纵28.5厘米,横75厘米。书则为自书诗稿,金笺纸,纵31厘米,横303.5厘米。
此卷图中,依山面水画院落一座,四周树木葱茏。之后题七律一首并跋云:“溪老友吴兼山先生,须眉照世,宛然丘壑风流。追叙当年,又觉襟期如昨。笔砚间不替少年戋小也,一笑。清湘弟大涤子若极拜耕心草堂。”
作者传世经历
石涛,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摹古派的领袖人物王原祁评曰:“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石涛是明代皇族,刚满10岁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削发为僧,改名石涛。他因逃避兵祸,四处流浪,得以遍游名山大川,饱览“五老”、“三叠”之胜。至康熙朝,画名已传扬四海。康熙南巡时,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密切。
石涛晚年作品相当丰富。1707年7月,石涛画了《设色山水册》(书画十二帧),自此之后石涛画迹不再出现。这一年秋冬之际,石涛走完了他的一生。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
与故宫博物院藏《双清阁图》比较,《诗书画联璧卷》与其构图布局基本相同,院落结构大体相似。所不同者,《双清阁图》是石涛为吴蓼汀画的,采用中距离取景,故前面水边看到有亭子和石头土坡,没有画鹤;而此图似乎是有意把院落镜头拉近,故所见建筑物更多,虽然不见亭子,但有青松代替。
那么,两幅作品是否画的同一个地点,受画者是否同一个人?根据前述绘画部分,如果吴蓼汀、吴兼山可以进一步证实或为同一人,或为兄弟关系,那么此图可命名为《双清阁图》第二本,据故宫博物院专家杨新推测,在同一地点为同一人画同一住宅而前后不同已有先例。如果此推断合理,那么《双清阁图》在前,根据《诗书画联璧卷》中石涛跋语,此卷应是其晚年的作品。
此卷书诗共计有28首,根据诗的内容,可知是他1693年从北京归扬州途次天津时所书。所以,这一卷诗稿是研究石涛的行踪、交友、思想变化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估价超2200万
历代石涛赝品经久不绝,但大多技艺低劣。在现今艺术市场中已不可能出现石涛精品,不是一般之作就是临品,但价格也不算低。1990年11月佳士得曾在纽约拍卖过两幅石涛作品,一为六开《书画册》,卖到5万美元,另一幅是《临流独啸》轴,卖到2.6万美元。根据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相关专家鉴定,《诗书画联璧卷》估价将超2200万元。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