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去江心洲吃葡萄的市民,又多了一个去处,就是去圣划艺术馆感受艺术气息。
《一个摄影机的命运》讲述了一部摄影机从高楼坠下,摔得七零八落,散落为一堆零件;三个屏幕同步放映的“行为艺术”短剧,诠释现代年轻人迷茫的内心世界,夸张诡异……艺术馆里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如果不是有人讲解,不少市民“看不懂”。
南京的“苏荷”模式
说起自己的艺术馆,馆长陈燕似乎有很多话要说。
圣划艺术馆是今年刚刚搬到江心洲。其实,圣划艺术馆已经有5年的历史,最初还只是“艺术仓库”的形式。
“在书画收藏盛行的今天,国内众多收藏家对传统书画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对当代艺术作品却很少涉足。”2002年年底,在河西江东村出现的南京圣划艺术馆,填补了南京大型当代艺术机构的空白。
据介绍,“艺术仓库”这种形式诞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纽约。当时,一些贫穷的艺术家们为逃避市区的限制和昂贵租金,在曼哈顿的西南端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分隔出居住和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这种新颖的艺术空间渐渐吸引了大量艺术家与相关的商业及艺术消费群体,这里被称为“苏荷”区,至今仍是美国现当代艺术的中心。
而江东村这个艺术仓库的诞生则纯粹得多。
2002年夏天,艺术家吴翦找到江东村村委会后面的这片家具仓库,转租下其中的一个仓库。吴翦和十多位艺术家将这里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并取名叫“联手创库”。同时,由于拆迁,长江路上的“艺术神画廊”也在寻找新的安身之所,“联手创库”引起了他们在南京建立艺术仓库的共鸣。不久他们以每平方米9元的价格,租下了全部3个仓库共4000平方米的面积,成立了“圣划艺术中心”。
后来,江东村的艺术仓库被分割为摄影、陶艺、雕塑、设计和绘画等18个艺术家工作室。每月这些艺术家只要向圣划缴纳每平方米9元的租金,而仓库的管理者圣划则策划展出这些艺术家们的作品,以及向外界推荐并组织艺术人士和藏家来仓库参观交流。去年,由于艺术仓库所在正是滨江大道绿化带的范围,艺术中心面临拆迁,后来才选择了江心洲。
经营为何不甚理想?
除了营造当代艺术氛围,给当代艺术家提供创作的场所外,圣划更注重与国际当代艺术家的交流。
“在南京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基本上都来过我们艺术馆。”馆长陈燕女士介绍,“很多国外游客也把这里作为参观景点之一。”
今年葡萄节期间,他们还策划了“圣划创意市集”,游客可以“淘”到艺术家、艺术院校学生亲手设计的服饰、陶艺、木雕、手工艺品等作品。“不过创意市集在国内,还不是特流行的事物,尚未影响到很多城市,南京也是刚刚起步。”陈燕坦言,某些设计师摊头,多数是以手工制作的小东东为主,很多东西限量,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产业的地步。
然而现当代艺术家的集聚,并没有给南京的现当代艺术品市场带来多大的变化,本地的收藏者依然热衷于传统字画。大量国外的当代艺术消费群体也被北京、上海等规模更大、艺术家更知名、市场运作更成熟的艺术仓库所拦截。
“我们幸好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要是在这个仓库里谋生,早就饿死了。”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这样对记者说。
谈起经营,陈燕馆长表示,由于当代艺术还没有被大众了解,目前的生存状况比较艰苦,艺术馆还无法自己养活自己,好在有几个民营企业一直在提供资金上的支持。“现在还没有到赚钱的时候。”陈燕馆长直言。在圣划的理念中,艺术仓库前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艺术积淀,这种积淀包括举办各种免费的交流展和学术活动,一次又一次地筛选出好的艺术家,确保留下最有潜力同时创作状态也最好的人。在这期间,他们还要不断考察艺术家的作品,从中选出自己要收藏的系列。当这一切成熟之后,艺术仓库才能进入经营阶段。
“当代艺术的势头越来越好,跟国际接轨很直接,现在真正关注的很多都是外国人。”对于未来,陈燕充满自信。她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我们可以把南京的艺术仓库打造得和北京、上海的一样好。
■相关链接,“苏荷”的商业奇迹
二战后,纽约开始取代巴黎,逐步成为西方乃至世界的文化与艺术中心,其关键便是“苏荷区”的开发建设。
该区原是纽约19世纪最集中的工厂区,随着金融业取代制造业成为纽约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苏荷区”逐渐成为一片废弃的工业区,仓库厂房大量闲置。由于租金低廉,吸引了一批美国新锐艺术家的入住。目光敏锐的画商随后在该区设立画廊。在随后的旧城改造中,纽约市做出了具有高度远见的决定:全部保留“苏荷区”旧建筑景观,确认苏荷为文化艺术区。
正是这一决定,加上苏荷艺术家的不断努力,造就了画廊逾千、艺术家逾万、世界顶级美术馆林立的当代艺术中心——“苏荷区”。同时,与之相关的书店、餐厅、咖啡座、时装店也在该区兴盛起来。当代艺术的时尚、前卫,与工业时代老厂房的古板、粗犷相映成趣,不但开创了LOFT居住与建筑形式的先河,其影响之深远,也使苏荷成为后现代城市建筑和现代艺术的专有名词与新文化符号。
作为20世纪世界当代艺术的中心,纽约苏荷的成功经验在于,它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从而使其成为城市规划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而成为培育城市文化的神来之笔;而它所反映的问题也同样明显,就是随着商业化的开发,上涨的租金逐渐成为其继续发展的瓶颈,最后由艺术中心演变而成画廊遍地、名店扎堆的高级商业住宅区。
■相关分析,“艺术仓库”宋庄模本
如果说纽约“苏荷区”的历史,是一部二战后的世界当代艺术史,那么宋庄将有望成为21世纪以来,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史新的书写者。
宋庄,北京市通州区行政区划下的一个镇,位于通州区北部,距北京CBD中央商务区13公里处,略显边缘的城郊处,总面积百余平方公里。作为国务院发改委批准的全国重点小城镇试点镇,宋庄的身份在悄然发生着转化。1994年以来,随着大量画家的进驻,这里逐渐形成了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大本营——宋庄艺术家群落。
面积只有百余平方公里的宋庄镇,却在十几年间聚集了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及相关产业的文化人士。47个村有12个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村”,宋庄甚至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向世界的名片,也成为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旗帜和品牌。
宋庄的迅速崛起似乎只在一夜之间。昨天的宋庄似乎还只是一个画家村,今天则俨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的代名词。
一切皆源于2005年宋庄艺术家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集体爆发。据宋庄艺术促进会统计,仅在这一年,几个领军人物的个人交易额就超过6000万元。其中,岳敏君的一幅画在欧洲拍卖,以9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宋庄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据较为保守的估计,2006年在宋庄居住生活的艺术家们,一年艺术品的交易额已超过3亿元。
