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继大英博物馆藏品在京展出之后,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近日带着馆藏的古希腊珍品首次登陆中国展出。路易十四钟情的阿芙罗狄忒、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首都博物馆一层近1500平方米临时展厅内,保价达3亿元的130件卢浮宫珍品将让观众品味巅峰时期的古希腊文明。
走进希腊
希腊艺术起源的地理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因此也被视为爱琴艺术的延续。走进首都博物馆展览大厅,抬头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希腊神庙,方方正正,四周林立着做旧的圆形石柱,有些石柱上还有仿真雕塑。这是为了配合展品,在展厅中部搭建的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废墟遗址,神庙的罗马柱和仿造的石砖均由砂岩制成。 展厅以蓝色基调为主,爱琴海的味道扑面而来。而一个月前,这座大厅还是个空旷的大房子。策展组成员冯好介绍,相比上次的大英展,这次的进度算是个不小的奇迹。一年多以前,首博举办了大英博物馆“世界文明珍宝展”,曾给京城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去年12月开始,首博就和卢浮宫进行沟通。今年6月底,双方达成协议,这时离开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曾主持设计大英展的首博首席设计师钟梅再次担任此次布展设计,不到2个星期拿出方案,7月20日开始施工。这次来自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130件大理石雕塑、陶器、金器等艺术品,为首都市民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处于顶峰时期的古希腊文明。
“这次几乎把卢浮宫希腊艺术展厅内的所有展品都搬来了。”此次展览策展组组长黄雪寅介绍说,卢浮宫的一次外展通常只出借十几件馆内展品,这次能拿出130件,是因为恰好碰到卢浮宫希腊艺术展厅闭馆翻修。待2008年翻修工程竣工后,这样大规模的外展便很难再实现了。并且一些珍贵展品自从入藏卢浮宫以来首次离开法国展出,如《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战神阿瑞斯》雕像,原路易十四藏于凡尔赛宫的《阿芙罗狄忒》雕像,以及原为意大利王子博盖塞收藏的艺术精品。
此次展区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从社会生活环境、精神信仰和文化魅力的角度展示希腊古典时期的辉煌。“生活在古典希腊时代”区呈现了男人、女人、孩子、故去人们的生活特征,“古希腊人的神灵世界”区则将美神、爱神等诸多精美雕塑巧妙地摆放在“帕特农神庙”里,而“与希腊名人对话”区里,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古希腊三位圣贤的半身像集中展示。展品中的精品还有复制的安放在雅典卫城入口处的“蒙面纱的妇女”头像,记录古希腊女性裸体雕像开端的“女始祖的阿芙罗狄忒”雕像以及被印制在各种出版物上的柏拉图“标准像”等等。
古希腊美术史的分期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古典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期,艺术的各门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以建筑和雕刻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这次展品以雕塑为主,其中大部分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经典之作。古典时期的雕刻已完全摆脱了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了希腊雕刻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刻家。到了公元前4世纪,不少里程碑式的革命诞生了:阿尔勒的“阿芙罗狄忒雕像”成为首尊裸体女性雕像,女性裸体开始成为艺术新主题;神像雕塑开始具有年龄感和个性特征,激情、温和的表情开始逐渐浮现在雕像脸上…… “需要指出的是,古希腊雕塑不仅仅是大理石的天下,当时也存在不少青铜像。”黄雪寅介绍,许多希腊青铜雕像在希波战争中,被波斯人运走或熔掉,因此如今青铜造像明显少于石雕。
在此次展览中还有一部分与帕特农神庙“同龄”的展品。这些名作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出自公元1至3世纪的罗马时期的“盗版”。黄雪寅介绍说,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由于战争和后世的破坏,很多名家之作都没有流传下来。因此,罗马时期出现了一次“仿造”高潮,这一时期的复制品也成为目前研究古典希腊雕塑最可靠的标本。之后,随着刻画细节的日渐深入,“古风式雕塑”一成不变的造像姿态显得过于刻板。于是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雕塑家们从“手”入手开始变革改造,那时的雕塑便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手势。[JH:PAGE]
