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黄治成、文祯非 杜应红
特邀嘉宾:孙振华、鲁虹、夏可君、吴味
展览时间:9月26日下午三点开幕到10月7日
展览举办: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艺术家:丁晖、王志忠、王书彬、文杰 、田流沙、任杰、邓荣斌、刘红艺、刘静涛、刘湘林、任晓斌、吴德生、苍鹰、杜应红、何振祥、张迅、张晓坤、野牛、邹卫、祝欣、周金华、沈鹭、何镒、东坤、孙建萍、梓哲、彭涛、易国栋、杨爱君、卓军、姚锦华、骆太生、黄冠明、潘育川、莫峻峰、黄珺、梅卫林、韩潮、熊威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前海荔湾路二号艺术创库7楼联系:0755 26291352. 创库画家的商业神话-- 邹卫、周金华、田流沙、莫俊峰
留下来的就是好汉-- 王志忠、张迅、何振祥、姚锦华、祝欣
深圳创库的魅力---创库成立后有美国归侨来的梓哲,北京来的骆太生、重庆来的刘静涛、西安来的东坤、彭涛、浙江来的黄冠明、张小坤等
柔情似钢---女艺术家沈鹭、孙建萍、丁晖
一个人身上的美术史—土生土长的深圳人邓荣斌1994年开始做现、当代艺术
三个臭皮匠--熊威、梅卫林、刘湘林 三个同学一起从湖南到深圳,现在吃、住在一个工作室
艺术比金钱更有魅力--韩潮、卓军两个创办有自己公司的老总选择艺术投入创作
艺术新锐---何镒、吴德生、刘红艺、彭涛 文杰
杜应红的乌托邦梦想—自学美术、当老师、编教材《全国幼儿美术教材》、创办公司、创作大量架上、行为、装置摄影等作品、策划40余个艺术活动、创办深圳艺术网、深港艺术杂志、中国先锋艺术网、蓝风艺术空间、创库画廊、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全心投入到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中,构想让深圳成为和北京、上海一起的中国当代艺术铁三角格局,提出深港当代艺术一体化进程计划---深港当代艺术园筹建等等。
展览开幕
吴味孙振华董小明梁宇程红坤
韩潮雕塑作品
黄冠明 《释述之十二》 综合材料 尺寸:40cm×55cm
任杰陶艺作品《大都市》
卓军雕塑作品早熟
时间:2007年9月26日 至 2007年10月7日
地点:D、E厅
展览类型:综合展览
“创库”是深圳当代艺术家聚居的群体。他们像一群艺术的候鸟,寻着先锋文化的气息,游弋穿梭在当代文化都市的红树林中,寻找着栖息的生态湿地。这群艺术的候鸟以创作、思考当代艺术为生活的常态,他们的行为和艺术,是构成一座城市文化色彩的最敏锐、最鲜活部分的重要元素。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她与身具有的青春活力为一切具先锋色彩文化形态的繁衍与生长提供了多重可能性。80年代中期,几乎与84、85现代艺术思潮同时,就有第一批当代艺术家来到深圳,他们从事创作、策划展览、创办刊物、成立工作室,涉猎的领域有架上绘画、行为艺术、雕塑、影像、音乐、设计等等;从那时开始,很多知名的当代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都先后直接或间接地与这座城市发生联系。也由于她的年轻,和北京、上海、重庆等当代艺术重镇相比,深圳文化生态的生长发育还不够丰满、不够成熟,一批候鸟们在深圳栖居一段时间后,又北漂了;更多的则是春去冬来,作短暂停留。近年来,随着深圳“文化立市”战略的步步深入,各种文化艺术平台不断地发展、完善,城市文化资源的积累持续增强,特别是美术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画廊等艺术经营机构的成长,为当代艺术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空间。当这群艺术家自发地在南山区的旧厂房成立当代艺术创作活动基地——“创库”,它实际上从一个侧面证明,深圳这座现代城市已经形成了强劲的文化凝聚力和辐射能力,她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生态正走向成熟。 “创库”的空间是开放的,它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工作室,还经常举行各种探索性和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包括实验音乐、诗歌朗诵等。难能可贵的是,“创库”的艺术家还具有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各种形式与社区文化进行互动,将他们的艺术活动与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态融合在一起。也许,“创库”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还是一只青苹果,整体上有它的不成熟、有它的局限性,不过,其中的一些艺术家已经有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并在当代艺术圈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不仅受到艺术批评家的关注,其作品也得到画廊的青睐,获得不俗的商业价值。