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和它的幼崽》
《空中飞鸟》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史前社会,人类制造工具时,在对石头、木头、骨头、泥巴等材质加工的过程中,大量运用雕刻、堆塑等手法,最早的雕塑艺术在原始器物中产生了。随着人类思想能力的发展,开始有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雕塑追求,生存、祭祀、祈福、装饰等具有独立意义的雕塑诞生了。
雕塑收藏,国内国外两重天
中国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态是陶制品,甘肃大地湾出土的陶瓶人头像,可谓是早期人物雕塑的开端,距今有七千年历史。中国古代雕塑网的负责人鞠先生说,虽然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传统的欣赏文化习惯使然,中国对书画、玉器、陶器等收藏较为重视,导致人们对雕塑艺术的认识与需求不足,所以在收藏市场中,雕塑艺术品一直未能与绘画艺术平分秋色,基本上价格偏低,成交量不大。
从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国内220多家拍卖公司的雕塑总拍品达793件,其中预展拍品65件,已成交拍品540件,未成交拍品188件,成交比率为74%,总成交金额约1.36亿元。这些数字与动辄一个专场、一件拍品就上亿的书画、 瓷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书画、瓷器和玉器受到如此的重视是因为:在我国古代,书画家一般都是文人、士大夫,这些人社会地位高,作品自然受到社会上层人士的追捧和重视;瓷器和玉器,因为皇家御用,或被有身份的人佩戴,也容易被社会认同。而古代的建筑、工艺、雕塑等造型家,无论多杰出,在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下也被视同“匠人”,地位低下,得不到主流社会的尊重,被史籍记载下来的更少。
相比之下,在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地区,雕塑作品却成为众多实力藏家追捧的对象。近年来,在欧美市场,拍卖价2000万美元以上的雕塑已屡见不鲜,2005年,英国克里斯蒂拍卖在雕塑拍卖上进账9700万美元,苏富比更是创下1.26亿美元的新高。
在雕塑于国外引起热潮,国际价格日益攀升的带动下,不少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的雕塑艺术品,大量低价收购尚未火热的雕塑藏品。因为从投资角度看,在雕塑、油画和中国画中,雕塑价位最低,最容易介入。
虽然目前雕塑收藏者在国内尚属凤毛麟角,但不可否认的是,雕塑作品近两年市场表现不容小觑。以雅昌艺术网上的拍卖数据为例,2005年和2006年的拍卖总数达520多件,是过去10年拍卖总和的2倍以上,雕塑收藏的行情正在启动。
剑走偏锋,前途无限
与其他领域的投资行为一样, 艺术品投资除了要拥有经济资本之外,还要具备对市场高度了解和理性判断的能力,有时甚至还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针对当前艺术品市场中国书画和油画投资已逐渐趋向饱和的态势,不少投资者开始剑走偏锋,另辟蹊径,将注意力集中到目前暂时还不为人们重视和热捧的雕塑领域。
1995年,在嘉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架上雕塑在中国艺术拍卖市场首次亮相。这次拍出了四件架上雕塑作品,成交价从几万元至二十多万元不等。这次成功似乎预示着中国雕塑将走出市场困境,并形成稳定的收藏群体。
事实上,这不过是昙花一现。随后,雕塑的市场又陷入了沉寂。拍卖市场上再也没有如此的佳绩,大多数雕塑流拍,成交的作品价格也与绘画的市场状况形成天壤之别。
直到近几年,雕塑在中国又逐渐引起了藏家的注意。2006年11月,著名雕塑家雷宜锌在全球雕塑名家中凭实力一举中标,获得雕塑已故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石像的重任。这尊雕像将于2008年矗立在美国白宫附近的马丁?路德?金广场中心,与美国总统府白宫、华盛顿纪念碑及林肯纪念堂比邻而居。
2007年4月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秋季拍卖会上,中国雕塑创下该类作品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的铜雕《太极系列?单边下势》被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以829.6万港元拍下,同时创下中国当代雕塑在世界拍卖市场的新纪录。
从国际市场看,雕塑近几年进入了市场黄金时期,雕塑拍卖更是如火如荼。2002年11月,毕加索的雕塑《狒狒和它的幼崽》在美国克里斯蒂拍卖行以670万美元拍出。同年,佳士德拍卖行以1430万美元拍出瑞典雕塑家贾克梅蒂的《站立的高大妇女》,创造雕塑拍卖的历史纪录。2004年春季,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印象派大师德加的雕塑《十四岁的芭蕾舞女》,以450万英镑成交。2005年5月4日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行的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拍卖会”取得巨大成功,雕塑大师布朗库西(Brancusi)的一件雕塑《空中飞鸟》以2745万美元成交,创下雕塑品拍卖的世界最高价格纪录。此外,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侧卧的母亲和婴儿》拍出570万美元。
