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 艺术北京:散发年轻的动力

更新时间:2007-09-26 14:06:24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编辑:小路 浏览量:334

 

     当代艺术在市场方面的成功加上媒体的追捧,已经由原来的艺术事件渐渐成为社会事件,大众的参与程度明显增加。艺术博览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近日,“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新馆亮相。与其他的艺术博览会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艺术北京强调艺术的大众性、参与性,甚至娱乐性。在艺术北京展览期间(9月20日~9月23日),几十场当代艺术展览配合艺术北京的展期开展,整个北京因为艺术在那一夜陷入狂欢。

    艺术北京 年轻的动力

    2007年全球的当代艺术博览会风起云涌,各个高成交记录刺激着这个本来就已经发烫的市场。如今,博览会已经不仅仅是进行艺术品交易、展示的独立单元,而应是整合城市当代艺术展览的催化剂。使得城市的艺术区、各家画廊在博览会的协调之后,共同举办活动,展示当代艺术的风貌。面对这些变化,艺术北京是一个年轻的博览会,艺术北京2007是艺术北京这个品牌的第二届,但其组织者却具有10年艺术博览会以及两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组织经验。这种经验保证了无论在商业操作模式以及学术建设的协调构建中能够精确地找到平衡点。

    2007年艺术北京展览主展场面积1.3万平方米的博览会,参展的约有108家画廊、机构,国内外画廊的比例为3∶2,在博览会现场我们看到阿拉里奥北京画廊、大未来画廊、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等都带来了主推艺术家的架上、装置、雕塑等作品;在户外预展上,国际知名艺术家池田亮司先生还现场演出他的新作“数字弥漫”,同时美国导演温成(Rick Widmer)纪录中国当代艺术的短片也在预展专场开幕时首映;“艺术北京2007”主题展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今年的艺术突破是亚洲画廊学术邀请展,强调当代艺术由“观念”向“视觉”的回归,展览有夏小万、季大纯等艺术家的作品。

    面对新兴画廊、年轻收藏家的积极介入以及有限的展览机会之间的矛盾,艺术北京看重的不是画廊的资历,而是其经营的方式是否规范、国际化以及是否有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心。年轻的博览会之于年轻的博览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相互吸引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艺术北京最终关注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希望人们在参观艺术北京的过程中,能够找到“新的面孔”,找到“新的感动”。

    艺术突破 国际影像大展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也是艺术博览会的永恒追求。“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中,个性主题展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亮点。

    在艺术北京主题展上的“艺术突破:亚洲画廊学术邀请展”以及以14个集装箱与大型棚房在广场搭建的专题展“立体视镜”——国际影像展与“VISIóN: A”——国际影像艺术巡回展,不但颇具规模、极具国际水准,而且参展艺术家全是在国际重要大展上多次参展的重要影像艺术家。如此大规模高层次的国际影像大展,为国内首见。

    与其他的学术展览不同,“艺术北京”作品仍然强调制作上的精致和逼真,强调当代艺术由“观念”向“视觉”的回归。整个展览会不仅能从学术上展望艺术未来,而且还探索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下一个新的增长点,从而引导收藏、投资的新方向。此次学术委员会会根据学术主题邀请参展画廊的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来搭成整个主题展,彰显展览的学术定位。

    此次主题展也是执行委员会帮助画廊推广其签约艺术家,推动其品牌所策划的创新服务,此次主题展尽管仍然强调以当代艺术为内容主体,并进一步旁涉当下更实验性的、更前卫性的艺术创作,但与“艺术北京2006”这样的“纯学术展览”不同。此次主题展在更深的层面上与画廊发生关系,学术委员会将会根据主题邀请重要画廊的艺术家,通过学术的引力将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重置,使这些作品能在学术领域找到归属,成就艺术的真诚,并且这面向艺术未来的展览也能窥见亚洲未来收藏趋势的端倪。

    在视觉和音效创作的国际领域内,艺术家池田亮司是广受好评的、屈指可数的、优秀的艺术家之一。作为“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的专题展之一,“数字弥漫”关注的是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改写与重塑的多媒体艺术创作,以及人们在这类艺术作品所营造出的真实与虚拟交替的艺术景观中的感观体验。

    利用集装箱和篷布搭建,做出立体视镜的外形比喻,放置其中的作品由此可以和空间相关联,而观众也可以更直白地获得主题的寓意。这个由艺术北京2007执行委员会与站台中国合作举办的“立体视镜:国际影像艺术展”。所谓“立体视镜”是指用一种超二维的视角来观察。在这里,尤指以非群体的个人化视点作为出发点,犹如人眼的观看,以细致并细节的推进,最终想要达成的,是每一个细节的立体感知,并非是全面整体的概括。由此允许观众能在自己的脑中构建主观认知的见地。展览上艺术北京将这个视镜聚焦在亚洲这个特定区域。邀请来自欧亚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以类比和对照的方式来呈现他们的作品,试图通过东西方艺术家对于“亚洲”特定区域和文化概念不同的理解和各自的表达,窥探其中所谓“东方精神”的国际共通性以及潜在的文化语言之间的联系。

    对于收藏家,尤其是年轻的收藏家,博览会不仅仅着眼于艺术的现状,更应该抓住艺术的未来。艺术的未来不仅仅是年轻艺术家,而应是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包括艺术家突破自身原有模式的作品,艺术的未来是画廊的未来,还是博览会的未来。但是,艺术的未来需要一个阶段来让艺术人民认识其珍贵的价值和可增长性,所以艺术北京为此策划很多非商业的展览。像主题展“艺术突破”,就是中青年艺术家对于艺术未来的探索,实现自身风格的突破,从学术上深掘自身作品的外延。而“年轻艺术区”是七零后与八零后年轻艺术家们对其生活现状的思考。

    北京艺术  大巴之旅

    艺术当代博览会由于其规模之大,受众之大,宣传之广,往往成为城市形象及文化产业的重要象征,会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是一个当代艺术的一件盛事,也是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艺术爱好者、艺术学生相互交流的盛会。

    此次,艺术北京2007执行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充分看到了博览会在艺术资源整合方面的巨大能量,邀请了北京艺术区的艺术机构、美术馆及各国文化中心,共同组成“艺术北京当代艺术节”,壮大当代艺术的声势。

    今年“艺术北京2007”执行委员会还组织了北京各大艺术区联合开展“艺术白夜”活动。9月22日今日美术馆刘庆和个展;晚上7点将与DIAF开幕活动联动起来,在七九八艺术区举办盛大酒会,8点草场地艺术区,9点移至酒厂艺术区。另外,“艺术北京”所邀请的收藏家、VIP可以从“艺术北京”农展馆出发,参观艺术北京的外围展,使收藏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北京当代艺术圈的发展动态。

    当代艺术以各种形式表现当下处境中人的各种状态,艺术博览会短期的传播能量,足以对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艺术北京2007除了4天中庞大的当代展览与外围活动外,除了每天下午有为收藏家打造的“艺术财经论坛”外,同时在早上推出“公共艺术教育”系列课程。聘请当代艺术界重要的学者策展人,为公众阐述中西当代艺术发展史与精神内涵,使人们在艺术中得到最大的欢愉。

    拍卖行、画廊、艺术博览会,这是所有艺术品投资者不可忽视的3个交易场所,而对于那些对艺术市场仍无那么多理性认识的中产家庭来说,博览会已经成为最好的媒介。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