关山月美术馆从关注本土文化、扶持创新文化发展的角度,将这个新兴的当代艺术家群体推介给公众。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些艺术家的进一步成熟与影响的扩大,随着国内外更多的当代艺术家参与其中,“创库”的艺术价值和城市文化的先锋价值必将凸显出来,成为深圳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85老将”,王志忠原志阳 高名潞先生将中国的“笼统、未分化的现代性”称为“整一现代性”或者用他的另一概念来说,他将这种“不具有普世现代性的现代性”称为“另类现代性”。我这里站且用另一使大家容易理解的词汇将其概括为“中国现代性”。然而对现代性的梳理与探讨是我们在静下来审视“85时期的(泛)美术”时的热门话题,这也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而这个问题要解决的话显得困难重重,所以问题就搁浅到了现在乃至以后。今日“中国现代性”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甚至有人在中国的地域范围内提出了“当代性”,形成一种混乱不堪的状态,在当今时代,好像很多人都在争抢着做“概念家”。一个简单的普世现代性在西方的思辨、分化、逻辑明确的头脑中理解起来毫不费力,而问题一到了中国就显得困难重重,那种混沌的传统思维方式总是时不时的出来作怪。
正如高名潞先生所说的那样,“整一现代性”对“理想主义”的颠覆是极其容易的,“85美术思潮”时期,以“王广义、舒群、任戬、刘彦”等一帮艺术家于1984年成立了北方艺术群体。他们或从从康德、尼采、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大师那里寻找支持他们艺术创作的力量,或从中国的蝉宗那里得到一些创作的灵感。因此艺术圈内称这帮人为“哲学画家”。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将哲学命题给以视觉化的表现。在那个充满了为“理想追求”而奋斗的英雄颂歌的年代,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宠儿,当然他们的精英绘画也并非一般观者所能享受的了。这类艺术创作与当时的大众意识形态的是截然对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们理想情节的破灭,他们渐渐的推出了历史的舞台。时至今日他们的“理想主义”更是被披上层层宏大叙事的外衣。他们在这种“整一现代性”下显得过于渺小,不堪一击。同样作为“85老将”的王志忠,却在自己的数年坚持下将自己的绘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87年西南横断山区采风,徒步翻越高黎贡雪山的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将这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抽离出来,用抽象的绘画语言在画面中加以表现。使抽象的背后少了那种空洞的味道,也是宏大叙事所无法概括的。
正如在《跨越青春—— 一位艺术远行者的呓语》一文中他所自述的那样:“我教过书、育过人,在工厂里印制版画,在画廊画过行画,做过美工、做过舞美、也炒过股票。我一直清楚,这都不是我的职业。”他的兴趣和内心不在以上那些俗物,而在于他的艺术之梦。绘画是他的毕生追求。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艺术家而言,再也没有什么能比让他画画而使他快乐。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再一次找到了“北方狼艺术群体”首领的味道。一种“狼性”(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反叛)似乎是他的自我写照,这使我想到了《狼图腾》一书中所所描述的那样,“它(狼)是“腾格里”的儿子,是她的守护神。蒙古人是她徒弟。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找到了“腾格里”的身影,在这里我们的生命得到净化与安然的呈现。此时,一切都不再重要。这就是艺术家的真才艺所在。他的“山水系列”在今日的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一现代性”面前将会成为一把利剑,给艺术向社会进行挑战以新的力量。
2007、9、18 写于深圳 何振祥,深圳职业艺术家。
用画笔将精神呈现,这是他坚持了数十年的绘画格言。他将人的情感、价值观念、道德追求用绘画语言将其提升艺术表现之中。画面的抽象语言在他常年的提炼下显的炉火纯青。追求精神的画面呈现在这个物欲横行的时代显得不乏有些另类与怪异。而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他却毅然举起了舞动精神、批判物欲社会的大旗。