艺术家聚集宋庄,不仅盘活了农民闲置私有房屋,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十几年前的宋庄,以小堡村为例,村民人均年收入仅三五百元,艺术家进入小堡村以后,宋庄镇及时制定了文化造镇计划,策划并实施了两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短短几年,宋庄艺术村国际名望空前高升,而且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宋庄经济发展呈现最好态势。
据介绍,宋庄镇2006年总投资20多亿元,其中文化产业3.2亿元,高达18%,全年利税3.5亿元,创历史新高。艺术家作品公开拍卖,成交额近亿元。艺术家中心区小堡村,全村1300人,2006年总产值却高达3.5亿元,上缴利税1816万元,人均纯收入1.2万元。据不精确分析,直接由文化因素产生的收益,约占该村人年均收入的45%。
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专业人才匮乏,文化消费市场缺乏活力——南京还有很多事要做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市服务业经济发展中还是一项弱势产业,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俊表示,“创意”两个字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名词,南京的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真正赚到钱的人很少,而且总体规模偏小,专业人才匮乏,文化消费市场也缺乏活力。
据统计,200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3.4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3%,200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占GDP3.2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按照规划,到2010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达到3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左右,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20%以上。
三大瓶颈
“虽然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但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与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南京市委宣传部改革办孔利主任对记者说。
南京的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文化产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与一些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文化企业规模小,实力不雄厚,现有产业集团与国内外知名的传媒企业相比,整体实力及经营水平亦差距悬殊,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的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无法构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在人力和财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上,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占较大比重,而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所占份额则相对较低。
人才匮乏
南京文化专业人才也比较匮乏。不少家装公司大喊缺少好的设计人员,广告公司的老总们抱怨好的创意人员难找,不少企业更是为好的创意人才流向外地而苦恼……
为此,南京制定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进政策,构建文化产业人才支持体系,打造人才“良港”,特别是吸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和既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经营的管理人才来南京工作,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落户南京,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使南京成为各类人才最具有吸引力和最能发挥专长的城市之一大力吸引各地人才到南京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南京还将积极举办国际性大型设计艺术展览,打造设计师们互相交流碰撞的平台,建立南京文化产业发展高素质的后备人才队伍。
保护创意
深圳大芬油画村,一个只有4平方公里、居民仅300余人的弹丸之地,云集了1000余家画廊和工作室,占据了世界油画市场60%的份额,去年的销售收入超过5亿人民币。
大芬油画村的成功,因为靠近海外市场,还有它独特的工业流水线式的生产。但因为大规模临摹名画,它也遭遇到了知识产权问题。
为此,南京市文化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明确表示,南京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首先,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其次,建立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价中心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评价制度,通过建立一整套对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意项目进行评价的机制、模型、原则和运作模式。
有关专家建议,保护版权首先要保护好做了创意的个体,因为只有保证了这一条,才有无数的后来创意者。
鼓励投资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目前设立的南京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整体规模上而言,数量偏小,杭州市、宁波市每年超过一亿元,深圳市每年6000万元专项资金。
南京将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场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鼓励企业运用资本运作的办法筹集发展资金,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记者获悉,经有关部门依法认定,评估的专利和技术也可以按一定比例折价作为股本和注册资金。南京还将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创建专门的文化创意交易平台,降低文化创意产品交易成本,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转化。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南京还将定期发布《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