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袁熙坤 让世界看到中国雕塑

更新时间:2007-09-05 08:49:55 来源:焦点房地产网 编辑:小路 浏览量:147

  袁熙坤作品曾得到十余国总统授予的最高荣誉勋章和文化部门颁发的权威艺术奖章,是我国因雕塑获得国外总统最高荣誉勋章、文化部门权威艺术勋章最多的艺术家。

  2004年8月19日,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创作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荣获保加利亚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权威艺术奖章”。

  2006年3月25日,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亲临北京为袁熙坤创作的顾拜旦、萨马兰奇铜像揭幕,并邀请袁熙坤将顾拜旦雕塑复制一件送往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收藏。

  2005年当选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组委会主任。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致函:

  “熙坤贤侄:很高兴看到你有那么辉煌的成就。人物雕塑抓住了人精神的深刻内涵,十分传神。我感到非常欣慰。”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程允贤评语:

  “他用超凡的能力从平面到立体地将历史文化名人和国际风云人物作为塑造对象,为雕塑艺术开辟了一块

  走向世界的广阔天地。”

  中国城雕委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克庆评语:

  “以神写形,以意取情,妙趣天成,浑朴自然。”

  意大利画家姜卡洛.卡波尼评语:

  “感谢袁熙坤大师让我接近了中国艺术。”

  大进大出,大吞大吐的袁氏雕塑,体现了艺术的优化嫁接。袁熙坤让雕塑保留在习作状态,因而他的雕塑比一般雕塑更多情感的留痕。他将古代文人画中的许多皴法如斧皮皴和印象派中的点彩技法,演绎成了袁氏特征十足的中国社区奥运雕塑。他的塑块是有气势的大体面,含精致片状的零件,都是固体的笔触,或是被固化的光斑,见证着印象派的主观自由。

  他再用有多个接驳点的艺术,同民间外交、社会文化建设、全民美育、人文奥运等链接,令中国社区奥运雕塑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能。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神、师法自然,西方艺术的写实、理性、重视人文意义的要诀,被他在中国社区奥运雕塑里总装到了一起。

  中国社区奥运雕塑主题阐述

  为什么我会选择小轮车作为奥运的象征?就在一刹那这个想法进入我的脑海--自行车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直到现在依然是我国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成为我们生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公共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私家汽车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我重新把它作为创作题材,是希望我们响应节能减排的环保口号时不要忘记为我们服务了多年的“老三件”之一。

  同时,充满冒险精神的小轮车作为国际上倍受关注的奥林匹克最年轻的体育赛事将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上首次亮相,用它作为题材也体现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奥林匹克精神。作品中的轮子经过艺术处理后正好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的标识五环。可以说这件雕塑作品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双重含义。

  雕塑下面的基座选用代表性的长城造型,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悠久历史,上面的两片新芽预示着中华民族的蓬勃生气,和对举办绿色奥运的坚定决心。社区是组成社会大家庭的基础,将社区的元素和奥运的元素用永恒的方式表达。从而纪念这百年梦圆的时刻,相信它代表了最广大群众对奥运的呼声与热情。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带动更多的社区投身到奥林匹克事业当中,正如“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的奥运口号,让我们在期盼中分享奥林匹克的快乐,迎接北京奥运盛会的到来。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