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广场上的“世纪宝鼎”。
▲五马街头的五马雕塑已经成为温州的重要标志之一。
▲华盖山下的雕塑。
题记在温州经济日益腾飞的今天,人们对美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城市雕塑,这个展现城市精神与文化品位的艺术载体,在人们对美的呼唤中,越走越近——
今年年初,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雕塑展在我市举行。172幅来自全省各地的雕塑图片,向人们展示了不同城市的特色精神和人文底蕴。
但相比杭州、宁波、台州、绍兴等地几十件的参展作品,我市却仅有《世纪之光》和《百泉涌鼎》两件雕塑入选。这一份遗憾,凸显出城市文化品质建设相对滞后的尴尬。
3个月后,一份关于城市雕塑总体规划的设计,被提上了规划部门的工作议程。城雕精品与我们的距离,开始拉近……
周末的早上,中学生叶萱会背起画板,去市区各处临摹雕塑。华盖山上的《工农兵雕塑》、五马街头的《五马奔腾》、世纪广场的《百泉涌鼎》……都是他笔下的素材。
“我喜欢这些雕塑,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叶萱说,他已经画了不少城市雕塑,但现在却停下了临摹的画笔。“因为可供临摹的雕塑实在不多,又没有新的雕塑出现,我只好改成临摹别的素材。”
叶萱的无奈,被城市建设专家们看在了眼里。
一个月前,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城市中心区的雕塑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的抽样结果是,城市雕塑总数量只有63处。
不仅如此,在生活聚集地的市区若干个居住区内,几乎没有雕塑作品;在城市出入口和城市广场这两个重要的公共空间里,雕塑作品也只有寥寥的13处。
“温州市城雕的优秀作品较少,缺少对本土化、当代精神的关注,从而影响了温州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全国著名城市雕塑专家白一教授这样分析道。
雕塑总量的偏少,带来不可避免的现实矛盾。在专家看来,叶萱对城市雕塑的喜爱与无奈的停笔,正是矛盾的缩影。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对精神层面上美的追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有品位、有内涵的城市中;而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品位的点睛之笔,它的数量偏少,已远远无法满足市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量与质的提升
“好的城雕,需要与周边环境融合、体现城市文化和地域特点,这就需要一个整体的城雕规划。”
量少质缺的现状,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对现状的改革,被迅速提上日程。
然而,是不是尽快建一批城市雕塑,就是解决之道?
“做城雕不能比快,要比慢,慢才能出精品。”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在来温讨论城雕发展时,首先提出这一点警示:盲目地一哄而上并不可取。在国内部分城市中,就曾经因为盲目发展城雕,出现了不少“垃圾雕塑”,反而成为城市景观中的败笔。
盲目发展的致命弱点,就在于缺乏鲜明的主题,缺乏对周边环境、城市文化和地域特点的认识。
事实上,华盖山上的《工农兵雕像》、中山公园的《白鹿衔花》、五马街头的《五马奔腾》、世纪广场上的《世纪之光》……这些相当优秀的雕塑作品,正是在无形中遵循了一条重要准则:城市雕塑与市民生活相连、与城市精神相连。
这条准则,也正是进行城市雕塑规划的根源。从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度、广度、深度,来对城市雕塑的设置、建设与管理进行统盘考虑、全面部署,避免无序、杂乱的城雕建设,从而打造经典城市雕塑景观。
“在城雕规划的倡导下,城雕不以实用性、经济性为直接目的,而是着力于使城市空间艺术化、立体化、个性化、成为市民艺术生活的组成部分。”我市规划专家丁俊清这样解释城雕规划的作用。
美的序曲
“城雕具有凝聚、维系、升华城市空间的功能,对陶冶大众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物华天宝”,曾一度成为温州城市的标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体现出温州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进入21世纪,城区的扩大、经济的腾飞、生活水平的提升,更需要具有时代意义、体现温州人精神的城市雕塑出现。
“我希望能有这样一座城雕,让到温州来的客人看一眼就能深深记住。在别的城市里,只要看到这座城雕的图片,大家就知道,那一定是在温州。”市民赵先生的话,也是很多温州人的心声。
市民对城雕的期待还不止如此。市区大士门一带的居民,就主动向规划部门提出,想在社区绿地上建几座雕塑小品,用以怡情;江滨路一带的老居民,则希望在建设沿江防洪堤景观带时,能建几座反映温州人民与瓯江水深厚感情的城雕作品,让大家能感受到温州人的奋斗、创业精神。
市民们的普通关注、专家们的专业提点,在这一背景下做出的《温州城市雕塑规划》,拉开了城市雕塑精品建设的序曲。
在规划文本中,设计者根据温州的历史文化特点,对城区不同功能区块进行分类设计:对重要历史街区、文化遗址等处,规划设计以写实雕塑为主;对工业区及城市外围景观,则以抽象雕塑为主。如,在谢公亭、龙湾炮台等文化古迹处,设《谢灵运》组雕、《文天祥》、《将士》等;在城市门户,如高速入口、机场大道上,设《东南邹鲁》、《商贸之都》、《走向世界》等大型标志雕塑,彰显温州城市特色;在星河广场、松台广场、滨江景观带上等公共空间,设《生命之歌》、《温州新风》、《静闲》、《流韵》等雕塑小品……
走在市区街头,会看到不少市民喜欢在《五马奔腾》、《百泉涌鼎》、《世纪之光》等城雕前合影留念。这一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双向的互动:市民选择在此合影,是喜欢城雕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而优秀城雕所包含的意义,也在此举中得到生活化的体现。现在,我们更期待看到的是,温州的美,能在城雕中不断地凝聚、升华。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