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多年以来以成为“世界优秀华裔艺术的窗口”为目标,长期系统地进行典藏品的搜购工作。除了寻找典藏全球重要华裔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外,还有质量可观的俄罗斯画作以及为数不少的西方名家创作。这些欧美的艺术家的思想及绘画理念,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德国的基弗,对战后的中国艺术家有很大的影响;西班牙的塔比埃斯,深具东方哲思的创作,也影响着华裔艺术家回头审视传统的东方美学思想。
此次展览共展出五位当代西洋大师的作品,他们分别是:西班牙被誉为“多媒材之父”的安东尼.塔比埃斯、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安塞姆.基弗、意大利被誉为“超前卫派”的桑德罗.基亚、以及美国当代画家菲利浦.珀尔斯坦和法国当代画家贝尔纳.布菲。这些作品都非常具有当代性,大部分作品是通过综合媒材制作完成的。
我们期望这次在北京难得的展出,让更多人亲睹平时只有在画册书柬中才得一见的大师原作。之后我们还将陆续展出其他西洋大师的作品,也希望借此系列展览成为我们展示馆藏的一扇橱窗,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带给广大的观众。
艺术家简介
1.贝尔纳. 布菲(Bernard Buffet)
布菲(1928――1999),1928年7月10日生于巴黎,法国当代画家。
1944年进入巴黎美术学校,毕业后不久即全面开始了自由创作,并于1948年获得“评论家”奖而一举成名。其风格大约也于1948年前后形成,被认为是一种受到格鲁贝尔“悲惨现实主义”影响的社会写实主义风格,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青年的苦闷、抑郁、愤怒而无出路的感触,以及随之带来的哀愁和暴力。
1973年在日本成立世界第一座布菲美术馆。1974年成为美术学会会员。布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抽象画泛滥的潮流中仍执著于具象绘画的艺术家。他具有蓬勃的创作力,以粗黑的线条交错,描绘韵律简洁而著名。
1999年因患柏金逊症而无法创作,同年10月于法国南部小镇自杀身亡。布菲生平获奖无数,在法国,日本等地都有他的展览馆,全球也有不少拥戴者。
2.菲利浦. 珀尔斯坦(Philip Pearlstein)
珀尔斯坦(1924—— ),1924年生于美国匹兹堡,美国当代画家,超写实主义最重要的元老之一。
他毕业于卡内基技术学院并取得纽约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其作品多以具象的裸体为主,画家本人亦自称为“后抽象主义的现实主义者”。
珀尔斯坦擅长画人体,这大约是因为他在艺术学院做了20年的绘画教师,学院画室中的模特儿是他每天面对的对象。按理说,这样传统的对象最难让人找到走向现代的途径,他却在这最传统的题材上,在最有限的画室空间内,在最保守的架上绘画的方式中,表现了十足的现代品味,使人不得不服。他在人体画中的现代感是通过人体的姿势、画面的构图和描写的方式达到的。在人体姿势上,他不取传统人体画中舒展优美的模样,却让模特儿在不美和别扭的姿势中或坐或躺;他对构图的取舍也很特别,常常会截头去脚,全不管形象的完整;在描绘上他非但不把人体往圆润光滑里画——象传统绘画那样,却反而要强调人体的骨骼起伏,经脉血管。这样一“处理”,他笔下的人体是粗的,丑的;他的人体画是对每一个对象的不留情面的“直译”,一点温情偏爱都没有。和这时期所有的写实画家一样,珀尔斯坦也避免对模特儿作任何心理刻划,画中的人常常是表情漠然呆滞,他一点都不打算让他们生动起来。所有这些特点加在一起,形成了珀尔斯坦与传统人体画的巨大反差。因此他的作品成了有现代意味的反社会、反象征、反表现、反修饰、反美的具象,很受现代人的青睐。
3.桑德罗. 基亚(Sandro Chia)
桑德罗. 基亚(1946——),1946年出生于佛罗伦萨,意大利当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由于在童年与青少年时期居住于佛罗伦萨这座宏伟文艺复兴城市里,使他自然而然,几乎是以随性、接近游戏的态度对艺术产生相当的熟悉度,例如在Brunelleschi设计的广场里踢足球的经验,让他一生念念不忘。
作为当代复兴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基亚曾在1970年代早中期深受“微贱艺术”运动的影响,钟情于观念艺术、过程艺术,行为艺术等。自1977年始基亚逐渐转到当时在西方主流艺术界被认为业已“死亡”的传统的绘画艺术,并以“超前卫派”而著称于世。
