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面塑称之为艺术,并且以它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这正是因为它所注入的世代文化的积淀和创作者绝无的功利思想的热情和才思,使得它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也正是借助于世代少有的 “ 重视 ” ,且落身于广大的民间,才使得它有了条件自由地按照自身规律生存和发展,有了它少受污染的乡间特色,才得以在今天的雅俗文化对流中以其独特、完整的形象俏立于民间艺术之林。
具体来说,面塑艺术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民俗价值。面塑是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面塑的品种丰富。 “ 礼从宜、事从俗 ” ,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面塑的发展,面塑也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含义。比如春节的时候,做成 “ 莲花 ” 和 “ 鱼形 ” 的面塑, 表示 “ 连年有余 ” ;婚礼上送龙凤、鸳鸯、石榴形状的 “ 喜饽饽 ” ,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多子多福。孩子满月,外婆家送给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 “ 麒麟送 子 ” ,祈求 “ 圆满 ” 。陕西一带的农村很注重面塑,在拜年、贺喜、祝寿、探亲、祭祀的时候往往带着些 “ 喜庆花糕 ” (也称 “ 花馍 ” ),这些造型不同的花糕与不同的民俗相互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
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说: “ 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 ” ,没错!面塑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家乡长期的民俗行为和精神的熏陶中形成的民俗心理总容易被地方特征明显的艺术形式唤起心中的乡土情感。
二、
审美价值。面塑艺术的特点是造型完整饱满,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面塑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突出文官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武官虎背熊腰、昂首挺胸、老人老态龙钟、脊背弯曲;女性削肩细腰、亭亭玉立;儿童虎头虎脑、憨态可掬。在一组面塑中,则注重场景气氛的营造,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个性分明,但却紧密围绕着情节,烘托主题。对动物的塑造则突出起温顺可亲、喜庆祥和的一面,而不是夸大其凶猛的生物特征。
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诚如日本著名民艺学者柳宗悦(1889- 1961)说的那样: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在充满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难道不应该感激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艺术美吗?谁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
三、
教育价值。面塑绝不仅是个玩赏品,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如同西方人说哥特式教堂里的玻璃彩画是无字的《圣经》一样,面塑艺术也以其形象传达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可以通过面塑的孙悟空、猪八戒、白娘子、穆桂英、水浒英雄等形象给孩子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间启迪孩子的智慧。同时,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民间艺术总会带来莫大的惊喜。
四、
经济价值。面塑一直是一种谋生的行当,但它又属于传统的手工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其价值有独特的地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面塑这种 “ 小玩意儿 ” 更能显示其文化魅力。传统的面塑艺人是 “ 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 ” 的街头艺人,很少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不可思议的是,面塑就是在这样的普通群众手中开出美丽的花朵。那应该是一种虔诚信仰和喜庆心情的结晶!因此,面塑艺术品总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