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箱内的格子里,在那隐秘的双层底中,裹放着成百个君王的玉玺,用整块玛瑙、玉石或金子制成;他生命中的任何情形及他在位时的任何法令都需要这些沉重的印章;这些无价的玉玺,在皇帝下葬后从没人再碰过,在这里已经沉睡了两百年了。
这件拍品来源北京寿皇殿,法军将领de Gercey于1900年掠至法国。乾隆时期,每遇重要的国事家事都要刻制宝玺为纪念。如果把它们按年代先后排列起来,乾隆一朝的重大历史事件便可一目了然。“乾隆皇帝著名的‘太上皇帝’圆玺可以说是这样一方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专家郭福祥说。
此玺白玉质,整体呈圆柱形,顶部利用土红沁色浅浮雕双龙捧干卦图案,印面朱文篆书“太上皇帝”4字。玺四周阴刻乾隆帝《自题太上皇宝》御题诗。玉质温润细腻,顶部钮雕及四周的御制诗文字刻工流畅精细,形态自然,是典型的乾隆时期的风格。
据郭福祥介绍,这方宝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御玺印谱中有明确著录,经与实物比对,无论是材质、体量大小,还是印文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记载完全相合,可以确定此玺为乾隆时期的真品。
“通观中国历史,名副其实既有尊位又有权势的太上皇,恐怕非清代的乾隆皇帝莫属。按照乾隆自己的说法,早在他继承皇位的时候,就默祈上苍,如果使他享位六十年,他就要传位于嗣子。开始他只不过是以此祈求长寿,但天子有信,出言必行。”
乾隆归政后用喜字第一号御宝刻制了“太上皇帝之宝”玺,它面22.5厘米见方,为清代最大的皇帝御宝,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后,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内府工匠用不同质地制作了二十多方太上皇帝之宝,但圆形印面的只有此次拍卖的这一方。
作为乾隆帝太上皇时期的重要宝玺之一,这方圆玺经常钤用于内府收藏的书画之上,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晋代王献之的《中秋帖》,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唐寅的《品茶图》轴等都钤印有此玺。另外,在一些宫藏古器物之上也刻有此玺。如台北故宫所藏新石器时代至夏代的玉圭上。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