神话之旅
享有自由的希腊人的思想方式因此而与众不同,希罗多德曾经说过:“自由乃是雅典城邦繁荣强盛的唯一源泉,而在此以前,它由于被迫承认独裁政权,则无力与临近的城邦匹敌。”正是这个原因,希腊艺术表现上呈现出充满健康、自然、乐观、优雅等的特质,而有别于近东艺术那种超自然的、宗教的神秘感。同时,作者只是奉命行事去完成,作品中没有个人的创意也不留名,而在希腊时代,个人地位提升,艺术家们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上雕刻名字,甚至可以把自己的雕像与神像并列摆放,这是希腊人尊重艺术的表现。
这次展览最大的看点就是在第二部分《古希腊人的神灵世界》中的所有雕像全部都是裸展,让观众更感身临其境。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希腊人也崇拜神,认为神的性格和凡人一样,因此将诸神人格化,创造出丘比特、维纳斯、阿波罗等许多著名的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同时对后来的西方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希腊神话人物千姿百态,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和战争女神雅典娜、美神阿芙罗狄忒……这些居住在奥林匹亚山的神灵各司其职,却又具有人性特点。他们喜欢美好事物,他们充满喜怒哀乐,他们勾心斗角,甚至不惜引发战争。古希腊文化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给最美的女人”,一只刻有这句“名言”的金苹果挑起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同时也成就了阿芙罗狄忒力压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最终捧得“美神”的称号。在展览中最精致的一件展品“阿芙罗狄忒雕像”反映的就是这位美神获胜的场面。这件作品的原作者是希腊古代雕刻大师普拉克西特利斯,他开创了希腊全裸女神雕塑的开端。如今这尊雕像是公元1世纪仿照公元前360年普拉克西特斯作品创作的,几乎达到了100%的高仿。公元1651年,这尊亭亭玉立的雕塑重现天日,发现于法国阿尔勒古剧场废墟。这座小城是欧洲著名的“艺术之都”。如今城内有座博物馆,里面陈列的唯一一尊复制品就是这尊雕塑。
古希腊讲究神人同形同性,神和人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在古希腊雕塑中,同样一个神,往往有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而中国的神像都是一个表情。此次布展中,首博特别将反映同一个神灵的展品摆放在一个区域,如阿芙罗狄忒,她是美的化身,这次有8至10件作品反映了不同场景、不同神情的美神。昨天开箱点交的阿芙罗狄忒头像以及“阿芙罗狄忒雕像”、雕塑“出浴的阿芙罗狄忒”就反映了她的不同造型和表情。
古希腊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神的后代。所以他们的生活也是贴近自然的。古希腊人喜欢穿亚麻质地的长袍,简单方便,在生活上追求朴素,家里用具基本都是陶器。这次展览中还将一组关于妇女的衣饰雕塑集中摆放,给观众以直观的感受。
如果说中国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那古希腊就是西方文明的灯塔。它在宗教、哲学、艺术、雕塑……各个方面诞生了无数的历史巨人和传世之作。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里斯托芬、亚历山大……这些让整个西方世界顶礼膜拜的人物,即使是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其实这些人物彼此并不是处在同一个时间段中,这次展览中,首博特别安排了一个展区“与希腊名人对话”,集合了古希腊文化中各个方面最杰出的代表,将他们的头像集中摆放在一块,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阿里斯托芬和索福克勒斯的头像,他们一个是喜剧代表,一个是悲剧代表,当时的雕塑家将这两位的头像连在一起,做成了双头像,独具匠心。
希腊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它的主要标志是人体美,希腊人为人类贡献了高不可及、经久不衰的艺术典范之作。古希腊人是一个崇尚力量和美的民族。此次展览中,不但有雕塑“手持铁饼的竞技者”、获胜冠军头像、绘有火炬接力赛的陶瓶等珍贵展品展现运动员的力量和健美,还有一件古代奥运的“高科技”配件——刮擦器。古代运动员都是裸体竞赛,经常会浑身沾满泥土和沙尘,这时,为了及时清理,古希腊人发明了刮擦器这种辅助工具。形似镰刀,长25厘米,一边是把手,一边是刀口,用手握住把手顺着身体部位刮,就能及时清理沾上的泥沙。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