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城市雕塑随思录二

更新时间:2007-04-25 02:03: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编辑:陈立人 浏览量:925

 

美化,是我们宣扬城市雕塑的功能时时常会提到的两个字。
往往,我们在做完“团结人民,教育人民”这种过时的官样文章之后,不假思索地使用“美化”这个概念,在此之外,当然地,有大量的象牙塔学者,做着大量象牙塔文字,照例地只能在象牙塔内产生回响,照例地与实践无关,与社会无关。而泥污满身的雕塑家们,好像除却“美化城市”之外,便嚅纳结舌,再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要命的是,不但说是这样,做出来也是这样,那就是说,心里想的也是这样了。

美化。
到底城市雕塑能不能美化城市?能!但这个能是有条件的。
若果说,城市雕塑一定会美化城市,那么,这个逻辑,与“城市雕塑一定会丑化城市”一样不成立。
那么要看谁来做,看做得怎么样。
这还不算,就算做得好,这个好字也不是你我叫出来就一定作得数的,甲觉得很美,乙可能觉得很丑,丁也许无动于衷。那么,怎么才作得数?大众?怎么统计?为每座雕塑来一次公投?
就算举行公投,那也还是吃不准:大众都喜闻乐见的就好吗?好的作品固然直达人心,但谁也没有那直达每个人心之把握-也没有那必要吧?那么,赢五十一个百分点就算好?就算这民意测验的数据能象万恶的西方议会选举一样可统计,那还是问题大大的:美的标准是会变化的,这个不需懂太多美学的人都知道,看那喇叭裤-萝卜裤-喇叭裤的时尚轮回就知道了,今天被喜闻乐见,明天会不会象只破鞋一样被扔掉?扔掉双鞋子容易,扔掉件雕塑,还得费本钱气力。
若被否决掉的作品是因走在时代前端的天才杰作,却一时未被大众喜闻乐见,那么不就成了新时代悲剧了么?认识这个也不需要懂多少美学,读过《凡高传》一类普及文字就够了。
若有幸被第一时间喜闻乐见,那么这作品的作者的水平,自然是和群众融成一片了,那么,其专业价值又从何谈起?
看谁来做,看做得怎么样?
你是谁?谁知你做得怎么样?连门都没有。
所以,雕塑家要可怜巴巴地谈美化,事实上做出来的也就只能美化,美化就是讨好。
不讨好谁会让你做?美化,往往只能是媚化,凡主观愿望在美化的,大致如是。
机会让人低眉。
立意卑下,带来普遍的萎靡不振、矫揉造作的风气。雕塑家对甲方的唯唯诺诺、刻意讨好,平庸,大手笔绝难一见-当甲乙双方都把雕塑当成临时摆设,还能有多少冀望?
再问一次:到底城市雕塑能不能美化城市?能,但这个只是雕塑艺术的功能在宏观上的一个方面,而且是颇不重要的方面,而且它应该接近客观效果,而远离主观目的。
当年米开朗哲罗以戴罪之身为梅第奇家族修庙,被扬杖呵斥,但权势毕竟敌不过美,这美,经受了苛刻的时光的筛选,无论美的标准如何变迁。这美,才华技艺只占其产生因素的小部分,最感动人的,是那艺术殉道者毫无保留彻底奉献的精神。
这种精神已永不会再有。
这不是通过高调空洞的艺术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解决的,这个时代,谁教育谁?
城市雕塑兴起凡二十年,究竟留下了些什么,已经留下来的还能留存多久?
我希望咱们的身据要津者们,不要太相信“城市雕塑就是美,城市雕塑就是能美化城市,因为我是雕塑家,所以我有本事美化城市”这种话。城市公共雕塑,乃是时代民心,由你们发出中枢指令,借雕塑家的手按下的手印,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艺术,这个瞒得过时人眼,却瞒不过历史-对大型广场雕塑如此,对街区小品也如此。
城市的美化,是市政建设部门的事情,修缮街区道路,自然是要美化的,如果从城市美化计划的“通盘考虑”角度上说,连城市雕塑也考虑进去并无问题,但还要考虑一件事:如果你要的只是这“通盘考虑”中的一件摆设,一些点缀,那么,雕塑的永恒性,艺术的美就要少考虑或者干脆不考虑,反正只是件摆设而已,那是可以随一时之人、一时之兴换掉的。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