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献、昭二陵为唐初所建,制度未定,石刻题材与乾陵以后的16陵迥然不同,献陵的四门各有一对石虎,内城南门之南有石犀和石华表各一对。昭陵由于山南地形险阻,石刻群均集中在陵北山后的司马门内,有唐高宗永徽年间所立的14尊“蕃酋”像,在东西两庑还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 狮子;② 石人石马和马夫;③ 翼兽和北门六马;④ “蕃酋”像;⑤ 华表;⑥ 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唐18陵石刻大致可分为4期:① 初唐时期,献、昭陵石刻群组合尚无定制,献陵使用石虎守陵,石刻风格雄健有力,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格。② 盛唐时期,包括乾、定、桥3陵,石刻群组合制度化,石刻群气魄雄伟。③ 中唐以后,包括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等8陵,石人中出现相对而立的文臣和拄剑武将,石马矮小,石刻制作粗疏、体态无力、线条松散,说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政治、经济由盛转衰。④ 晚唐时期的章、端、贞、简、靖5陵,石刻体态瘦小,神情萎靡不振,反映了唐王朝政治、经济窘困,已濒临灭亡。在勘查中曾发现石匠的题名,如献陵的石犀上有“武德拾年九月十一日石匠小汤二记”,乾陵隧道上的填石中有石匠的人名“焦才”、“常黄”、“常惠”等。唐陵现存的碑石,计献陵2座、昭陵41座、乾陵2座、桥陵5座、泰陵1座,是研究唐代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