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10万佛像堆成的小山

更新时间:2007-10-11 10:48:20 来源:赵亚辉新浪博客 作者:赵亚辉 编辑:ivan 浏览量:149
 图文:10万佛像堆成的小山

赵亚辉  文/摄

   

10万佛像用千年堆成的小山

就是这样泥塑的佛像堆成了这座小山

每个佛像都不大,有些只有手心一般大小,但造型不俗,工艺精美

    你可曾见过超过十万个小佛像堆在一起的场景?
    那是一座小山,在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班佑乡多玛村旁的大草原上,自公元815年开始,附近的村民祖祖辈辈打制出小佛像不断堆积在这里。
    1200年时间过去了,据当地人说,已经有超过10万个佛像堆在这里形成了这座高5米、周围80米的小山。
    这座佛像堆成的小山在当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堆放佛像的行为至今仍未停止,附近的村民仍然每年在这里堆放上千新的佛像。
    实际上,藏民们把这种泥制的小佛像叫擦擦,这座历经千年形成的小山就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擦擦堆,也有人说这是整个中国最大的擦擦堆。
    其实我是偶然在一本小册子上看到这里的简单介绍,就被这种千年的虔诚所感动。这一次重走中国西北角,到若尔盖大草原采访的时候,就专程来寻访这座千年的擦擦堆。
    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在县城问了差不多10个当地人,竟然有9个不知道这个地方。终于有一个藏民知道,他带我跋涉了1个多小时,走了十几公里土路,来到了班佑乡多玛村。

班佑乡多玛村座落在辽阔的若尔盖大草原上


    我们围着村子转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想像中的擦擦堆。后来询问了村民,才知道是在村子背后的草原上,而且在公路上是看不到的,因为被村里的房屋阻隔了视线。我们绕过村子,终于在一篇辽阔的草原上,找到了这座千年小山。
    经常去藏区的我,也被眼前这个擦擦堆的气势所震撼。擦擦,我曾经见过不少;擦擦堆,也见过很多。西藏70多个县市,我曾到过60多个,在偏远的古格,我也寻觅过擦擦的痕迹。
    但是只有这个擦擦堆,才会真切感受到震撼,感受到虔诚,感受到岁月,感受到一代一代人跨越千年的信念。
    这个擦擦堆是一个长条型的小山,高差不多5米,周长差不多80米,当地人为了保护它,避免牛羊进入,在周围扎起了一圈围栏。
    擦擦堆就在草原中间,擦擦堆的佛像中间上也长出了不少绿草,给人一种生命的感觉。
    擦擦是由泥土烧制的佛像和佛塔。经过千年岁月的变迁,擦擦堆下面的佛像已经和泥土混为一体,不可分割,也不可辨认。但是,擦擦堆上面的佛像却堆放整齐,清晰可辨,而且工艺颇为精美。我仔细查看,有些分明是最近堆上去的。
    眼前的每一件擦擦,或年代久远,或新制未干,或精巧工整,或自由粗放,都在方寸之间充分发挥雕塑语言的表现力,浓缩了藏传佛教艺术的精髓。因尺寸限制,它反而更少雕琢、更添简洁之美,散发着绝不亚于大型造像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这个擦擦堆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把这个疑问提给当地的村民。他们告诉我,这个擦擦堆主要是祭祀村里逝去的人。每逢村里有人逝去,全村人便自发地抬来泥土,制作擦擦,为之祈祷。
    这种风俗千年未改,一直流传至今,经年累月,就形成了这座小山。

 经年累月,一个个擦擦就堆成了这座小山

当地村民用栏杆把擦擦堆围了起来 

 擦擦被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小山堆上

 擦擦山约高5米,绿草和佛像交融在一起

 擦擦山远景

岁月的变迁, 有些擦擦和泥土不再分割,有些依稀可辨,有些则完好无损

 久经日月,擦擦堆上长满了草

新垒起来的擦擦整齐地排铺在小山上

 
     那么擦擦是如何制作的呢?说起来稍微有些复杂。
    “擦擦”其实是藏语,意思是用凹型摸具压制成型的泥制小型佛像和小型佛塔,也称“善业泥”、和“拓摸像”。制作擦擦的传统历史悠久,最初可能是源于古代印度时期的佛教装藏习俗。早在南北朝时期,擦擦就已经传入中国,并广为流传。众多的艺僧、民间艺人,乃至高级僧侣、活佛等都积极参与制作擦擦的艺术活动,并将这种活动延续至今。
    擦擦一般从形式上可分为单模具制作的浮雕(高浮雕、浅浮雕),双模具制作的圆雕两种;从工艺上可分为素泥、设色、泥金三种;从制作上又可分为未经火与经火焙烧成陶、瓷等最基本的区别。
  制作擦擦离不开模具。先要镌刻一件与将要制作的擦擦图像完全一样,模制工艺中称为“雕母”的原型镌刻品,再用此雕母去翻砂制作出一件或若干件与其凹凸完全相反,可以用来直接压制擦擦的模具,这种在藏族僧俗手中屡见不鲜的擦擦模具,藏语读作“擦什贡”。
  擦擦制成之后,必须经喇嘛开光以后方可成为正式崇拜物,否则依然是一般的艺术品。举行开光仪式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件新擦擦,一般是针对许多。开光仪式的规模也可大可小,可繁可简。无论仪式繁简、规模大小,其过程必须依照规定的仪轨去进行,必须由经过灌顶、闭关的僧人,在执事的主持下共同完成开光请神安住的法事活动。开光后的擦擦又可以置入更大的佛塔和佛像内部,作为诸佛身、语、意功德事业的的依附之物,再去为更大的佛塔和佛像装藏。也只有用加持过的擦擦、经板等圣物装藏的佛像、塔才真正具有了神灵。也因此,考古时往往可以利用塔和佛像内的擦擦判定该佛塔和佛像的年代。
  开光后的擦擦有些便直接供奉在寺院,堆放在山洞里、山上的巨石旁、路口的玛尼堆处,常年与风马旗、玛尼石刻、经幡在一起,享受着朝圣者的香火和顶礼。有些便直接堆放在一起,斗转星移,就积成巨大的擦擦堆。
    在藏区千千万万个擦擦堆中,班佑擦擦堆可能是最宏伟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之一。站在它面前,你不由会感觉到信仰的力量。
    有意思的是,在距离它不远的另一个村子——班佑乡班佑村,也能感受到另一种信仰的力量。
    我从班佑擦擦堆出来,偶然经过这里,看到路边有一个牌子,写着“红军草地第一村”。详细一了解,才知道,这里竟然是红军走过茫茫大草地,经历了惨痛的牺牲后,遇到的第一个村子。
    70年前的红军,在围追堵截之中,在每天的死亡威胁之中,最终成功走出了茫茫草海沼泽,到达了班佑村,迎来了新生。
    遥想当年,是什么支撑他们死中求活,对抗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和恶劣恐怖的自然环境,无他,也正是信仰的力量。

  

 擦擦,浓缩了藏传佛教艺术的精髓

 这些擦擦外形还清晰可辨,是不久前才放上去的

  

 擦擦山气势宏伟,让人震撼

 

 擦擦就在辽阔的草原上堆放着,历经风雨的洗礼  


草从里的擦擦 

  这个擦擦的外形还可清晰可辨  

 

 擦擦堆就在多玛村背后

班佑村,红军长征过草地第一村,距多玛村不远

草地第一村的牌子就立在路边

 班佑村

  班佑村村民

车行班佑村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