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论本土与当代中国陶艺

更新时间:2007-10-03 19:32:09 来源:刘海峰 作者:刘海峰 编辑:sains 浏览量:496

    摘要:

     本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所属种族,因其文化所固有的传统和个性精神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特质的文化特征。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本土所强调的是相对于西方中心主义强势殖民文化的渗透,而提出的文化对立面命题。笔者认为,本土理念指的是以区域种族的深层性格和文化底蕴为基石,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各领域里,自发体现出的地域种族的文化观念意识;本土包含着古代的传统,现代的传统。本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指民族中心主义,乃至抹杀异族文化特质的意识观念。艺术的本土理念不仅包含着民族艺术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地域艺术审美趣味,而且还包含着地域与民族文化精神在现实社会中的延续和体现。当代陶艺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特有的形式,其独有的魅力不仅存在于陶艺的本土地域材质美,而且还表现在其不同本土特色的文化审美内涵和意识形态。在陶艺的创作中,能否合理运用和表达陶艺的本土语言便是作品的生命和个性展示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本土  当代陶艺 民族主义 崇洋观念 工艺美术 陶瓷绘画 文化符号 西方中心文化主义 地域性

 

     当代中国陶艺的发展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整个的发展趋势是具有良好的势头,呈现多元化风格的转型,然而,由于市场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也出现了很多不利于陶艺本身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代中国陶艺在发展中与本土理念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丧失本土理念导致非理性的崇洋观念的渗透,严重影响着中国当代陶艺的健康发展。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西方强势文化在发展中国家渗透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必定要经过一段曲折的历程,而现代陶艺的起步与发展是以西方现代陶艺的主流为参照物的,陶艺家的创作思维很容易受到西方后工业社会土壤里所产生的文化价值与审美观的影响,而忽视了我们独有的社会现状和文化特色。在陶艺界里有一些所谓“前卫陶艺家们”, 在热衷与国际接轨的活动中,所表达的理念和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在界内形成了一股势力,而且逐渐建构成全西式的陶艺审美框架,他们延续了现代主义的遗音和并为后现代主义的表象所束缚,这样的理念导向将必然是逐渐丧失本土语言的路,是不切实际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当代陶艺作为新生艺术形式,在创作意识形态上多少还带有85新潮美术开始那段全盘西化的历史遗音,近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当代艺术再次从西化到对本土反省的痛苦历程(20世纪初期的中国引进的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开始,中国的现代美术的发展基本是西化的趋向)这样的经验和事实让我们知道,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完全有理由避开那段尴尬和幼稚的弯路,因为陶瓷大国的中国本身就太多的语言载体要去表达,太多的优秀的传统陶瓷文化去挖掘和创新,而当今有追求的艺术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本土是无法回避和忽视的话语,而艺术家的综合修养和创作功力在于能否对本土进行认真反省,并能对其有独特的理解;在于尊重和看清中西文化的存在的差异与冲突;反之,一知半解的治学态度导致的是浮躁之风盛行,搬弄着西方后现代的皮毛,使用太多空洞的令人费解的形式主义或是文化盲动主义的符号,让人看了有着一种难以承受的做作,甚至作者本身都不知道有何意义只能自圆其说。在当前陶艺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局面中,我们在创作的形式与思维上不反对借鉴与挪用,也承认“拿来主义”的必然过程,但在这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浏览和获知全世界的最新艺术动态,这使得“拿来主义”的过程是在众目睽睽中进行的,任何在风格或个性上的模仿和挪用在学术层面上看都已丧失真正的意义,并违背了艺术的进步贵于创新的重要原则。有些知名陶艺家的代表作居然与国外的优秀陶艺作品有很大的雷同,在形式语言上失去了自己的思维个性与文化审美,也丧失了本土的时代意义。这种理念渗透到国内的陶艺教育,将形成严重的误导。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形式语言的表达应该是建立在艺术家独有真实的感情基础之上,建立在自己独特地域的生存经验的基础之上,艺术品应该是作者情感的自然且真切的表达。我们没有西方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史形成的意识土壤与文化性格,也就无须装模作样空挤奶头去玩形式的东西。2001年9月1日在深圳雕塑院举办的重新洗牌当代艺术展,就是针对当前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存在着过分的西化倾向,“更由于不少的艺术作品已与传统文化形成断裂关系…所以想通过这一展览,促使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对新的文化情境时,积极面对传统文化资源,并使之成功的转化…应该说,重新洗牌在强调当代性与创造性上针对的是传统水墨的游戏规则,而在强调本土性和身份性上针对的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游戏规则。”1)重新洗牌展对我们当前的陶艺创作理念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作用。当代水墨和当代陶艺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血统,我们无法忽视的事实是在创作中如何面对自己的本土文化资源,在当前如何去积极转化其语境让其具有时代意义。任何丧失本土话语的表达就等于丧失了艺术规则与真理中的“真”,更无从谈及善与美了;同时,丧失本土话语必然导致的缺乏个性的模仿泛滥行为,在陶艺创作中最终只能陷入把玩材质与工艺的肤浅的模仿儿戏中,制造大量“伪创作”和陶瓷垃圾;陷入非理性崇洋意识的泥潭,抹灭了艺术家的地域个性和本土个性,这对当代中国当代陶艺的健康发展是毫无实质性意义的。

