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昆明“形象的快感”已开展

更新时间:2007-07-25 08:23:41 来源:世艺网 作者:佚名 编辑:木子 浏览量:203


  中城昆明麻园艺术合作社第一回展:“形象的快感”7月15号在云南大学美术馆开展。这次展览是针对当今整个视觉文化的文化转向作出的反应,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一场从“语言文化”到“形象文化”重大的转向,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媒介方式,从个人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状态出发,针对当今社会汹涌而来的视觉时代分别发表了不同的体验和回应。

    此次展览是昆明麻园艺术合作社成立以来的首次展览,除了合作社的成员外,还邀请了7位与展览主题相关的艺术家。


    “形象的快感”——中城昆明麻园艺术合作社第一回展作品描述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尺寸 年代

    雕塑 《欲》        吴小军 2006年11月

    布面油画 《无题》 王煜 182cm×269cm 2006年12月

    布面油画 《透吸系列1.6》 包福生 180cm×135cm 2006年

    布面油画 《爆炸》 李凡 200cm×120cm 2007年

    布面油画 《霞光》 李凡 200cm×120cm 2007年

    摄影图片 《遗忘 六》 田太权 120cm×120cm 2007年

    摄影图片 《遗忘 七》 田太权 120cm×120cm 2007年

    布面油画 《空间-12》 严仁奎 200cm×70cm 2007年6月

    布面油画 《空间-13》 严仁奎 200cm×70cm 2007年6月

    布面油画 《空间-14》 严仁奎 200cm×70cm 2007年6月

    水墨 《昆明日记》 黄云璨 A3 2007年7月

    布面油画 《气球故事-021号》张兴旺 198cm×77cm×4 2007年

    综合 《中华蓝藻兽和他的毛很长》高毓林 16.5cm×19.5cm×7 2007年

    综合 《长出来了!!!》梁丽婷 16cm×26cm 2007年

    综合 《Mother’s hill》梁丽婷 18.5cm×26cm 2007年

    综合 《Talk to A JING》梁丽婷 15.9cm×12.6cm 2007年

    布面油画 《石榴系列 1》 马贵中 80cm×80cm 2007年

    布面油画 《石榴系列 2》 马贵中 80cm×80cm 2007年

    布面油画 《石榴系列 3》 马贵中 80cm×80cm 2007年

    布面油画 《食》 陈玲洁 120cm×60cm×4 2007年

    绣本 《非常印度Ⅰ》 兰艳 113cm×113cm 2006年

    绣本 《非常印度Ⅱ》 兰艳 113cm×113cm 2006年

    布面油画 《像素-图标系列沙漏》 严凌霄 100cm×100cm 2007年

    布面油画 《像素-图标系列Ⅰ》 严凌霄 100cm×100cm 2007年

    布面油画 《像素-图标系列墨水瓶》严凌霄 100cm×100cm 2007年

    摄影图片 《翠湖》 郭鹏 30cm×45cm×3 2006年

    布面油画 《螳螂捕蝉》 王煜 130cm×160cm 2007年

    综合 《自画像》 黎鉴安 300cm×300cm 2007年

    综合 《性感的文章》 黎鉴安 A3 2007年

    雕塑 《飞天 1》 孔繁艾 60cm×55cm×100cm 2007年

    雕塑 《飞天 2》 孔繁艾 100cm×65cm×55cm 2007年

    雕塑 《生命之源》 孔繁艾 80cm×90cm×200cm 2007年

    雕塑 《生命之源》 孔繁艾 80cm×90cm×200cm 2007年

    雕塑 《千里马》 张吉洪 2006年

    雕塑 《守望》 张吉洪 2006年

    雕塑 《天使系列No.1》李艾东 100cm×55cm×30cm 2007年

    雕塑 《小丑系列No.1》李艾东 170cm×30cm×30cm 2007年

    雕塑 《小丑系列No.2》李艾东 120cm×30cm×29cm 2007年

    雕塑 《花逝》 雷炜 40cm×50cm×100cm 2006年

    雕塑 《花逝》 雷炜 40cm×50cm×100cm 2006年


    麻园的活力

    麻园是一个地名,位于昆明城的西北边。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一个脏、乱、差的地方。我想,它之所以还有些名气,恐怕主要还是沾了云南艺术学院的光吧?云艺是云南艺术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麻园声名在外,就像花家地之于中央美院、黄桷坪之于四川美院一样。

    1990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交流、展示空间的拓展与多元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也是当代艺术重建公共性信任,重塑乌托邦理想的一个逻辑结果。就昆明这座中国当代艺术的策源地和重镇来讲,前些年创库艺术社区的建立,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以“新具像”运动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艺术追求,有了一个合法化的交流空间。记得叶永青把昆明创库的第一个展览叫做“打开四面八方”,其希望借此重新激发云南当代艺术活力的用意,不言自明。

    罗旭的土著巢、海埂边上的艺术家基地、麻园附近的ABBA实域艺术空间、丽江的江湖艺术工作室,还有最近在黑林铺成立的卡瓦博格艺术空间,等等这些散居在云南各地的艺术聚落和空间,不但是这些年来云南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一个侧影,而且也见证了云南艺术家持续推动当代艺术实验的理想和激情。

    中城麻园艺术合作社是一个有十多位艺术家入驻的艺术社区,其所处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使它看上去与阳光灿烂、四季如春、温柔祥和的昆明城市形象格格不入。混杂无序的人群、狭窄脏乱的街区、青年时尚群体的嚣张和艺术学院的存在,使这一地带看上去多了一些野性的活力和草根的力量。仿佛一个拷贝现代化城市景观中的超现实主义艺术“飞地”,这样的艺术飞地,还有北京的通州、重庆的黄桷坪和广州美院新校区所在的杷岛。