刘红艺的大餐系列 机械与人,技术与文明,这是一个漫长而深刻的话题。在刘红艺的画面中我们或许会找到这个话题。餐桌上摆满的不是海鲜大餐,更不是“人体盛”,是“机械盛”,“汽车盛".在这个后工业社会中,这一切荒诞的景象似乎都是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画中的青年男女正是这个社会的主力军,他们正日追逐的即是住上楼房,开上汽车,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而不知这种物质化的追求的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危险.青年男女的手势是惯性的取餐,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取向。青年男女的面部表情或被模糊化,或目光紧锁观者,而非转向对盘中之餐的关注。(无意识的动作与表情)。
吴德生,我是这样走上艺术之路的 吴德生文 “画画”这一词百听不厌!现在又有新的叫法“架上绘画”!不管何称呼,画画人,不懂画画的人都对“画画”有一敬意!小时候,我拿着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插图依葫芦画瓢,津津乐道地画几遍,这样画画的种子萌芽了。上了中专,学工艺美术,接受基础的美术知识,受老师影响,弃工艺学油画,美术高考非美术学院油画系不考!志在必得,几翻折腾终于接受了系统的学院派训练,手握油画笔在画布上痛快淋漓的挥洒感觉,松节油的那种味道使我振奋!离开美术学院已经三年了,毕业时的理想一直左右着我,现在心情倒平静了,少了几许浮躁。不管当今的“艺术”被弄得多么的火热!手还是紧紧的握着油画笔,在工作室里闻着松节油的味道,这种感觉比什么来的重要! (描述性批评)
吴德生,一年轻而又壮实的小伙,无论何时何地,迎面走来的时候他总是笑脸迎人。中等身材的他在加上他那壮实的身板,使年轻的他透露出几分成熟与憨厚的味道,一种慈祥的母性关怀总是在他的言行中显现。这大概也是在他画面中关注婴儿的原因吧。他在画面中将婴儿的那种孤寂、畸形的味道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他的画面上我们找到了一种对现有客体生命状态的客观呈现。这种呈现是强力批评力的客观表现,在他那里我们找到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真正的现实主义。我相信,如果吴德生作一位母亲的话,他将会在心灵上给与孩子以自由。
刘静涛 中国的文化因有了文字而得以传承,而在画中将文字呈现更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书画同源”更是让我们将两者的关系溯源。刘将这种书画的关系从传统中国画中巧妙的引入到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创作之中,使之别具一番新意,在他的《星空系列》里我们找到了“甲骨星象”的视觉效果。《易经》的视觉图本被这一艺术青年施以描绘。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视为当代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从小生长在河南的他充分的吮吸着“甲骨文明故乡”的乳汁。这也为他之后走上此种绘画风格奠定了基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大师波洛克的图式也是他艺术创作的来源的因素之一。这种东西文化的结合方式在他那里得到巧妙的呈现。我们期待年轻有为的他以后能定会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书写上重重的一笔。
邹卫、周金华、莫俊峰、田流沙--------创库画家的商业神话
莫俊峰:身为广州美院教授的他,在当代艺术名家中独树一帜。是金子,光芒的闪射就不可阻挡。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他以他那独特的绘画风格赢得了众多收藏家的好评。《白日梦》系列,欲望在画面中浮现出来,是你的?是我的?是他的?这是每一个人的欲望。
归侨的梓哲, 王力宏的牡丹亭,德加的舞女图示,中国传统戏曲人物的图像表现。这些声画因素在他的作品里被层层折合在了一起,他带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深圳,落根创库。为祖国的当代艺术发展施展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大概就是他简单而又充实的追求。 艺术新锐---彭涛 彭的绘画里总是带给人们一种原始与古朴的味道,他将物象加以抽象化的给表现出来。画面中的马儿似乎是他自己的化身,独行在路途之中。艺术是艺术家内心的独白,彭的内心在它的画作里被透明的呈现出来。骆太生 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在与之交谈中,你时不时的感到一种与之年龄不相称的“老成味道”。善于独立思考的他在校时就受到贾导的影响,并试着拍一些实验短片。03年毕业之后,开始了他的战争题材的绘画创作,之后又将画笔瞄向了一些政治事件。他用外置的条条线条将画面解构后呈现,那种批判、反思的绘画立场是他的个性追求。
何镒的作品,使我这个学美术史的首先想到的是“85美术新潮”时期的“池社”的《杨氏太极系列》图式风格,当然他们都是从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所不同的是他们所关注的题材与内容不同,表现的语言与方式也并非一致。前者是地道的中国涂鸦作品。而何的《战争游戏》似乎是CS游戏的社会呈现方式。
