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两性之爱  和谐之美

更新时间:2007-06-24 11:58:48 来源:谢恒强艺术档案 作者:佚名 编辑:smmea 浏览量:4333

    关于本篇文字的前提说明: 

     1、  这段时间我处于创作状态,所以尽量不想被琐事打扰,只关注作品的进展及进一步提升艺术感知,希望一直沉默潜行。不巧的是些许熟悉或不熟悉的同行、前辈可能通过网络看到我的一些作品,不免有些“关心”我,起初只是简单搪塞,因为个人精力实在有限,懒的解释伤神,现在还有人提出 “非道德化”,作为有专业背景的人我希望你们的作品能让我折服,崇敬,而不是什么语录,既然涉及到道德, 那就讨论一下吧。

    2、  我从不会写“学术”论文,也没有八股的修养,所以这篇称不上文章,充其量只能算散碎的文字堆砌,通俗的语言表述。

    A艺术问题:艺术源于与生活高于生活—--已是一句烂熟的经典了。我想没必要解释,只是每个做艺的人选择兴趣点不同而已。总的说不管何种艺术有两大倾向即:人性化的艺术,政治化的艺术,中国已经历过轰轰烈烈的艺术政治化时代,当下基本处于艺术人性化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表达空间,来阐释自我的艺术理想。

    B道德问题:有点沉重了,通俗的说;性可不可以在艺术里表现,如何表现,“度“该怎么把握,我看表现是完全没有问题,综观中外美术史一目了然。只是东西文明不同表现方式有一定差异。关于”度“的问题,我看不是谁能下定义应该如何。艺术之美可以有多种表现和解读,含蓄美、忧郁美、直白美、诡异美。。。。。摊开一点讲,性永远对人充满诱惑力,不过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里刻意回避、虚化罢了,文人墨客千古颂扬的爱情—实质不就是由性而爱的美丽代名词吗,人有时是甘愿自欺欺人的高级动物。

    我自觉还是道德观分明比较传统的人,但我愿意把性看作人性中美好的一部分(当然乱伦、强奸等除外且不齿)所以喜欢研究人性实质的部分,感觉直白些表达方式比较吻合,艺术水准自愧不如业界敬仰的前辈,但还会不断努力。关于作品的观念问题,不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从不苛求苟同,但请勿乱戴高帽,有点承受不起。艺术只是虚幻的精神产物,不是宪法也不是暴力机器,你有足够的权利选择接受还是拒绝,欣赏还是厌恶。

    20世纪初,当心理学鼻祖弗洛依德陆续出版了〈心理分析学〉、〈少女杜拉的日记〉、〈性学三论〉等研究著作,可称当时的惊世骇俗之举,曾引起不断的争议,事实证明他太牛B了,随后广泛深远地影响了欧洲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弗老迄今仍是令人止仰。因为他通过对不同病历分析,揭示了人性中恒定不变的本质部分。我就是他的信徒,一个虽默默无闻,但还不甘平庸的小手艺人。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艺术为人民服务,我看用在今天一点都不过时,只是以前是强制性单一的审美思维模式,在当代的中国,社会的变革、人性的觉醒回归,使人民的概念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单位,每个群体会有不同的审美趋向,不同的艺术总有对应的群体,所以我们不妨以包容来看待形形色色的艺术吧。

    C社会问题: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蒸蒸日上的发展,弘扬真、善、美,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也许某些人忽视或不愿承认性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理解如下:

    真:性是我们生存,繁衍的的根本源泉,没有人就没有社会,所以它是无可争议的真实的存在。

    善:自古以来国人以断子绝孙为耻,所以传统婚俗道具体现对生育的强烈隐喻性,多子多富实为善举,一则后继有人,二则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美:性被惯以爱情之名,千古不变颂扬,这点在当今流行歌曲表现的最极致,仔细听听哪首能逃的了干系,或热烈或婉约或伤感,如果它是丑陋的,我们会如此孜孜不倦吗?

    和谐:社会是由家庭组成,家庭是由两性组成,性也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成分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潜在因素,当然社会的和谐是需要多方面构成的。

    不信选5亿成年人做个行为艺术,禁欲2年试试看。

(附作品图片)

 

 

 

 

 

 

 

 

 

 

 

 

 

 

 

 

 

 

 

 

 

 

 

 

 

 

 

<春光乍现-1>

 

 

 

 

 

 

 

 

 

 

 

 

 

 

 

 

 

<春光乍现-2>

 

 

 

 

 

 

 

 

 

 

 

 

 

 

 

 

 

 

 

 

 

<假山.舞>泥稿

 

 

 

 

 

 

 

 

 

 

 

 

 

 

 

 

 

 


 

 

 

 

<假山.嬉>泥稿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