    这次展览是中城麻园艺术合作社的艺术家们在昆明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此外还邀请了来自重庆、广州等地的艺术家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充分体现了麻园艺术合作社“合作与互动”的学术宗旨。而“形象的快感”这一命题,并非一个完全由策展人规定的答卷。在实验的立场上讲,它是一个从所有参展艺术家的个人视觉经验和作品中生发出来的问题意识:在一个以形象快感为主导的视觉文化时代,如何将身体革命所释放出来的野性能量纳入一种新的“观看方式”?这不但是对当代艺术的重新定义,也是在为新的世界观奠基。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把诸如麻园一类的艺术社区所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活力,看成是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正在生长的草根性力量。这种野性的、草根性的力量因其无目的的自我生长,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是为序。

                                                                    ————————管郁达

    我们的世界被形象的快感环绕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一场从“语言文化”到“视觉文化”的重大转向:“我们看什么?我们想什么?我们在观看中得到什么?” 这是个问题。

    在这个一切都被视觉化的时代,观看、图像显得比语言文字更加重要。要描述这个激剧变化的世界,应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通过视觉的接触,然后从各自的感受中得到刺激、兴奋或快感。借用法国哲学家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的观点,“话语”和“形象”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对立二分。在他看来,“话语文化”就是现代文化,其特征是理性主义,依据的是“现实原则”;而“形象文化”则是后现代文化,其特征是感性张扬,依据的是“快乐原则”。当今整个视觉时代的文化转向,不仅仅是一种观看方式的转变,而是整个意识形态的悄然改变。当前中国社会的小康进程和消费文化现实,反映出我们的观看方式,正在从抽象的理性探索转向直接的感性快感。在这场深刻的变化中,新的媒体技术或语言方式可以把艺术的外延无限地扩大,民间的、古典的,甚至是嘻哈的、街头的,所有的表现方式都变得“摩登”起来,感性起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令人愉悦的感性文化形象。

    参加此次展览的张吉洪、田太权、雷炜、孔繁艾、吴小军、李艾东、严仁奎、马贵中、李凡、包福生、黎鉴安、严凌霄、高毓林、陈玲洁、兰艳、王煜、张兴旺、梁丽婷、黄云璨、赵寰、郭鹏等二十一位艺术家,分别从个人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状态出发,对汹涌而来的视觉文化时代发出了不同的体验和回应。
    张吉洪的雕塑倾向于讨论空间、时间和人的关系;李艾东的雕塑则细巧而精致,更像做给小孩子的玩具,企图从媚俗的消费文化概念中寻找已经不在的童真。

    田太权的摄影作品虽然极具视觉的冲击力,但是把主观的距离和客观的存在放在同一个画面上,这种组合给人一种意外的温情。

    雷炜、孔繁艾和吴小军三位的雕塑都有着欢乐和闪烁的色彩,但雷炜把花朵和女性的身体拼凑在一起,给人一种隐约的想入非非的诱惑感,孔繁艾的《飞天》系列用粗俗的女人体置换了传统印象中飞天轻盈的形象,形体的印象反而被消解,只剩下私人情绪与外在压力之间的矛盾,吴小军的《欲》则用妖艳的造型和带有挑逗性的动作对“濯清涟而不妖”来了一次戏谑。

    严仁奎的《空间》和《飞贼》系列,用简洁的画面语言传达出一种空间的外在压迫感和个人内心深处的紧张感。马贵中则借用石榴的娇艳与现实制造反差。

    李凡和包福生,两人都是在现实中沉默寡言的人,同样,也都是用画面来说话的人。李凡的画有种淡淡的文人式的对忧伤的追忆情绪,而包福生则借由画面来表达内心的抗议和呐喊。

    黎鉴安、梁丽婷、严凌霄、郭鹏和高毓林都属于在眼花缭乱的影像世界中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他们的成长经历,正好经历了从“语言文化”到“视觉文化”的重大转向的过程,他们的作品也更具有这场变化中的特征。来自广州的黎鉴安,用女人内衣写就一封性感的情书,巧妙地对消费文化无孔不入的入侵表示了质疑;梁丽婷的作品《不要揭开女孩的裙子》用随处可见的带刺植物形象和女人的下体进行嫁接,这种对个人情感距离的保护显得温和而含蓄;严凌霄用传统的油画方式来描绘数码符号和数码效果,更多的从一种语言形式的探索道路上来描绘当下工业世界的金属美感;郭鹏始终坚持手工染色的方式来冲洗照片,这种手工洗印的颗粒感和荒诞的颜色嫁接,给他手下的风景加上一种类似宋朝小品的玩味,也赋予泛滥的流行图像以新的态度;高毓林与郭鹏他们稍显不同,他显然对卡通世界更加着迷,他笔下的世界更多地混淆了“大世界”与“小人物”的界限,这种混淆也是在社会中寻找个人的一种带点幽默性的归属。

    陈玲洁是个少有的一直在画面上追求古典意味的女画家,她习惯于用毫不张扬的情绪来描绘寻常生活的细致美感;兰艳则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来表达奢华物质世界中的种种内心欲望;王煜始终坚持着用画面形象来为众生喧哗对号入座;张兴旺的“气球故事”一直显得自恋又自怜,更像一个女性主义的叙事角度。

    赵寰和黄云璨的作品有着类似的青春女孩梦幻的特征,赵寰的画面习惯把细节描绘得紧张而敏感,类似青春期自恋的感觉,而黄云璨则显得梦幻而天真,像是一个梦境中的无绪涂鸦。

                                                                    ————————高棻蔚

高毓林《中华蓝藻和他的毛很长》

 
孔繁艾《飞天1》

 

孔繁艾《生命之源》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