艺术比金钱更有魅力--韩潮、卓军(韩潮、卓军均创办有自己的公司,却在创库成立以后全心投入艺术创作) 韩潮 70年代生的人多处于60年代生人与80年代生人的两个矛盾之中。他们欲学习前辈,对事物、社会施以人文关怀,又欲逃避历史,与80年代生人结为兄弟帮派,做一个无拘无束,不问它事的80后。韩作为70代生人的前龄人,显然更多的继承和学习其前代人的人文历史责任感,在其作品中他对当代人精神取向的追求给以导航,表现出对社会的一种人文关怀。 卓军卓军,青年雕塑家,出生于湖南张家界,土家族。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要从事城市景观雕塑及当代艺术的创作, 主持过十余座城市雕塑的设计制作,已及主题公园、房产、星级酒店和重点学校等雕塑壁画的设计制作。作品曾荣获多个奖项,并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纽约联合国总部、雅典以及港澳台等地展出,作品被国内外企业及专业机构收藏。卓的《早熟》系列更是以前卫的口号被标榜于当代艺术的阵地之中。在作品背后掩盖的人文的和人性的关怀。
三个臭皮匠--熊威、梅卫林、刘湘林
大喊着“我们就是卡通的一代,我们从小看着动画片长大,在我们眼里没有文革的映像。”50,60年代生人,他们关注文革和各种运动是他们内心真实性的表现,那些对于他们来说有一种亲身经历的近距离,而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已经成为历史,如果我们去关注那些显得过于做作和不真实。我们就是要表现卡通,我们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这是我与80后一代人接触时他们话语中最多的表达词。也是这三个“臭皮匠”口中所逃不出的范围词。他们是年轻的一代,是主宰将来的一代,他们更是叛逆的一代,他们不在乎他人的言辞,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和方式行事。他们喜欢现成的方式,喜欢被给予的感觉。他们不喜欢背着历史的包袱。他们不喜欢背负责任和义务,反而喜欢享受更多的权利,他们在追求平等上和民主上有着比他们的前辈有着更强而又不同于他们父辈的方式,他们是懂得和享受网络技术的一代。媒介是他们表达和交流的方式。
柔情似钢---孙建萍、丁晖
我的主要創作"Red Wine"系列,不是講述庸常的女人喝酒的故事,也不是講述簡單的貓貓狗狗的故事,它是作為女性獨特的視角對中西方文化 觀念和諧交融的一種詮釋,是結合和體現當下倡導的"共建和諧精神文明社會"主旨再現的一種藝術創作語言!作為一個有著社會責任感的藝 術家個體,有責任和義務去倡導和維護真誠的,和平的,和諧的,文明的社會風氣,為社會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 紅酒是神奇浪漫的世界共同語言!紅酒是世界上惟一承载着历史、精神和帶有濃濃宗教色彩的文化元素,和將宗教與世俗契合得無比深厚的一 種尊貴不凡的載體,飲紅酒,是一種象征著人類沒有戰爭,流血的和平儀式,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和崇拜.在這種文化儀式中,體會人類悠遠 的歷史和文明,尋回一種真正的精神慰籍. "RedWine"系列,將一個簡單的物質符號凝成精神的圖騰.它早已脱离物质的纯感官享受而融入血液,成为一种心理依托,表現的是對藝術的 一種虔誠,對精神的一種尊重,對人文的一種關懷. 国外有位著名的专栏作家在评论红酒为什么那么重要的时候曾有这样一个观点,他说:"在有教养的上层人士中,你可以不知道汽车为什么会开,手机为什么会响,但是你不能不懂红酒,不懂红酒,是道德的缺失.因為它承載著一種信仰"."有紅酒的地方沒有戰爭,有貓貓狗狗的地方就有天堂"!所以,讓我們舉起酒杯,和各類物種友好和平的相處,像耶酥一樣說著同樣的話:"这是我的鲜血,要为众人而倾流",杯中紅色的"耶稣的鲜血",艷麗的宛如綻放的火焰,不僅演繹著舌尖上的繁華,也在演繹著現在和未來社會的文明和諧與繁華! “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用来说明丁的画,显得恰如其分。女人是善良的、温柔的,是感性之神的化身,是完全不同于“战争男人”的另一种人。
一个人身上的美术史--邓荣斌
在情欲世界里漫游,寻求人性的高度解放,这大概是邓的绘画的价值所在。各种情欲符号被他“胡乱”的拼贴于画面。青春的压抑被他清晰地表达出来,人类的虚假外壳在他的绘画面前完全是无缝可藏。真人类的独白在这里被表达的一清二楚。 绘画是心灵得到安静的良药 文/黄冠明 在我的创作中,我所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画面的平衡美。而绘画和展出的作品之间和它们本身有联系。艺术家不需要求助于其他东西,例如艺术家的人格、传说或艺术史等来表现自己。作品就是作品,中间只有实用性的对话,而不存在任何脱离作品本身的幻想。画面隔断了造型和色彩的运用,就是为了避免观看者在欣赏时把自己虚幻的胡思乱想附加在作品上。绘画是自己的实体,我们只能提出属于它自身的问题。这是对禁欲的挑战。非几何、非物质的形式成为我作品的主题。在我的创作工作中不再依赖于实体性的中国当代绘画史、以及对中国绘画的认知史。