      二:那些甜美的,工艺性极强的和雅述共赏的器皿类绘画陶艺,是否可称为当代陶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的问题。

      当代陶艺在中国这块具有几千年陶瓷历史的土地上嫁接生长,其意义与目前存在的状态应该是多样的。从广义上讲的现代陶瓷艺术,其中包含有大众性陶瓷艺术和学术性陶瓷艺术。而时下关于很多人吵闹的继承优良传统陶瓷工艺上的现代陶瓷绘画艺术,特别是由众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所主宰的“现代官窑”的产品,以及贵族陶瓷市场上的甜美陶艺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陶艺的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只要在观念的表达上具有时代气息,并能反映时代的审美要求,固然是当代陶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学术性上占有重要位置的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事实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尽管具有很多现代陶艺的特征,也继承了优良传统陶瓷工艺,但缺少了作为当代艺术的批判功能,缺少了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人文关怀,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表现现代陶艺创作者的一种矫情,在装饰上无法突破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画面,没完没了的拷贝国画里的山水,花鸟,人物,难得有很大的创新,很多搞陶瓷绘画的艺术家由于文化功力的局限和观念的陈旧,而瓷区传统陶瓷分工细致带来的工艺环节的方便,使他们很少能亲自去体验陶瓷材料,很少能够介入陶瓷工艺过程,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混淆了陶瓷国画家和陶艺家的角色这一界线,瓷器作品变成了陶瓷工艺国画,而没从实质上展现当代陶艺的魅力与时代理念(景德镇的现代陶瓷绘画可窥见一斑)。可以看出整个器皿类的陶瓷艺术语境还是滞留在工艺美术的范畴中,很难在观念上表达当代艺术的批判特性和人文关怀的特质;其创作活动的终究属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技术范畴,相对缺乏当代艺术的个性特征,因此,要将现代陶瓷绘画艺术提高到当代艺术的范畴里,作品的表达内容无论是从器皿造型还是装饰上,有应该多一些反映时代审美思想的新内容,要提高作品的深度和个性语言使其更具有本土时代特征,陶艺家除了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外,在技术层面上,能否有效利用陶艺独特的本土艺术语言或综合其他材料,同时在创作观念上,对现实和生存经验的表达和当代各种艺术形式的关注显的尤为重要。