因此,随着中国雕塑艺术渐趋成熟,收藏市场的势头也逐渐向好,已见端倪。不少收藏家和鉴赏家都看好雕塑市场的前景。一些私人投资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对中国雕塑进行系统性的收藏购买。可以看出,现在国内雕塑市场刚起步,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
四大因素判断雕塑价值
中国古代雕塑网的鞠先生说,目前雕塑价格与价值并不匹配,现在介入是最佳时机。对于初入收藏雕塑的投资者来说,要多了解雕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多参加雕塑展览培养艺术美感。
一般来说,雕塑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判断。
1. 代表性。收藏首先应考虑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作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各个地区、各种风格、流派、艺术事件、各个艺术时期的有影响的作品。同时艺术家有突出的个人风格也很重要。此外,雕塑作者的创意、知名度、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因素作一定考量,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雕塑作品的价值及未来的升值潜力。
2. 唯美性和创新性。不少雕塑收藏者尚不成熟,大多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直觉判断在买,他们把生活中的审美标准与艺术鉴赏的审美标准等同起来。罗丹、马约尔、布尔德尔等写实大师,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写实、唯美,更讲究形体、空间处理,强调体量感和空间感,以及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同时强调创新性,体现很强的个人风格。古典主义时期,雕塑的语言就是人体的语言。人体一直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题。但罗丹却把注意力从表现人体骨骼肌肉的生动变化和人物情感的矛盾冲突转移到人体自然运动中形成的团块和形式感上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体雕塑风格。
3. 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是因为它的装饰性体现出它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不管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的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更好地发挥它们作为建筑装饰的功能。
4. 绘画性。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塑绘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质”,在雕塑上加彩(专业术语称作“妆銮”)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就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艺术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间雕塑仍保持妆銮传统。
中西方雕塑的艺术特点
中国雕塑艺术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除了原始石器,从夏朝起到目前为止,按照遗存的资料和它的发展程序的主要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殷商-战国(上古前期)。二、两汉-晋(上古后期)。三、南北朝-五代(中世纪前期)。四、宋-清(中世纪后期)。
中国的雕塑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发展的规律也有起伏的不同。如中国殷周时期的铜器制造和装饰雕刻,是后代所赶不上的。汉代的画像刻石,题材上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唐宋各代的雕塑品,当然是超过了汉代,可是唐宋的作品从来没有如汉画像石那样充分反映现实的作品出现。明代手工业、商业各方面,较唐宋是有所提高的,但明代的雕塑品,很少能如宋代般充分地表现出每个作品的特征。虽然明代在雕塑方面不如唐宋,但其它艺术成就,却也是前代所赶不上的。
西方雕塑的出现首先也是作为 建筑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但在较短时间内它就获得了独立地位。欧洲地处温带,地理差异相对较小,但阿尔卑斯山的重峦叠嶂、西班牙的群山连绵、冰岛的茫茫冰川,也在地理差别中培育了欧洲人不同的民族个性、不同的文化,在客观上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
古希腊的神祗与人同形同性,自上而下为『神系』,加之有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城邦与城邦间的联盟和城邦内奴隶制下的民主制。因此,其雕塑以人体、人像为主题,从古希腊创立并奠定了以人为主题的雕塑形式后一直到现代雕塑兴起的2500年中,人像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像雕塑作品。有单人的也有组合的,动作姿态丰富多样,这与古希腊『人乃万物之尺度』的观念有着文化上的必然联系。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