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更为惠安石雕的发展创造了良机,使南派石雕的传播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十几万惠安工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除了70年代参建毛主席纪念堂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外,福建本省有厦门鼓浪屿全国最高的人物雕像——15.7米高的郑成功塑像;莆田湄州岛海峡和平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雕像;福州西禅寺全国最高的石塔;江苏淮安周总理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锦州解放纪念碑;辽沈战役纪念碑;湖南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西安兵马俑陈列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帝陵;西藏宾馆;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井岗山会师纪念碑;广州玄武塔和台湾凤山的500罗汉。台湾嘉义先天玉虚宫那200多平方九龙壁及九龙池更是气势非凡,世所罕见,堪称世界之最!还有日本鉴真和尚园和那霸市“福州园”等。
惠安雕匠又是深圳、海南特区建设的排头兵,两地不少名胜景观都流过惠安人的汗水。从深圳机场、火车站、西丽湖到锦绣中华、文化民俗村、仙湖弘法寺,不胜枚举。惠安人所建的深圳解放纪念碑,也成了电视中姜子牙封神的地方。邓小平视察南方在仙湖植物园栽的树,特区人也专门请惠安师傅砌八卦石作为围栏。
可以说,一部惠安现代石雕史,就是一部浓缩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是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记录,也是南派石雕艺术的传播史,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荣史。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惠安雕刻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到二十一世纪前后,惠安一跃而为中国雕刻生产加工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创汇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雕刻之都,惠安雕艺因此被誉为“民族之光”、“中国一绝”。
惠安雕刻已从原来作为建筑配件的从属地位中独立出来,在质和量上都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一是实现了产品艺术化和艺术产业化的全面提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世代相承、侧重写实的民间造型与抽象的、创意的现代艺术并存发展;二是在市场上从东南亚和日本向欧美地区全球化发展,在应用上从传统的民居和寺庙建筑向现代园林建筑和城市雕塑多元化发展。
惠安民间雕刻的辉煌成就引起了中外工艺美术界的关注。2000年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与惠安县委、县政府相继承办了三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和两届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大奖赛,推动了中外雕刻艺术、民间与学院雕刻艺术的双向互动,为中国雕刻艺术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来自全国27个省市和7个欧美国家的数百名中外雕刻艺术家参加了现场比赛。惠安雕刻界精英在传统雕刻类技压群雄,连续两届蝉联石、木雕一等奖。钱绍武等一大批艺术家对惠安高超的雕刻艺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首届全国壁画大展是建国以来乃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主办单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2004年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惠安是被特邀的主要协办单位。在五月一日至五月十日的展览期间,来惠安展厅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全国美术界、建筑界的许多大师如张仃、刘大为、冯法祀、侯一民、靳尚谊、罗哲文、范增、袁运甫、李化吉等都光临了惠安展馆,对惠安的雕艺水平特别是影雕作品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叹为观止。不少观众为惠安雕艺题词。
经过由张仃、刘大为、侯一民、袁运甫、李化吉、许荣初、王希民等评委的严格评审,惠安有13组件作品获“工艺制作成就奖”,占本次大展该奖项全部23个的一半以上,约占惠安全部参展作品的三分之一。
作为全国著名的石雕之乡,石雕业历来是惠安经济的支柱产业。至2004年惠安已有石雕企业近1200家,从业人员10万人,年产值超70亿元,出口占80%。产品畅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其中单日本就占了一半左右。
目前惠安全县十六个乡镇92万人口中,从事石雕的乡镇遍布全县,包括螺城镇、螺阳镇、涂寨镇、山霞镇、崇武镇、东岭镇、净峰镇、小岞镇、东桥镇、辋川镇、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乡、黄塘镇、紫山镇,从业人口在10万人以上。
惠安石雕已形成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线雕和碑石等六大类上万个品种。
圆雕,就是立体的雕刻品,以各类人物与动物雕像为主,传统题材的代表作品是龙柱和石狮。
浮雕,因图像造型突出于石料表面而名,是半立体的雕刻品。
沉雕,与浮雕相反,因图像造型沉入于石料表面而名。
影雕,是惠安艺人近现代才发明的一种独一无二的雕艺形式,它运用黑白成像的原理,在磨光的黑石上雕出了摄影的逼真效果,把惠安雕艺精雕细刻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影雕上色,便成了彩雕。
线雕,就是用线条来勾勒出图像或造型的雕刻品,代表作有江苏新四军纪念馆、太湖及新加坡敦煌壁画等。
雕刻材料的多样性也是惠安雕刻的特点之一。惠安石雕材料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上30多个国家。无论是大理石、花岗岩、玉石还是砂岩,惠安艺人都能点石成金。
惠安石雕、惠泉啤酒和惠安女服饰已成为惠安著称于世的三大品牌。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