      三:当代陶艺的创新既然重视本土话语,而对于本土文化符号和概念的简单拼凑是寻找作品本土特性的正确出路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产生有必要先简要的阐述一下其背景和原因,在消费主义和“明星”效应的大众文化泛滥的年代,在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弥散的今天,有些热衷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艺术家为了过分强调自己的地域身份和民族身份在作品的表面上大肆宣扬民族文化符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从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政治波普”和“泼皮”艺术所代表的中国形象和“人民记忆”,到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和德国的蒙斯特‘97雕塑计划’的大型装置千手观音,以及99年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收租院”雕塑等等,却从很大程度上符合了西方人的猎奇式心态,符合了西方后殖民文化的价值判断,“似乎东方的价值只有在负面上才能有它的真正意义,构成‘人民记忆’的只是‘渎神’的行径,‘玩世’的心态,…” 2)

     很明显,这种创作心态主要体现在对本土文化符号及概念的简单拼凑和表面的形式处理上,符合了西方中心文化主义的欣赏,符合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崇拜却又只能停在肤浅的了解的基础之上。有关对民族性和本土语言的追求和张扬,由于停留在表象的层面上,没有能够从真正的本土文化和民族性的内在精神去表达,尽管在作品的制作和工艺上都相当完美,但明显缺少了深度和内涵。“当中国艺术进入西方文化体系是,也就和经济全球化一样,西方人会按照他们的标准和规则来影响中国艺术,在中国艺术进入国际性展览的时候,他们会按照他们的标准来选择,再这个过程中中国艺术家和艺评家是没有话语权的。”——3)正是从这个角度上看,在后殖民文化生产中所呈现的虚伪的,被改写的,修正的,重新编码的本土符号,实际上已经丧失真正意义上的接轨和国际沟通,丧失了本土的时代性,而且掩盖了作为第三世界的文化面对的困境,获取所谓的国际身份,并大声附和与西方主流文化同步的虚伪,实际上只能是西方中心主义赋予我们被称呼为东方他者的文化地位之恩赐罢了,举一例来说,目前陶艺界有一位颇有名气的陶艺家朋友,客观上说的确为中国陶艺发展做出过一点贡献,曾做了一系列的抽象表现主义陶艺,并获得大奖,这都是好事,就其作品而言,的确也烧制得不错,然而就在这些简单的造型上,他非得加上什么参禅过程和大汉考之类大名,就有点令人费解。大家都知道,好的艺术品或艺术表现都是艺术家大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演员为了拍好一部戏还要花很多时间去体会原角色的生活呢,况且做如此大且深沉的本土题材的作品,在自己没有任何亲自参与参禅的经验以及体会前提下,凭感觉在泥巴里找些语言符号卖弄禅文化,这不就是自欺欺人吗?另外,在几个龟状的泥板上做些肌理,就取大名‘大汉考’,颇另人费解。表面的几个符号和几块小泥板就可以展现大汉文化精神文化的时代气质么?就能展现大汉民族的文化之美吗?当代陶艺创作的思路,从有关传统题材的表达入手是好事,但搞不好就让人觉得故弄玄虚,同时暴露了像上述作者不够严肃的创作态度。作者缺乏文化底蕴和功力,而盲动将其重新结构和诠释,都是对本土话语的不负责。还有一位年轻陶艺家,在瓷板上刻了几个菩萨形象,烧制的也不错,可取名曰国魂,中国五千年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中国人民的内在精神就是一个菩萨形象能取代的吗?可见其作品的文不对题,所造成的气质有似于当年文革时期的亩产万斤的浮夸之风,根本没有任何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艺术创作,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方面。所以很明显以这样的治学态度来进行陶艺创作是极不严谨的和不负责任的。因此在这里,笔者想引毛泽东主席曾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一句良药苦口的名言,来让大家对此现象的引起关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样说来当代陶艺家对于传统符号和本土文化应该要如何合理理解与运用,又要如何注以时代的气息和特色,陶艺家的创作心态必须实事求是地认真研究东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研究当代艺术内在的真正含义,实事求是的面对我们特殊的生存现实和文化困境,而不必强行挤奶迎合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中所谓的“东方他者”的国际身份,在国际展览和交流中作别人的可怜陪衬品。任何“犬儒主义”所换来的奖品不过是吓唬人的幌子,其做作和故弄玄虚状只能糊涂自己乃至糊涂别人。笔者建议对当代中国本土问题和自己的生存经验进行真实的表达比较合适,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展现还是实事求是为好。

