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魏华·水墨·陶

更新时间:2007-08-24 08:53:39 编辑:小路 浏览量:434
  眼前的,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佛山(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新型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聚集地,这种地方被称之为LOFT。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相继涌现,现在,佛山就成了广东地区的先行者。此时,站在我身旁的正是这个创意产业园策划者——魏华。

  魏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尽管现在的他拥有多重身份,但其更愿意称自己为“做艺术的”。

  他是一个很热情的人,爱开玩笑,在其身上你找不到一点类似某些艺术家的孤傲。在他的工作室里,堆满了不知从哪淘来的古董家具和玩意。当代雕塑、实验水墨、说不上流派的书法、未完成雕塑泥稿、角落的一桶桶釉料、自制的工作台,手工的日常器皿、音响、空调……当然还有这些装载了不知多少故事的古董家具,都在这个不算太大的空间里相互组合搭配,如此必然的偶然,诠释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就像魏华本人,一张憨厚质朴的脸,一副敦实的身材,颇像逍遥豪迈的山野村夫;略显胖的圆脸、光头,留着胡子,再加上那双深邃而沉着的眼睛,又带几分佛相。这些都会让人不自觉想起一位睿智的参禅者。

  在90年代(上世纪)初期,国内雕塑界盛行“雕塑回到本体”之风,一味追求形体和形式。这次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思潮,给众多青年雕塑家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当时刚离开学院不是久的魏华,一直对此倡导抱以怀疑和抵制的心态,仍然坚持着自己排斥矫揉造作、走进生活的艺术追求。尽管如此,现实的障碍还是让他的创作出现了一段停滞期。

  后来在香港的一个展览上,“石湾公仔”的形象引起了魏华的注意。“石湾公仔”是石湾艺术陶瓷的俗称。它起源于民间,在明代以后进入了鼎盛期,其特点是造型和釉色充满浑厚、粗犷、质朴、率直的审美情趣。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模式化、量产化等因素使得“石湾公仔”无法摆脱匠气。但其对人物形神兼备的细腻刻画,让魏华觉得这是最为生活化的一种语言体现。于是,他尝试抛弃自己在雕塑创作中原有的抽象化语言,去寻找生活当中的一些具象因素。一个“具象公仔”的概念就有了大致的轮廓。他逮住了“关注生活”这个传统与当代的契合点,从造型、材料等方面开始进行改造和尝试,不断地融入自己的符号语言和对生活的理解。很快,一系列头大身小、诙谐幽默的表达当代人情感的小人形象诞生了。这就是魏华的“新公仔”系列。其中,《智者》就是一个典型。作品放弃了浓重的釉色,保留陶泥“胎骨”,在有意无意中间施予肌理。

  自小便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思想的魏华,在这次碰撞之下,整个创作思维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释放,彻底地摆脱了一些体制模式的无形约束。于是,在进行雕塑创作的同时,他重拾了久违笔墨纸砚。此时的他,找到了传统文化和当代语境的结合点,一种无约束的创作状态,让其无论是从立体到平面,还是从平面到立体,都如鱼得水,享乐其中。

  没有停下脚步的他又开始思索:陶艺,这个中国传统的艺术样式,在今天究竟有没有进入当代人的文化视野,感受到当代人的情绪,进入当代人的生活?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国内许多艺术家进入了一个误区。在为求与西方接轨的同时,出现了盲目遵循多样性的原则而丢掉本土化者,也出现了片面依赖本土化而“贩卖”传统文化者。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悠久深厚的历史背景,在眼下这个浮躁的年代,不少艺术家是利用它的符号样式,而不是继承它的精神尺度。所以,中国的许多当代作品出现了“套”的痕迹。当我问起魏华,是如何避免和解决这种问题?“不清楚。我似乎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多少让我有点意外。