我所感兴趣的并不是我们文明语言的精致、考究和技术。而是关注人性探索的初步阶段,也是关注“纯粹实在”的原始回归。我想艺术家最好把艺术作为一种必需品,就象呼吸一样。呼吸没有文化上的意义,但它确实是最重要的. 绘画其实是一种选择,而这个选择就是从你不知道什么的时候开始的.所以,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从一幅画中开辟无限的探索空间.作为我作品的观众,不一定要他们能非常真切、正确的品读我所赋予的意义。因为每个观者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在观看作品时不自觉的会加入自己的感情,于是便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误解就是理解的事实,人类的阐释史也就是一部误读的历史,所以作品本身的本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绘画自身的问题。是用绘画来释放自己,让心灵得到安静的问题。
南方当代艺术的心脏.:深圳创库. 一个城市的锐性与活力是看她有没有先锋性的文化和人才。
当一群年轻的艺术家自觉聚集在一起,在深圳南山一座厂房办起艺术工作室,展现自己的艺术追求时,南方的深圳才有了她自己先锋艺术的基地,我们也由此可以把握南方艺术跳动的脉搏。 深圳的艺术生态总体而言并不乐观,毕竟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而且南方的审美趣味还是传统书画的,尽管南方也是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这群多数还没有成名的艺术家很多都还处于努力探索自己风格的时期,因此,可以想见他们生存的压力。但是他们一直在坚持并不时创作出让人振奋的作品,这让我们欣慰,我认为,深圳创库在南方的存在本身,就是艺术探索的体现。由此,深圳创库成立的举动在城市的发展上和区域性的文化意义上具有重要的开拓性价值。艺术家们的作品与举动也将在各自的进步上呈现出先锋文化价值、经济与收藏价值、美术史意义的历史价值。当然,创库的一些艺术家已经有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并在艺术圈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比如,作为卡通一代艺术流派代表性艺术家的田流沙。被誉为以上帝的眼光看世界的艺术家周金华。邹卫的闺阁系列与小飞人系列,前者既转换了传统的审美,也保留了传统美感的色晕,而小飞人的生动形象,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身体政治贡献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小飞人的政治讽喻对北方艺术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任晓斌油画作品《人鸟》系列结合鸟与人的形象,揭示了我们生命的本来原型,展现了我们生命力的图像。吴德生的油画作品《沙发上的小孩》系列让我们暗中颤栗:一个被离弃的小孩置于沙发上,他如此的孤立无助,而画面本身异常冷静客观,艺术家以惊人的克制展现了我们内在生命的处境: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就是这个惊恐的小孩。莫峻峰的油画作品《春光乍泄》以其强烈的绘画性描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平庸与无意义,而绘画本身对传统手法的内在回应要求我们更多的回到作品本身的阅读上......
创库的功能已不仅仅是画家们的创作室,也经常举行各种探索性和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些艺术家的进一步成熟与影响的扩大,这个创库将成为南方艺术的“心脏”和风向标!创库主持人杜应红以其作为艺术家的敏感与热情,形成了大艺术的概念:创库不仅仅是绘画的空间,也是实验音乐演出,诗歌朗诵等等的集结地,创库的空间是开放的,随着与北方艺术的广泛交流,以及大量国内外其他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创库的质量在逐步提高,其影响与意义将更加壮大。而且,因为她比邻香港十分钟的车距,让创库具有了向外扩散性影响的优势和可能。不仅如此,创库还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开展一系列艺术普及与社会教育的工作,艺术家们不仅仅自己创作,也担负着艺术审美教化的使命,这是南方的特有文化环境所导致的,也是艺术家们社会责任感的自觉体现!
在这里,每个月一日都例行举办工作室开放活动或学术主题展览,如果将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比喻成南方当代艺术心脏的话:她的每一次跳动都是南方艺术活力的体现,因而她也召唤我们与之一道律动!
夏可君2007年7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博士)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