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杂谈>正文

转载“裸体艺术”精论

更新时间:2007-04-07 18:32:38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佚名 编辑:冷鹏飞 浏览量:780

   “裸体艺术”也有很多实在的功能:用于感观享受(包括满足偷窥的心理需求),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包括自恋),快速成名的手段。等等。
  
  这两天徐静蕾裸体画得以在网上疯传,创作者有自己的解释,但它能够被疯传却可能多半与作者的解释无关,可能更要归功于对名人隐私偷窥的这种普遍需求。
  
  不过,这只是想象中的裸体,并不是徐静蕾真实裸体的摹本。难免有意淫的嫌疑。因此它大可能卖出作者扬言的价格——20万!即使徐静蕾不会以法律的名义阻止。当然,此画作者安迪也很容易出名,出大名。如果打官司,就名声大震了。
  
  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有个独到见解,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根本就没有艺术这个东西。”他研究发现,无数的艺术品在被创作出来的当时,都有非常实在的目的。这自然也包括那些裸体的艺术。
  
  想象中的徐静蕾裸体画,也为贡布里希的论断又提供了一个中国式的证据。
  
  在欧洲艺术史上,以真人裸体为艺术描摹的对象,其鼎盛时期的代表是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其后在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也曾流行一时。艺术史上多有这样的记述,为了让自己永葆青春的肉体,欧洲上流社会的很多贵妇会请画师为自己创作裸体画。
  
  这一风尚流传深远,电影《泰坦尼克》(海难发生于1912年)剧情也是靠一张沉入海底的保险箱里藏着的女性裸体画被发现为触媒和枢纽的。
  
  这正是尼采所说的,人类“拥有艺术只是不想为事实而死”。艺术是对抗衰老和死亡的手段,这是对艺术的一个“实在功能”(需求)的精彩描述。《泰坦尼克》中那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与那幅青春的裸体画形成的强烈对比,就突出强化了这个心理事实:艺术是可以把生命“留住”,甚至可以让一个女人不朽,这一点还可以在毕加索所画的许多女性裸体的模特故事中得到印证,一个女人如果被毕加索画一幅裸体画,那就意味着她“不朽”了。
  
  艺术所具有“留住”这样的功能,深植于人类的意识深处,贡布里希在其“艺术史”著作中也曾有过多处述及(参见《野牛之舞》)。
  
  裸体画在今天西方的上流社会虽然不再流行,但与裸体绘画艺术接近的“写真”却在平民社会的青年女性中颇有些市场,这种写真既是一种“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自恋”写照,在互联网时代,它也常常可见用于分享。当下,它还常常成为那些小人物渴望快速成名的手段。
  
  中国裸体艺术(包括写真)的发端很晚,从刘海粟首开裸体模特课算起还不到一百年,由于错过了“人类正常的儿童年代”,所以在中国以名人的裸体作为真实摹本的艺术少之又少,即使按想象来创作的著名女性裸体,命运也是多半不济的。
  
  在徐静蕾之前,王小波的裸体雕塑被其家人要求撤展;上世纪80年代,张志新的裸体雕塑《猛士》也遭遇过强烈非难。这些遭遇的实际原因也都与“艺术”相关表述无关。也许在中国,裸体艺术更像贡布里希说的那样,根本就不存在“裸体的艺术”,而只有“裸体”,包括被想象的裸体。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