70年代,基亚在罗马、杜林及科隆举办的几场重要个展中备受瞩目。之后由于奖学金的补助,使他有幸于德国工作达1年之久。1982年,他的作品一一在纽约古根汉美术馆、卡塞尔举办的“第七届文件大展”,以及柏林的“时代精神”展览会中展出。他被视为意大利“超前卫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也视自己为新表现主义艺术家。1992年,他在柏林国立美术馆举办重大的展览会,让艺术爱好者都能有机会回顾欣赏他的创作,并能首次欣赏到许多新作。
这位艺术家擅长以轻松愉快的绘画表达方式,与大城市中的坚韧环境形成对比,而且始终坚持自己的感觉作画:超越时空的限制,将神话人物置于田园背景中呈现在我们面前。
4.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
安塞姆•基弗(1945——) 1945年生于德国,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1963年就学于德国弗赖德堡艺术学院, 1965年就学于杜塞尔多夫的国家艺术学院,师从约瑟夫•博伊斯,1966-1968年在弗赖德堡跟随彼得•德雷斯学习绘画 。
基弗是80年代“新表现主义”最重要的艺术家。他出生于德国战败的那一年,70年代师从博伊斯,深受其影响。他的作品经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讽刺为主题,并大量运用油彩、钢铁、铅、灰烬、感光乳剂、石头、树叶等综合材料。基弗的风格结合了抽象和具象、幻觉和物质性,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基弗曾有“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之称谓,其画无论创作手法还是呈现面貌均极为现代,但往往主题晦涩而富含诗意,隐含一种饱含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感。
同他的老师博伊斯一样,基弗也努力正视纳粹时期的恐怖和德国历史、文化和神话,并且希望为德国理想主义疗伤,助其复兴。事实上,基弗在绘画上有很大的抱负,他渴望用绘画来重新界定整个德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从史前到瓦格纳、尼采、希特勒直至现在。像博伊斯一样,基弗也常常被视作"德国罪行的考古学家"。但是,与其导师不同的是,他极力避免当下的社会问题,也没有政治野心。
5.安东尼. 塔比埃斯(Antoni Tapies)
安东尼.达比埃斯(1923——)1923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纳,为战后重要的欧洲艺术家之一。作为生活在“二战”之后的新一代艺术家,塔比埃斯一向重视绘画艺术的纯粹感与对绘画语言的探索。他有时会走出二维的平面,尝试三维空间里的其它艺术形式,然而又不会远离其创作故有的痕迹。故有时评论家会把他的作品归类为“物体绘画”。塔比埃斯创作态度严谨,视材料为独特的语言形式,也视形式与技巧为单一的研究课题,力图赋予抽象的绘画一种诗意般的理性。
他的成长背景正值西班牙内战及弗朗哥专政时期,因此透过以材质探讨为主的作品中,强烈表现出个人对家乡加泰隆尼亚的政治、文化关怀。
年幼时塔比埃斯因感染肺炎长年卧病在床,透过隔邻床的印度男孩开始接触瑜珈、禅学及东方艺术,1948年和加泰隆尼亚当代诗人璜 .布罗沙成立“骰子七个面”团体,标榜西班牙新绘画,受米罗、恩斯特及克利的影响,早期作品藉由超现实表现手法结合象征性符号描绘个人的宇宙生死观。自五十年代起着重“材质性绘画”的探索,作品深受“贫穷艺术”艺术家布利影响,创作重心着重于呈现三度空间的平面艺术、雕塑,以及探求材质特性的运用。在著名的“墙壁图画”作品中藉涂鸦式的粗刻手法和拼贴所伸展出的张力,突破木板或画布平面的二度空间。六十年代的塔比埃斯在自我表达的方式上大量出现文字书写,1966年的作品“四个红X”结合中国书法恣意挥洒的劲道与水墨擦拓的效果,在同样以倒V字型的三角构图中心有着四个红色的X符号。1970年塔比埃斯和米罗为躲避追捕,住进位于蒙特塞拉的修道院,此时他利用现成物的并置与转换,藉日常生活中的碗碟、扫具的堆栈表现每日的潜修及简朴规律的生活,并呼应当时活络的达达主义。自80年代起他的创作趋向于大型陶土雕塑的制作,如放大的足部、牙齿与座椅雕塑,这种创作手法除了提供耳目一新的感官视觉经验,同时也赋予材质一层精神性的意义。
除此之外,早在1947年塔比埃斯便已着手版画创作,版画作品所呈现的三度空间性,也可经由现成物的运用如米粒、剪刀、餐具等的压印手法来呈现,这些原来便具有复制特质的印刷与拼贴的手法,在他的合并运用下,展现了独特的形式。
塔比埃斯在他的作品里记录了他个人的世界观,由不同材质的处理,无论是以谜样般的符号、躯体的描绘与强调书法一气呵成的气势,都在强调对日常生活所触及的事物的敏感、宣扬身体力行的修行与实践表现
展览时间:2007.7.21 —— 8.12
展览地点: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
乔尚奎1
乔尚奎2
乔尚奎3
苏热1
苏热3
苏热2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