      四:忽略本土话语的实质在功利和机会主义面前,忙着互相吹捧造成严重影响中国陶艺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这也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

     过于关注陶艺市场的动向,大多陶艺家与陶艺文人对当今陶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未进行实质性批判与研究,又由于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是与传统陶瓷艺术夹杂前行的,因此,不可避免要搀杂着传统陶艺权势力量,在观念上的冲突搅和了大众陶艺和学术陶艺的界限,模糊了作为当代学术性陶艺与带着浓厚工艺美术的大众陶艺的区别,从一定程度上限制阻碍了真正意义上学术性陶艺的健康发展。中国当代陶艺所举办的学术性,官方的,或民间的展览中由于传统陶艺权威的因素的过多介入,使当代陶艺夹杂了很多鱼目混珠的大众商品陶艺,另人十分费解,在所策划的学术的交流和名目繁多的双年展览的活动中,让人觉得作品的好坏是另一回事情,重要的似乎是炒作卖价乃至艺术家的做秀活动。

     中国当代陶艺能否有健康发展,实际上归根到底是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健康心态的问题,为了能够在国际学术交流展示本土文化经验的多样性,现代性和独创性,我们应该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呼吁本土理念的回归,呼吁建立本土批判体制,而非只是歌功颂德原地踏步或不断复制。如何能够在自己的陶艺语言里,展现我们的独有的环境和特色的本土文化,才是大家的努力和明智参与的方向,这样才能使中国当代陶艺作品具有独有的本土文化特质而又包含着浓厚时代精神气息和个性。这也是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后殖民文化阴影的束缚,并能与西方现代艺术真正平等对话的有力保障。忽略上述的实质性问题而忙于相互吹捧歌传颂美德,忙于权术与学术的纠葛终究是解决不了问题,不但阻碍了许多有志之士的介入,同时也抹杀了他们本可以致力于运用本土理念在陶艺创作中,很好地提高和发展的努力和积极性。因此,挖掘和合理表达本土是丰富当代艺术和健康地发展当代艺术的根源所在,也是让当代艺术摆脱欧美为主流的单一霸权文化格局的阴影,向文化的多元化格局迈进的必然趋势。当代陶艺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及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承接和吸收西方现代的文艺思潮或是将陶瓷材质推向极限,而且还要深入研究和挖掘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本土陶瓷文化地域特色与本土陶艺创作理念相结合的可能性,这也是中国陶艺家有别于西方陶艺家的优势之处,也是中国当代陶艺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结语:

     现代陶艺作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一种产物和艺术形式,他具有拓展和丰富当代艺术发展,传播新式艺术观念的重要功能,我们当然毫无疑问地接受它并愿意努力发展它。但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与存在的状态是西方现代陶艺模式与观念和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陶瓷文化的嫁接,而且嫁接得很辛苦很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假如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像美国那样发达的话,我们依旧要提到本土文化,况且,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在这块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地域上,本土理念更应该是现代文化中作为落势群体的我们捍卫自己独特文化价值和时代审美观,并与西方强势文化能平等对话的唯一选择与武器。“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任何交流都是双向的。” 艺术呼唤本土体制的回归是当下的热点,重新认识当代陶艺本土意识并努力地运用在陶艺家的个性语言里,才能将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中找到自己有意义的艺术价值位置。

 

1)         鲁红/孙振华        <再一次出发>----

2)——张晓凌             <观念艺术 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判文从>

3) -------易英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前卫艺术>-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