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纪事>正文

沈允庆:与铁共舞

更新时间:2007-04-03 01:16:5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柳 编辑:沈允庆 浏览量:4544

    有时,生活中的一次偶然会演绎出种种情形,而种种情形又会衍生成这样或那样的事实。这在成都女雕塑家沈允庆的故事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证明。

    前言

    虽然素昧平生,但她的亲和与恬淡让我们初次见面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想,大概每个人都会有同感。沈允庆的确是个无可挑剔的女主人。她非常尽心地把我安顿在她工作室外的木椅上,桌上摆满了茶水、坚果和各种诱人的小食品。她引以为自豪的工作室坐落在城南被称为“蓝顶”的颇有名气的艺术村附近。这里聚集着6位相继出生在60年代的雕塑家。沐浴在秋日慵暖的阳光下,我立即被层层的白桦树拥抱着,林间令人惊喜地点缀着她的花,她的鸟,还有她那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锻铁作品---鱼,它们在婆娑的树林中摇曳着、婀娜着、跳跃着、游戏着、灿烂着,和我一样尽情地享受着这和平、宁静、自由和阳光---真的,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感动了!

    第一章:艺术入门的故事

    直到18岁她对艺术仍然一窍不通。连续两年高考落榜让她的父亲大失所望。这位四川省博物馆受人尊敬的资深考古学家一心指望自己的女儿成为历史学家,让她从小就抄写和背诵大量的古文古书,当然包括所有闻名古今的唐诗宋词。然而他最终放弃了这一远大理想,建议她在博物馆当临时工学雕塑。18岁的天真女孩好奇地问:“啥是雕塑?”她的父亲煞有介事地说:“雕塑就是捏泥娃儿嘛。”那便是她对雕塑最初的理解和认识。

    沈允庆心满意足地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开始学习泥塑和修复出土文物。“赵树桐是我的启蒙老师,是他把我领入了雕塑行业。晚上他常常教我们塑头像。不久我就有了一样新的爱好---为我所有的朋友塑头像。我不仅塑造得很快,而且还像模像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为我今后学习雕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她微笑道。

    沈允庆常常在成都附近的寺庙里一呆就是好几个月,修复那些在“文革”期间受损的佛像。“我最早接触的雕塑是庙里各种各样的观音菩萨,而我最初认识的浮雕则是当时新都刚出土的汉画砖。”沈允庆回忆着。

    1983年由于有人走关系开后门使她失去了临时工转正的唯一机会。在朋友们的催劝下,这位生性乐观的女孩只身前往重庆,住在四川美院的招待所里,埋头苦学专攻素描技巧。她每天完成两张素描,请老师修改指导,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两个多月,她的基本功一天天进步了。虽然她缺乏精致、细腻以及对素描几何结构的准确把握,但或许她的作品透着一股特有的质朴和真实,从而弥补了绘画专业技巧的不足。1984年她过关斩将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当她接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许多人就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她居然一下子就敲开了艺术的大门。她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她正生病住院的父亲。“你现在总算是个大学生了。”那就是他所有的回应。

    第二章:活水掀起的激情

    通过在美院5年系统化的专业学习,沈允庆有了一些自信,她总算摆脱了那种没有艺术根基的感觉。毕业后她东游西晃,每年只出一两件作品。“我整整荒废了10年的时间。”她无不遗憾地说。

    真正开始潜心创作是在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当时负责活水公园的策划总监美国艺术家贝特西.达蒙女士。初次见面后,达蒙女士对她的作品很感兴趣。经过沟通和交流,她们和成都另一位雕塑家邓乐一起,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合作,完成了其设计、制作和安装艺术作品。这是沈允庆第一次参与公共环境与雕塑的创作设计。作为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部分,以鱼形为整体设计的活水公园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它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曾获“中国环境教育典范”、“国际优秀水岸奖”等多项国内外褒奖和荣誉。

    的确,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沈允庆才发现,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像雕塑那样让她如此痴迷不悔,如此忘我投入。而且,她一旦开始,便欲罢不能。“我喜欢鱼。它们很简单,却无比生动。”于是就诞生了她的系列作品“鱼”。我相信它们给许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塑得最多的还是胖女人---而且大家也比较认同。虽然我也用模特,但我更多的是在做我自己。我就是觉得胖女人特别可爱。”她咯咯地笑了。浏览她的系列作品“风韵”, 的确“丰”姿绰约,同样楚楚动人!

    第三章:“大拇指”带来的福音

    2000年由于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了合同,沈允庆必须在20天内赶制完成使她饱受争议的“大拇指”,为此,她承受了不少烦恼与压力, 每天不得不心急火燎地忙于制作现场。在这令人并不愉快的奔波途中,她总是瞥见路边有家毫不起眼的铁匠铺。一天她在那儿偶然遇见一位朋友。“你会打雕塑吗?”她随便问道。“雕塑?我不晓得,我可以试一下。”铁匠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这突如其来的念头让她异常兴奋,于是她连夜做了一个很简单的草稿,第二天兴致勃勃地来到铁匠铺,在她细致入微的精心指导下, 他居然打出了一件有模有样的“作品”来。从此,铁匠铺成了她的工作室,二人开始了长达7年的合作,虽然,一位做雕塑的艺术家和一位做农具的铁匠在交流、理解和互动上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我只凭借我的直觉,而不是某种观念。其实我在创作中很少有什么主题。我把一些点点滴滴的想法放在一起,慢慢地我的作品就出来了。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有趣的错误,我干脆就将错就错地做下去。”她的言语中有种掩饰不住的热情。沈允庆喜欢并享受着在铁匠铺里的即兴创作。“我觉得差不多了就让他停下来。打出来的东西往往与我最初的草稿截然不同,我喜欢随意的组合,拼凑成什么就是什么。那种创作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无与伦比,感觉非常好!”

    她执着于她的雕塑,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展览和比赛,她喜欢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交流思想和信息。2002年沈允庆有幸成为中国唯一的女雕塑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在现场制作长达1个多月,其间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对她进行了《女性与雕塑》的专题采访和报道。

    沈允庆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锻铁雕塑成为她作品的标志。“人们往往先认识我的作品,再认识我本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就连一些老一辈的雕塑家都认为沈允庆是个男人,当他们见到我时显得非常迷惑,甚至很惊讶。”她得意地笑着,脸上有几分孩子气。没有人能否认她作品中涌动的力量。那些看似破烂的、断裂的、拉扯的、拼凑的锈迹斑斑的废铜烂铁在她的手下蜕变成交错着真与幻、虚与实、动与静的夸张的、变形的、复杂的、奇妙的艺术作品……

    后记

    她的一位闺中密友告诉我,只要和沈允庆在一起,你什么也不用担心,她会安排好一切,照顾好每个人。我相信那是真的。在日常生活中,她是一个很女人的女人。但是她的艺术作品却没有丝毫女性的柔弱和矫情。要真正玩味并抓住她作品里的精髓,你只需步入她的工作室。在那间宽敞明亮、朴实无华的大房子里,即便是最小的作品,看上去都很自然、很美丽。她作品中有些很中国的东西,透过那些精致、巧妙的细节,如鱼鳞上突现的古老的青铜文字,胴体上若隐若现的中国结,不经意地流露出来,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浮想联翩。那些作品和选题没有磅礴之势,它们源自她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展示着一个开朗、执着、独立、自信、乐观、雄心勃勃的单身女人特有的个性、情感和生活经历。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