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恩师 天津面人赵 捏得百态生

更新时间:2007-10-09 08:41:06 来源:彭群岭供稿 作者:彭群岭 编辑:ivan 浏览量:345



  一百多年前,每逢年节,天津天后宫附近,一个商贩的摊前总是排起长队。伴随着买卖人的吆喝声,人们才知道,这里就是卖面人的……

  一些来自山东的面塑艺人来到天津,为天津面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群青年中,有一个叫赵凤传的艺人,不但手头快,而且还能现场捏真人,渐渐地得到津门百姓的认可。他平时挑担提盒,在河东地道一带卖面人,到了节日,就到天后宫去卖,人们称他“面人赵”。日前,本报记者找到了“面人赵”的传人赵连生先生,并在河东区的赵先生家中对他进行了专访。

  面人赵叫响天津卫

  据赵连生介绍,赵凤传出生在山东菏泽,由于当地的人们喜欢吃面食,因此,每逢过年过节,这些人都要捏出一些面塑来助兴。在这种环境熏陶下,赵凤传也学会一些简单的面塑艺术。赵凤传后来曾经告诉赵连生,他的祖辈也有人懂得如何制作面塑,只是技术较为粗糙。由于生活上的压力,在他16岁的时候,他就到济南去拜师学艺,那位师傅姓王,是当时济南最为出名的面塑艺人。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与几个同乡结伴而行,来到天津河东区居住。居住在河东区,制作面人到河东区地道附近去卖。逢年过节,到天后宫去卖。渐渐地,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解放前就被人们称为“面人赵”。

  据赵连生回忆,当时逢年过节,就是父亲赵凤传最忙的时候,平时卖一斤面的面人,到了这个时候大概能卖出三到四倍的面人。当时天津民间有个习俗,那就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他喜庆时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面塑,民间俗称“面人”、“面羊”等。各地叫法不一,形态也各有特点。赵凤传用面粉塑制的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样繁多、技艺精湛。

  到天津后,赵凤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平,自成体系和风格。他所捏制的面塑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弓架优美、造型独特,栩栩如生,同时作品紧跟时代的脉搏。赵连生回忆说,在他小时候,就看见过父亲以抗美援朝为题材,捏出美国兵向志愿军投降的样子,惟妙惟肖,很受欢迎。

  五子工具辅制面塑

  面塑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赵连生告诉记者,一种是食用型。这是能吃的那种,逢年过节,买一些这样的面塑,或者自己家中,捏出一些各种形状的面塑,象征着五谷丰登,这种面塑比较简单,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另外一种是观赏型的,这类面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面塑,只使用面,价格便宜,但保存时间很短,时间一长就会开裂。第二个阶段就是在面粉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和甘油、蜂蜜,这样捏出来的面人就能保存相当长的时间。最近,赵先生又引入软陶捏面人。

  赵凤传捏出的面人之所以能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主要使用了五子工具。什么是五子工具呢?赵连生先生介绍说,所谓五子就是刀子、拨子、剪子、梳子、镊子。这五种工具在面塑的过程中,根据塑造部位的区别,在使用上有些不同。说着,他拿起了刀子,拿起了一根小棍子,轻轻地削了起来,他一边削,一边告诉记者,刀子主要是用来削一些小棍子,用以支撑面人的某些部位。看过面人的人们,对于面人的手脚、衣裳等刻画的细腻感到不解。其实,这些部分都是用剪子剪出来的。

  再有就是梳子的妙用,赵连生拿出一小块面,对记者说:“在古代人物造型中,女性造型中,都会戴一条项链,项链上的每一个细小的珠子就是用梳子来辅助完成的。”见到记者不解的神情,他将一个长形的面条放在手中,另一只手拿梳子在面条上一压,一根造型逼真的项链就展现在记者面前,令人叫绝。赵连生拿出一个镊子,指着一个已经捏好的面人介绍说,戴在这个女性头发上的发钗,上面的珠子就是用镊子夹上去的。

  介绍完四种工具后,赵连生拿出了几个牛角做的拨子说,上面的四个工具都可以买到现成的产品,这个拨子却要自己制造了。因为面塑造型各异,因此对这些拨子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从事面塑艺术的人,有一两个拨子就可以工作了。而赵连生的父亲赵凤传却制作了许多种不同样式的拨子,赵连生介绍说,正是因为面塑造型尤其是人物造型的差异较大,因此,就要手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拨子,这样才能把人物造型的特殊部分表现出来。

  六种功夫捏出面人

  在赵连生先生家中,记者看到了许多容貌逼真、形象传神的面塑艺术造型。这些色彩鲜明、手法细腻的作品,都是通过应用于指、掌的捻、挑、揉、搓、压、捏等技术,再配以刀、针的搓、切、点制成的,尤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十八罗汉》等捏制的更为逼真,这些高仅数寸的小巧玲珑的面人,有的龙腾虎跃,有的亭亭玉立,栩栩如生,见者无不为之叫绝,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应记者的要求,赵连生还用了一小块面,当场表演了制造面人的六项基本功。他把面放到手掌中,用手指轻轻地一搓,手中的面块就变成了一根细棍;接着他又换了一种方式,用两个手掌轻搓的同时,他介绍说,这种搓的手法就分为这样两种。这样的小细棍有三根就可以捏成一只公鸡。说着,他把几个小棍放在一起,用手轻轻一捏,一只彩色的公鸡就捏成了。对于人物造型中的细节部分,要使用挑的手法,赵连生拿着一个已经捏好的面人,用拨子指着面人的眼睛,对记者说:“像人物或是动物的眼睛,对创作者要求比较高,同时,眼睛也是面塑艺术中最难把握的部分之一。必须用工具将面轻轻地挑上去,才能完成这个环节。”捻的手法比较简单,把面均匀地在手中捻成一个小片即可。在人物造型中,那些飘舞着的衣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连生介绍说,这些衣裳的捏制手法是压,用手将面团轻压,再配上一些支架,一个带着褶子的衣裳构图就显现出来了。再比如人物的头发,特别是烫发,用梳子轻轻一拨,就能拨出烫发的造型。至于捏,就是根据人物造型或是动植物的不同形状,用手指捏合而成。

  赵连生介绍说,从面塑艺术本身来说,依靠这几种手法就可以完成,再辅之以各种工具,面塑的造型就能够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