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陶艺教育的教学与认识
黄春平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陶瓷文化的古老国家,但是陶艺教育却起步很晚。国外发达国家的陶艺教育早在上世纪初就开始了,并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国外的陶艺创作早已融入了当代艺术形式当中,与其它艺术门类一起构成了当代艺术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它们的大中小学都设有陶艺课程,并且家庭式的陶艺作坊普及率很高,休闲场所大都有陶艺作品陈列。我国的陶艺教育始于上世纪中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与国外相比,陶艺教育的普及率还远远不够。国内的陶艺教育大致可分为专业性陶艺教育和普及性陶艺教育,专业性的陶艺教育多集中在全国各艺术院校和国内主要陶瓷产区,普及性陶艺教育主要分布在大中小学教育机构以及各个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面的社会人群当中。
陶艺教育通过在专业院校的深入开展,开始呈现多元的发展趋势,普及型的陶艺教育在许多综合性大学里逐渐得以扩大。普及型的陶艺教育不像专业性的陶艺教育那样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但是,它的人文精神却不容忽视,国外有的医院将陶艺作为医学治疗的一种手段,借助陶艺独特的自然亲和力,以及在制作过程中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说明陶艺教育在完善人性,培育潜在精神动力方面,有其独特的效应。目前许多综合性高校将陶艺列为选修课,规模也在逐渐加大。
在北京地区综合性大学里,我校的陶艺教育开始比较早。2001年9月,北方工业大学陶艺实验室由建筑学院筹建(现隶属于艺术学院)。实验室教学使用面积约占250平方米,学校和北京市教委先后投资近60万元,建立了从练泥、制釉、成型到烧成一体化的陶艺教学设施。教师方面有具有陶艺硕士学位的陶艺教师3名,教辅人员2名。
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以及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陶艺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陶艺的成型制作和装饰技巧。陶艺课程自开设以来,广受学生欢迎,每学年公选课的学生人数从开始的360人增加到现在的700多人。学生对这门课程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四年当中,这种自己动手创作自己作品的机会非常少。从许多同学的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出,他们选修陶艺课程的目的大都是兴趣所致,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够缓解学习的压力。
陶艺实验室经过5年多的发展建设,教学策略和管理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办法,实验室将寓教于乐作为教学指导方针,通过传授陶艺制作的方法,使同学们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获取快乐,并且体会到快乐的来之不易。陶艺材料湿润时柔软不易成型,干燥后易碎、易裂,制作过程中破裂损毁是常有的事,只有付出努力和耐心,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因此通过制作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耐心坚韧的品质。近年来,陶艺教育在学校的影响逐渐加大,除了尽可能的为广大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机会之外,还定期举办主题性的陶艺比赛,将陶艺与校园文化及社会文化等众多主题结合起来,通过陶艺创作的形式,表达学生自身的体会与认识,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陶艺是一门制作较为自由随意的艺术形式,对制作技巧的要求有一定的弹性,初学者比较快就能进入陶艺创作,拉坯成型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但是手工成型却无拘无束,几乎一上手就可以开始制作。课程结束后,同学们拿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那份喜悦溢于言表。实践证明,陶艺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陶艺教育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极具趣味的学习过程,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陶艺教育的有效传播将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陶艺课程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学校将拥有更多主动发展的空间,更加有利于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与其它院校相比较,我校的陶艺教育开始较早,但发展却略显滞后,陶艺教育还有待深入的开展,我们不仅要扩大陶艺教育的力度,还要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培养正确公正的对陶艺的认识和理解。对于陶艺教育价值认识的偏颇可能使陶艺教育无法达到实际效应,而失去陶艺教育的精髓所在。在我们学校进行陶艺教育将近五年了,我感到最为棘手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们认识陶艺的创作方式和审美趣味,这种欣赏水平的滞后是我们大环境造成的,而大环境又要靠我们来培养,这个培养的过程也许还很漫长,不能操之过急。
【引】许雅柯:《多元 互融 共生》,《美术大鉴》2005年第十期,北京,《阳光》杂志社出版,第22页。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