  也许,事实就像他所说一样。就说魏华2006年为韩国CLAYRCH美术馆的一个当代艺术展做的一个装置作品,名叫《马桶会议》。最初我得知作品是以现成品为原型,马上想到了杜尚的《泉》,以马桶代替小便池,其中还有什么文章可做啊?后来看到了作品和现场图片,先前的不大“感冒”被一种无法诉之言语的震撼所取代。同是一个玩笑,其震撼不同于杜尚的《泉》,前者是对于艺术史具有革命性的一个“重磅炸弹”,后者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个不经意的“戏谑”。在一个空旷的展厅里,光束聚焦在中央围成一圈的数个马桶之上,它们静静地围绕着居中的洗手盘,不远处还立一根他在现场手绘的圆柱。整个场景,确实让人肃然起敬,但对象却是与这种感觉画不上等号的马桶,又让人觉得可笑。近看,还会发现在它们光亮洁净的皮肤上,随性地描绘了一个个很中国味的青花人物,这些草根的小市民形象又打破了青花这种传统符号所特有的意境之美。所有的语言经过魏华别有用心的重组,展示了一个很当代的“场”,在直指某些社会问题的同时又流露着点点生活的情趣。

  这样的当代作品,没有了造作和迎合,没有了愤怒和不安。在“企图矛盾又不见矛盾”概念上,作者很好地把握了一个视觉语言本身切入的支点。这个说法,可以在魏华近期的水墨作品“脂粉系列”和陶艺作品“青花人物系列”中得以证明。“艺术要让大众读懂才有存在的价值。为此,你得放开一些抽象的语言,得放弃一些学术性的语言。可以让观者体会到的一些微妙的情感细节,才是自然而毫不牵强的。”对于艺术,魏华谈了这样实在的看法。

  没错,一个活在当代的艺术家,就必须去解读全球化语境和大众化语言。当然这不是说要放弃个性而选择被同化,也不是要把艺术方式变成一种为大众文化服务的娱乐方式。而是说在关注当代,关注生活的前提下,丢掉历史对艺术所给的“精英文化”这个局限性的定义,在今天,艺术不再需要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作为一个雕塑家,魏华却也拥有对笔墨运用和把握的感觉。从他的水墨作品和书法作品中,看到了有别于正统国画家的气势和细腻,也许这就是对空间理解的雕塑方式所赋予的。与此同时,平面化的绘画语言和中国画的书写方式,打破了传统雕塑对空间表达的局限性。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方式,在不断实践和试验的过程中,两者相互消化、柔和、补充,成为了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当陶土遇上水墨,当雕塑语言遇上绘画语言,碰撞出来的正是魏华所特有的艺术方式。

  现在,魏华又担任了佛山(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者和艺术总监。他要面对的是“南风古灶”这个五百多年未停火的古窑和周边佛山日用陶瓷三厂的荒废厂区改造。这种对空间改造的大跨度流动切割,对空间功能特点的分割设置,要将两者很好地相互结合,无疑是很富挑战性的事情。现在,他已成功地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展馆和一区相连的半开放式雕塑工作室,同时还在展馆里策划了“石湾当代陶艺展”这个大型展览。而这一切只是在短短的11天里完成。正如他说:“我自己也无法相信,简直就是奇迹。当你看到在一夜间,改变了一个空间,甚至是一种文化生态,这种满足感是无法形容的。”

  当我问他,这么多的事情都压在你肩上,会影响你的艺术创作吗?他说:“做艺术需要无聊、发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需要个人的一点牺牲,艺术家也得为社会为别人做点事情啊!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过度,是人生和追求的一个过程,两者是不相互矛盾的。”

      魏华

  1963年生于湖南张家界

  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石湾·中国当代陶瓷美术馆馆长主要展览:

  2007年托儿——当代陶艺展(上海莫干山道)

  2006年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中国美院美术馆)

  2006年洁具梦游——当代艺术展(韩国CLAYRCH美术馆)

  2005年沟通与扩散——中日韩国际陶艺展(韩国MIRAL美术馆)

  2003年亚洲拼图——第18届亚洲国际美术展(香港文化博物馆)

  2003年韩国安城国际陶艺展(韩国安城中央大学美术馆)

  2003年奥赛罗陶艺展(挪威VINGHHND博物馆)

  2002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广东佛山石景宜美术馆)

  2000年与摩尔对话——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展(广东省美术馆)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